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475位真人故事
我叫王子欣,20岁,出生在北京市,目前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还是在校生,正在读大二,法学专业。
虽然出生在北京,但是爸妈都是北漂,没有北京户口,我只能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爸妈害怕我在北京读书,高考回到河北衔接不上,所以在初中时就送我到了衡水五中读书。
后来参加中考,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而然就报考了衡水中学。外界对于衡水中学的报道大多都是片面的,给人们造成了固定的认知:认为衡水中学就是一个高考工厂,复制和压榨着老师和学生。
开始我也这样认为,但是当我走近它的时候,才发现人们误解了它。
我的爸妈都是北漂一族,从小我就和爸妈生活在北京。因为爸妈的思想比较包容开放,所以我受到了双重教育,既有传统的打压式教育,也有现在提倡的鼓励式教育。
在我的成长中,爸妈会时刻关注我的变化,但他们不会过多干涉,从来不会用强硬的态度和我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多感受到了爸妈对我的尊重和认可。
在家里,爸妈允许我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生活、学习,社会热点,甚至职业规划他们都会遵循我的意见,大家坐下来一起探讨。
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爸妈非常支持我的好奇心,激发着我的探索欲。我学过舞蹈、琵琶、画画、编程、编曲等等,都是三分钟热度。但是爸妈允许我尝试,对我一如既往的厚爱和认可。
我的爸妈一直遵循小事不插手,大事给予指导和支持的教育方式。所以从小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养成了我多元包容的性格。
因为高考户籍问题,爸妈为我将来参加高考打算,读完小学,初中就送到了河北的衡水五中读书。
我的学习还算可以,初中毕业我以592(满分650)的成绩考入了衡水中学。一开始我对这所人们传的神乎其神的中学充满了恐惧。但当我真正走进这所校园,真切地体会了一回当衡中学生的生活时,才感受到了外界对它的误解和偏见。
就像一位校友评价:相对而言,衡中才是真正的乌托邦。因为在那里规则明晰,赏罚分明,每个人都有单纯的盼头。
衡中的校园无疑是美丽的,它有红砖砌成的建筑,还有散落的池塘。秋天有铺满银杏树叶的道路,当然也有事无巨细的制度。
在衡中,老师会为我规划一切。学校发给我们几种特制的本子,每一种本子都有具体的用途和详细的使用方法。
甚至跑操和吃饭分别有不同的小册子和试卷,恰好是候操或者排队的三分钟能完成的量。
就连草稿纸的使用都有具体的方法:把草稿纸对折叠上三次,最后变成厚厚的小方块,每一个小方块解一道题,再标上题号,如此便不会弄混算式。
在衡中模式的的管理下,我高考考了612分,最终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学习了我喜欢的法学专业。
衡中让人又爱又恨。都说衡中是高考工厂,我们都是小镇做题家。但是我们并非生来就是做题家,我们只是出生在小镇,而又不得不面向失重的世界。
我一直认为衡中的管理是刚柔并济,它有严苛的制度,但也会设计出制度的弹性。这些弹性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这不失为一种管理的智慧。
当然衡中,把应试教育做到了极致,这应该是它和其它学校最大的区别吧。毕竟衡水中学名声在外,教学研究已经模版化规模化,有了自己的一套模式。
在衡中生活的三年,让我的人格变得丰满完善。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一个敏感胆小、不善言辞,不爱出头的人。
高中期间,我阴差阳错成了自媒体博主,开始了我另外一种不同的生活。学校里遇到的老师教会了我自信自洽,性格也慢慢发生了改变。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隋老师。有一次上她的“大语文课”,她把课堂搬到了春天的校园里。隋老师没有给大家提要求,那节课大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记得当时风和日丽,同学们有人唱歌,有人在给蝴蝶兰写生。
我当时好像是拿了一本红楼梦去读,还写了一首诗。我觉得真正的教育就该是这样的,随心所欲野蛮生长。这样的课堂经历让我对语文,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在衡中,我还有一次特别的经历。说来也巧,我的班主任吴老师在衡中一带就带了我三年。这在衡中很少有,因为衡中有严格的竞争淘汰机制,班级和学号是根据模拟考试成绩排名时时调整的。
高二时她发现我非触,在衡中非触就是非正常接触,其实就是对早恋的一种特别提法。我们吴老师没有像大多数老师那样棒打鸳鸯,而是单独找我谈话,从各个角度劝我。
现在想来吴老师说的那些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客观且真实,她最终点醒了我。非触在衡中按照校规是要回家反省四周的,但是班主任有一定的处理权限。吴老师没有直接上报学校,而是选择私下和学生沟通交流,这也是衡中制度弹性的一个表现吧。
我一直很感恩衡中,是衡中成就了我也锻炼了我。我觉得衡中的同学们真的是践行了衡中理念中那句多元竞放。
直到现在,我的朋友Q里那群最亮眼的人依然是我的衡中校友。他们学好玩好,各有各的一技之长。
我身边的朋友就有衡中时成绩拔尖,后在中传就读。他们竞赛、实习、自媒体遍地开花,学习之余还国内外到处旅游,增长见识。
所以我认为衡中的教育不是湮灭本性,而是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提升自我能力和培养学习习惯。
同学们毕业之后在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加持下,每个人的本性能得到更彻底的释放。所以说,能写好“八股文”的人不只是能写好“八股文”。
外人眼里的“机器”是批量生产的。但是每一台“机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认知。我们循规蹈矩之下仍然保留个性,只是锋芒微含,整装待发。我觉得这才是衡中学生的真实写照。
这些年,和其他中学相比,衡中,它的生态正在慢慢变得地更加成熟也更包容了。
说到毕业后的专业,我其实最开始是想学理科的,尤其想学计算机,那时候觉得学习计算机特别酷。
初中的时候也爱写写散文,当时作文成绩比较突出。在校刊上也发表过几篇文章,就想过以后成为一个作家也挺好。
后来大学专业选择法学也是有一定的机缘巧合。考虑到法学在文科专业里比较抗打,也是有壁垒的一门专业。另外我对法学也是有一种特殊情怀,就学习了法学。当时看到了太多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尤其高考那年唐山打人事件特别触动我。
就觉得面对社会上的不法行为,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社会的法治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前赴后继,这些法学深层的社会价值也是吸引我去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点。
后来在西政学习法学,让我对法学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在西南政法学习,最有趣的要属我选修的法医学了。
我学习的法医学就是刑事侦查和医学的交叉领域。法医,就如《法医秦明》里说的那样,它是让尸体开口说话,在案件中它是还原真相的过程。
有时候法医学也会对医学领域做出不小的贡献。就拿疫情期间来说,如果没有法医对新冠死者的解剖,可能还不会那么早地发现病毒致病机理,并且对症下药。
我们的老师是法医专家,平时不光给我们上课,常常会上一线参与案件。所以他课件里的素材都比较真实。
记得最有趣的一次是,我的法医老师在线现场授课。那是我们在封校期间上网课的时候,老师在案发现场用直播的形式上课。镜头画面刚刚切换到尸体照片,直播间就被封了。哈哈哈,后来我们线下上课时还拿这事调侃他。
我热爱的我的专业,我爱我的大学。在西政我有幸被选为模特,拍摄了学校的宣传片,有几次还登上了学校的账号封面。
在西南政法的这两年里,我还遇到过从业数十年,工作严谨认真的律所主任。私下里热情开朗,工作时一丝不苟的部门负责人。
当然西南政法也从不缺少卷王,其内卷程度让我一个来自衡中的人都觉得非常夸张。有同学甚至在期末复习时熬夜晕倒,最后把自己熬进医院。
我现在才大二,下学期我将会去深圳当交换生,不知道未来还会遇见哪些人,发生哪些事。大学就是试错的年纪,大学生活本应该丰富多彩。
我在学习之余还会兼职家教和妆面写真模特,在自媒体运营上花费的时间相对多一点。平时都是我自己拍摄素材。
目前我的学习压力不是很大。一般在周末和假期我会拍很多素材,上完课学习之余我会剪辑好素材,发到我的自媒体账号上。等到考研和法考的时候我想我会把重点放在学习上,毕竟学习才是重中之重。
在西政学习的这两年,也收到过一些综艺节目的邀请,我都一一拒绝了。首要原因是我感觉自己才大二,知识储备还不够,其次我不想让其他事情占据我太多的学习时间。
这两年我利用假期去了很多地方。外出旅游期间的费用基本都是我自己兼职赚的。我感觉自己现在达到了一个半经济独立的状态。除了基本的生活费家人提供,其他费用都是我自己兼职和做自媒体赚的。爸妈也都比较支持我独立去支配财务。
最大的收获我觉得可以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在旅行中,我看到了众生百态,看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见证了各地的人文历史,它们从来未与任何一个人割裂开来,而和我们息息相关。
目前来看,我不会考虑转行,我会继续走在法律这条路上。本科毕业,如果有好的岗位会考虑考公务员,进入公检法。后续有机会也会出来做律师。
当然也有可能继续深造,选择读研,然后工作和自媒体两手抓。哈哈哈,做一个斜杠青年吧!
在这里我想化用南方周末2024新年献词,不惑恰巧也是我今年最直白的收获——慢慢学会保护自己,学会拥抱自己,学会与这个世界振翅共飞。
面对诸多数不尽的疑问,自信、自如、自洽地上路,或许就能获得最好的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自己年年都能看见身边的透明地带,听见远方的遥远哭声,驻足脚下的瞬间,注目世界的缝隙,阅自己,见众生,观天地。
不惑的灵魂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既照亮自己的前路,也成为别人的明灯。
【口述:王子欣】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