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边雪
2月4日,量子物理研究领域著名的女科学家薛鹏教授在网络上发布视频,公开求助,称自己失去了博导资格,但原因未知且无处表达诉求。
“大家好,我是薛鹏,这是我的身份证,我现在隶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之前也一直在这边工作,招收研究生,但是今年招生的名单里已经没有我的名字了。”在视频中,薛鹏手持身份证和招生名单,声称自己是杰青博导,也是教授,但是在该单位2024年2月份发布的博导名单中没有她,这让她无法理解。“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和理由就被剥夺了招生资格,之前对一些同学的承诺可能会出问题,非常抱歉。”
2月5日,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发表声明称,薛鹏教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视频,图谋混淆视听,造成恶劣影响。封面新闻记者就此事致电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综合办工作人员,对方回应称以官方通报为准。“具体的信息我个人也不太清楚,相关情况还是请关注我们的官方通报。”
公开资料显示,薛鹏教授就职于北京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是核物理学家,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物理实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20年获得国家杰青资助。封面新闻记者多次拨打了薛鹏教授课题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截至发稿,薛鹏也未回复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邮件。
获谢希德物理奖不足一年
薛鹏称博导资格被剥夺
2023年8月,中国物理学会发布2023年奖励公告,薛鹏获得谢希德物理奖,成为10名获奖者之一。
薛鹏获奖理由为:长期从事量子信息和量子光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量子行走的机理和模型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包括:在理论上设计并首次实验实现宇称-时间对称的量子行走,观测到新型拓扑边界态和新的体边对应关系;克服以往量子行走方案中的不可控制性,创造空间域量子行走的最长演化纪录;利用量子行走实验检验了非定域性和互文性的关联,揭示了量子纠缠是普适的量子资源,佐证了量子力学的完备性。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薛鹏还拥有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还在《自然物理学》《物理评论快报》等世界物理学顶刊发表多篇研究成果。
在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官网上,还可查询到薛鹏教授课题组建于2009年,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实验方向:研究自发参量下转换(DeterministicSearchonStarGraphsviaQuantumWalksSPDC)系统在量子信息领域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偏振态、动量、时间、路径等自由度来编码量子比特,制备多光子/高维量子纠缠,实现量子信息处理器。
2、理论方向:量子光学,量子信息,量子力学基础理论研究。
“我们团队是从2013年开始从事量子行走实验研究的,到了2015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打破了当时由澳大利亚团队所创造的单光子空间域的量子行走最长演化时长的纪录。随后我们不断地提高技术,一再地刷新这一纪录,直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这一纪录的保持者。”薛鹏曾在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演讲时表示,到了2021年,自己的团队已经实现空间域的量子行走50步的演化纪录。“如果到了光纤当中,甚至可以突破200步的演化时长,所以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利用在光量子行走方面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为我国成功研制量子计算机,并为未来的产业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北京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回应:
图谋混淆视听,造成恶劣影响
“2024年2月4日,薛鹏教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视频,图谋混淆视听,造成恶劣影响。”对此,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严正声明如下:
一、薛鹏教授于2023年7月26日正式向中心提交了离职申请,按照告知期,明确将于2023年10月31日离职。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中心在2023年8月31日报送的2024年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停止了薛鹏教授的招生资格。2023年10月24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正式发布了2024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对于薛鹏教授,以及造谣惑众的其他人员、媒体我中心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
2月5日,封面新闻记者就薛鹏视频内容致电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综合办工作人员进行核实,对方回应称以官方通报为准。“具体的信息我个人也不太清楚,相关情况还是请关注我们的官方通报。”
什么人有资格成为“杰青”?
“有的学校杰青都可以做校长了。”“虽然不知道前因后果,但如果能够线下沟通的话,一位杰青也不至于求助抖音,而且看这个老师其他视频也都很温柔。”“杰青本来就很难评上,而且多数还都是男生,女生要付出比男生多很多才可能有机会。”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薛鹏的杰青身份也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杰青”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forYoungScientists)的简称,同时也是获得该基金资助的青年学者的代称。这一基金是由中国国务院于1994年批准设立的,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杰青项目的目的是资助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4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以便他们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进行创新研究。该项目不仅促进了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也吸引了海外人才,并致力于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杰青”有多厉害?
杰青也被认为是院士的“预备队员”,在国内科学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他们的研究成果通常代表了科研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杰青的申请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成为杰青是对个人科研能力和贡献的一种高度认可。
此外,根据不同年份的数据,杰青项目的影响力和资助力度不断扩大,覆盖的学科数量也在增多。例如,从最初的36门扩展到后来的67门,资助人数也从最初每年50人增至约200人,再到近年来的300人左右。这些变化反映了杰青项目对推动科技创新和提升国家整体科学水平的重要作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在高校和科研单位,杰青都是“天花板”的存在了。“杰青的课题组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可以有1-3个博士的招生名额的。”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30周年。在科研工作者心目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仍然享有很高的声誉。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基金的金额上,之所以保持这么强的生命力,还因为这项基金有着非常严格的评审制度,能够获得这项基金资助,就意味着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得到了同行的承认。
“青年科研人员数量的大幅增长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需求量增加。近两年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数量增加很快。一是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进入高校,充实了科研人才队伍,促进了博士生培养数量增长;二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形势变化,增强了海外留学博士生回国发展趋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通过长周期、稳定支持青年科研人员,严格评审流程、整治评审专家被“打招呼”等工作,不断深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