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教育资讯

强化实战锤炼, 首都医科大学构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范式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积极探索实现公共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交叉融合通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新范式。

“三位一体”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首医公卫学院采用“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即整合“基础-临床-疾控”医学资源,实现各方优势互补。目前,22家临床医学院、12个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共同组成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实践教学基地。

公卫学院党委书记杨晓英介绍,这种“三位一体”的“大公卫”办学模式为协同培养各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奠定了基础。

本科就读于公卫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目前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感染管理处的韩叙回忆道,“大一、大二在校本部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底子。大三的时候,我在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进行近一年的临床学习和实践。毕业设计是由公卫学院和市疾控中心共同承担的。”

理实结合开辟实践教学新路径

首医公共卫生教学改革秉持将课堂教学与实战锤炼相结合,将素质能力培养与专业内容拓展相结合原则,着力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

自2019年开始,公卫学院建设完成7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覆盖突发传染病、食物中毒、环境污染事件等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情境。该学院不断开发新时代公共卫生优质课程资源,加强学生公共卫生管理教育和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教育,提升公共卫生教育课程的创新性和挑战度。

走向社区、基层和疾病发生的现场

让学生走向社区、基层和疾病发生现场,是首医进一步完善现行公共卫生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公共卫生人才实战锤炼的重要举措。

2021年,公卫学院与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燕山文化和卫生健康委员会签订协议,成立公共卫生安全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增设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基础-临床-疾控-社区”公卫人才协同育人新模式。2023年,公卫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智慧社区产学研协同育人基地入选“北京市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基地”。

学院召集中青年骨干教师,集思广益,携手打造集医教研防于一体、兼备传染病前沿哨所、病原溯源和慢病管理的示范智慧社区,并将以此作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平台与抓手。

精品化培养探索高水平公卫人才成长新机制

“创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培养体系,按照1:1的比例,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发现公共卫生领域的真问题,做有价值的真学问,提高实践真本领。”公卫学院副院长韩优莉介绍。

近5年来,公卫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近年平均为97.7%;本科生毕业生参加全国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100%;本科学生团队获2023年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北京赛区本科生组一等奖。

精品化的培养并未局限于本科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首医积极探索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水平通用型公共卫生人才,满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需,2015年,首医在全国率先探索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研究生和北京市公卫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独特模式。MPH研究生毕业时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样可以做到“四证合一”,即国家医师资格(公共卫生类别)证书、北京市公卫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目前,已有28位研究生取得“四证”。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技攻关

针对目前大气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复合污染危害公众健康、导致多系统疾病的现状,公卫学院教授孙志伟牵头,致力于“颗粒物环境形成机制及毒性机制研究”项目攻关。由于其研究成果对保护环境生态和实现全民健康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023年6月,该项目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

以临床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平台,首医公卫人积极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培育重大科研成果和培养卓越公卫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成立基础与临床联合实验室,打造公共卫生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的重要枢纽。遗传环境与生殖健康联合实验室,由公卫学院实验平台与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强强联合而成立。联合实验室不仅为医院提供了校本部充分的研究平台、实验条件及技术支撑,也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

学校药理学和毒理学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社会科学、环境与生态学进入前1%。

公共卫生教育融入各类医学人才培养

立足“平战”结合,首医探索将公共卫生教育融入各类医学人才培养。面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等专业本科生,开设临床流行病学与科研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新发传染病流行与应对等课程,帮助临床医学等其他专业学子掌握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有关知识和方法,以及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基本规律等内容,提升医学生公共卫生意识与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懂临床又懂预防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培养中必须融入公共卫生服务的理念、知识和基本技术,才能做好健康顾问,向所在乡村、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预防、慢病管理和健康科普。”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路孝琴表示。

学校以打造具备基本临床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全科医生为目标,建立了“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5+3”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科住培培养双轨制四证合一培养模式。率先探索3年制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通过理论培训、案例分析和基层公共卫生实践,加强基本公共卫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基层卫生应急能力的训练。

在357学时贯穿2年的纵向理论培训中,基层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课程就有105学时。此外,参训学员还必须完成基层实践16周,其中7周是预防保健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践。

瞄准社会需求发挥智库作用

首医公卫学院完成了对北京市10个远郊区3122个行政村的卫生人力资源的兜底调查,并形成了《北京市村级卫生人力资源兜底调查及标图研究报告》和动态地图标注程序。研究成果被北京市卫健委、怀柔区卫健委采纳使用。

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与国家医疗保障局合作成立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挂靠公卫学院,作为高端智库研究平台,为构建我国先进的医保制度和政策体系提供专业支撑。

2023年11月18日,北京市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在公卫学院挂牌成立,致力于对北京市大、中、小学学校卫生领域所面临的重点、难点以及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为北京市中小学校医(保健教师)有效开展儿童青少年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与应对等工作提供专业知识。目前中心已完成了近3000位中小学校医和保健教师的培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