“恭喜祝贺两佬又出人才啦!怎么把孩子养得这么优秀?儿子都北京工作了,女儿也将会去大城市发展了,你们老俩口今后就坐享清福喽!”
冯梦月的光辉未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请客后的喜悦中猛然间陷入了黑暗的阴影。
这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18岁少女,本应在高考成绩的喜悦中迈向新的篇章,却在村庄的狭小窑洞内,遭受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
1
2022年6月29日那天,河南洛阳新安县磁涧镇八陡山村的冯家,一场豪华的升学宴庆祝着女儿冯梦月以惊人的601分成绩踏入大学校园。
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香烟散发出迷人的烟雾,村民们纷纷前来祝贺,仿佛在为这位青春的新星点亮未来的星光。
冯梦月,刚刚18岁,却已经在高考舞台上成就非凡。她小心谨慎地输入准考证号码,高考成绩毫不含糊地展现在眼前——601分!
这个数字,在高考大省河南,意味着跨越了125万考生,成为那群千军万马中的佼佼者。750分的满分,对于文、理科生而言,要考到460、400分以上,才能进入大学的门槛。
冯梦月的601分,堪称璀璨明珠,放飞了她选择未来的翅膀,末流985和顶尖211都在她的脚下绽放。
眼光投向第一志愿,冯梦月毅然选择了郑州大学?。母亲好奇询问为何不和哥哥一样,去北京读大学。
冯梦月微笑着回答:“我不想离你们太远。哥哥工作忙,一年都难得回家一次,如果我也去了大城市,你们会更孤单。不过别担心,郑州大学也非常优秀,它绝不逊色于北京的大学。”
冯母听罢,眼眶泛红,孩子太懂事了。她回忆起冯梦月为了高考拼搏的每一个瞬间,感动涌上心头。那么,冯梦月又是如何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呢?
据了解,冯梦月从小就展现出坚强的个性,不甘平庸,事事争第一。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与哥哥就读同一所学校,两人的优秀更是倍受老师和家长的夸赞。
村里传颂着一句话:“冯家兄妹太优秀了,不仅是因为勤奋学习,更因为家长的明智教育。向冯家父母请教,要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踏入大城市。”
可是,要保持卓越的成绩并非易事。即使有老师和父母的支持,个人的努力奋斗也是难以避免的。冯梦月毅然不懈,挑灯夜战,拼搏到深夜,鸡鸣唤醒了,重新投入书本海洋。
冯梦月常常刷题,床头柜上的习题本早已堆积成山。这是她坚持不懈的象征,也映射出父母辛勤努力的痕迹。
冯家父母虽然没有受过教育,却以种田和打零工为生,努力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冯梦月深知父母辛苦,因此更加刻苦学习,志在离开农村,去大城市与哥哥一起工作,实现父母的梦想。
从进入高中开始,冯梦月就为高考倾尽全力,尤其在高三的冲刺阶段,更是废寝忘食,付出了巨大努力。
通常,“天赋加上努力就是王炸。”601分的好成绩不是偶然,而是冯梦月为之付出努力的结晶。远在北京工作的哥哥为她欢呼!
充满自信地保证:“好妹妹,到你开学时,哥送你吉他。到了大学,你可以追寻内心的热情,做你想做的一切!”
然而,命运却无法掌控。在冯家父母为冯梦月的成就庆祝时,意外降临,给这个年轻的女孩带来了不幸的灾难。
2
死亡的阴影已逐渐弥漫!六月廿九日,冯家的升学宴欢声笑语中透着不寻常的紧张氛围。冯梦月的父母不惜花费巨资,盛情邀请村里的每位村民前来共庆,免费享用美食。
村长更是心生善意,携数箱啤酒助兴,意在让村民们酒足饭饱,不醉不归。
升学宴的当天,村里几乎所有的居民都纷纷赶来,气氛热烈,然而,其中却有一个人例外,就是冯梦月的大伯——冯利民。
他的脸上始终挂着阴霾,与其他人的笑容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暗示某种不祥的预感。有人看在眼里,心生疑虑,却也没有多作联想。
冯父开心地给每个宾客递烟,得到他们的祝福后,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然而,冯利民却以冷嘲热讽调皮捣蛋的方式,向这场喜庆的聚会投下了一丝怪异的阴影。
“嘿,老弟,看来侄女不简单啊!这是不是要跟她哥一样,要到大城市工作了?我可得提醒你,女儿啊,终究是要嫁人的,你可别为了她的前途,把你的钱都花光了。”
话音未落,宾客们陷入了尴尬的寂静,仿佛一场暴风雨突然袭来,让人难以置信。冯父气愤不已,差点就要爆发,幸好村长迅速出面化解局面。
“今天是梦月的大喜日子,咱们不要生气!利民,少说两句吧,别把酒宴闹得不愉快,要不然等会儿有人可是要把你赶出去了。”有人觉得还是不要搞什么庆祝活动好,以免出差错。
冯父的怒火被逼得无奈收敛,他只能白了冯利民一眼,然后转身走到其他宾客的桌前,继续享受这难得的喜庆时刻。
不过,冯利民的恶毒目光却如毒蛇般在宴会上蔓延,不断盯着冯梦月那张如花的笑脸,仿佛想要将她的幸福一分一毫地蚕食。
冯梦月感觉到一丝不寻常的寒意,她的胳膊上竟然涌起一片鸡皮疙瘩,似乎是一种灵感,警示着她即将面临的危险。
那么,冯利民为何对他的弟弟和侄女如此嫉妒?
有人了解情况,透露出冯利民自幼就是村里的低保户,生活一直艰难。他曾犯过流氓和偷盗罪,劳动能力有限,几乎没有受过教育,这导致他的思想逐渐封闭、变态。
冯利民坚信自己是社会的弱者,应该受到特殊照顾,如果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一定是他人有意诋毁陷害。
这种扭曲的思维模式贯穿了他的一生,偷鸡窃果摘菜成为常态,别人找他就地上打滚耍赖皮。
“你自己不看管好,被我抓到就是我捡的!我不赔偿,也没那本钱,你想报警就去吧,反正我关起来也有口饭吃。不过你可别忘了,你要是让我妈饿死了,就等着我的魔障陪你到底!”
冯利民这种无赖行为,让他时刻认为自己应该站在别人前面,享受优先权。尽管冯利民自己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已经是一个身患残疾的弱者,按常理来说,他本应该不需要承担赡养的责任。
然而由于冯父背负着养家糊口的沉重责任,必须供养妻子孩子而倍感压力山大。在这个情况下,老母亲却毫不留情地拒绝弟弟的请求,坚持要求冯利民赡养她,这似乎给了冯父稍微喘息的机会。
然而,弟弟冯父一家却过得并不轻松,尤其是在养育子女、照顾老人的责任下,压力倍增。冯父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冯利民对此充满了嫉妒,他认为所有的好处都被弟弟和侄女占据,眼看他们要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让他感到无比沮丧。
在这种扭曲的心态下,他孕育了一个邪恶的计划,决定用死亡来阻止冯梦月的幸福前程,将她和弟弟一同困在贫穷的泥淖中。
这是一场杀机渐露、阴谋逐渐展开的情节,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危险。随着剧情的逐步升温,人们将见证命运的交错,喜庆的宴席下隐藏着死亡的前奏。
3
2022年7月1日,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在冯梦月的床上,冯父已早早离家去市镇上打零工,而冯母则匆匆赶往娘家,探望病重的外婆。
冯梦月伸了个懒腰,准备利用这个难得的宁静时光,在招聘软件上寻找一份工作,希望能为家里减轻些许负担。
然而,就在她专心致志地搜索着的时候,一阵突如其来的敲门声和急促的喊叫声打断了她的思绪。“梦月,你在家吗?我是大伯!来借把锄头。”
冯梦月心中一阵犹豫,她略微犹豫是否应该开门,因为冯父曾告诫过她,不要与冯利民过于亲近。然而,她很快下定决心,毕竟这只是一个借用锄头的小事,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于是,她打开了门,将锄头递给了冯利民,正准备关上门,却没想到冯利民并未离去,而是继续开口说话。
“梦月,能帮大伯到窑洞里帮忙锄草吗?都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处理了,杂草长得老高了。你现在也没有什么事情,就帮帮大伯吧。”
虽然冯梦月内心有些犹豫,但看着冯利民的无助表情,她最终还是同意了。她认为这只是一次帮忙,而且也确实没有太多事情要做。
冯利民引领冯梦月来到了一处被茂密杂草覆盖的窑洞,她拿起锄头开始认真地除草。然而,她完全没有察觉到危险正悄然逼近,而身后的冯利民正在秘密策划着一场可怕的阴谋。
当她专注于工作时,冯利民悄悄地绕到了她的身后。突然间,一声凶狠的锄头砸击声响起,冯梦月感到一阵剧痛从后脑勺传来,她惊恐地发出一声尖叫,手忙脚乱地扶住了窑壁。
然而,冯利民并没有停手,他再次用力挥动锄头,这一次砸中了冯梦月的头部,鲜血立刻奔涌而出。
冯梦月痛苦地想转身寻找逃生的机会,但在混乱和剧痛中她无法再保持平衡。接连的打击让她几乎丧失了意识,她的身体无力地倒在地上,周围迅速染上了鲜红的血色。
冯利民毫不留情地继续施暴,毫无停歇地打击着冯梦月。而她的呼救声还在窑洞中回荡,但很快被无情的锄头声所淹没。
最终,冯梦月无法承受更多的痛苦,她的身体彻底崩溃,生命逐渐消失。那个曾经有着明亮未来的18岁少女,就这样在窑洞中沉沦,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可是,冯利民并没有因为自己所做的罪行感到恐惧或悔意。他冷酷地哼着小曲,从一个石缝中拿出一块塑料布,将其覆盖在冯梦月的身上,像是在掩盖着他那可怕的行径。
完成了这一切,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窑洞,扬长而去!留下了死亡的场景和无尽的黑暗。
随后,他细致地擦拭了锄头上的鲜血,兴奋地等待着参加冯梦月的葬礼。然而,对于这个如此扭曲疯狂的罪犯,法律会给予何种严厉的制裁呢?
4
就在当天的中午,冯母匆忙赶回家为冯梦月准备饭菜。然而,她四处搜索整个房屋,却没有发现女儿的踪影。她心里猛地一紧,难道冯梦月出去市镇上找冯父了吗?
但随后,冯母摇了摇头,她不禁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冯梦月的手机还留在房间里,现在哪个年轻人会出门不带手机呢?冯母越想越不安,她匆忙跑出屋外寻找女儿,正巧遇见一个热心的村民。
“是找你家梦月吗?我刚才看见她和她大伯一起走了。”村民告诉冯母。
冯母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揪住,她最不喜欢的那个懒散大伯,居然和女儿一起走了?每当她生气时,冯利民总是说些让她不痛快的话,或者做些小动作来恶心她。
冯母越想越觉得不对劲,难道冯梦月被他“带走”了?但这一想法太过可怕,她不敢深入想象。她焦急地赶到冯利民家,问了情况。
虽然冯利民一脸淡然,她仍有疑虑,但眼下最重要的是找到女儿,她匆忙离开了冯利民的家。
在从冯利民家出来的路上,她又碰到了一个小男孩并告诉她,看见冯梦月和冯利民进了一个窑洞,但只有冯利民一个人走了出来。
冯母的心跳停了一拍,她突然感到一阵恐惧。她让男孩带路,他们越来越近,窑洞附近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味。
不远处,有一块被塑料布盖住的东西。冯母快步走上前,紧张地揭开,露出了冯梦月躺在那里的可怕景象。冯梦月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她的头部鲜血淋漓,窑洞一片混乱。
冯母的眼泪几乎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用颤抖的手轻轻触摸冯梦月后脑勺的凹坑,她的呼吸变得急促,几乎要窒息。
这一幕引来了不少村民,他们看到这个可怕的场景,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没人想到,就在昨天,还在笑着享用盛宴的冯梦月,今天却躺在血泊中,永远离开了人世。
村长立刻报了警,警察封锁了现场,并通报了警情。当晚,他们将冯利民控制住。
这个扭曲的罪犯在不久后就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愤怒的冯家父母将他告上了法庭。
尽管冯利民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正惩罚,然而那位前程似锦的少女永远地消失了,她的离世给冯家父母带来了永恒的苦痛,仿佛一片无尽的黑暗笼罩在他们心头。
结语
冯梦月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回忆中。她的故事警示着我们要珍惜生命,远离恶意和嫉妒,用善良和希望去构建美好的未来。让我们铭记冯梦月,愿她在天堂里安息。
命运似乎总是不公,让冯梦月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却未能在生活中战胜一个邪恶的心灵。有句谚语说得好:“绳断在细处,厄运偏难忍。”或许正是如此,但已经发生的事实无法改变,再深陷悲伤之中也无济于事。
因此,冯家父母应该坚持让冯利民承受应有的法律制裁,不容许他逃脱正义的审判。唯有如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冯梦月在天之灵,为她寻求一份公平与正义的安宁。
对此,你有什么特别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