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教育资讯

北京教科院附属顺义实验小学开展市区校三级教学研究共同体活动

为构建市区校研修共同体,发挥市区教研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全面推进学校主题式教研,北京市2024年春季学期“课改教研行”于4月11日走进北京教科院附属顺义实验小学,开展以“素养培育在课堂 教研赋能共成长”为主题的市区校三级深度研讨活动。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办。

出席此次研究活动的领导有: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主任杨德军,顺义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孟朝晖,顺义区委教工委委员、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张军堂,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王建平,顺义区委教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蒋吉姝,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副主任李广生,顺义区教委小教科科长黄秋凤,还有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和顺义区研修中心约50名教研员一同参加。此次活动由教科院顺义附小校长单红兵主持。

二、把脉课堂+深度碰撞

围绕“素养培育在课堂 教研赋能共成长”主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顺义实验小学进行了30节课堂展示,涉及12个学科,课后各学科以小组形式开展学科研讨。

杨德军主任、孟朝晖书记、张军堂主任、单红兵校长与市级教研员贾欣老师和区级教研员高晓颖老师一同走进科学课堂,由郭鑫玥、马连兴两位老师围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展示了二年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四年级《简易电路》。

杨德军主任对两节课进行深入指导。《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一课,杨主任指出,在观察的过程中,实验动手操作和学生记录的过程要建立起来,让学生在发现里有感受。他指出,科学核心素养中强调记录事实、尊重事实,才能做到真正的实验记录。同时,从实验到概念的过程中要与学生过渡理解建立联系,实验本身与学生脑海中的概念之间也要建立联系。科学课引导、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要清楚科学素养包含的方面与细节,以及怎么去建立联系。《简易电路》一课强调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核心素养。教师要思考培养什么素养,怎么培养科学素养中的实践能力,要让每个孩子学会连接电路和实践操作,完全学会怎么连,充分体验怎么连,要真正建构关系、建立联系、关注思维,从而聚焦科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市级教研员贾欣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细致深入的点评和指导,肯定了两位老师课程结构的设计,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完成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他指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直观感受,对于科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表达,从而更好地完成对科学概念的建构,形成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认知,建构科学模型。聚焦科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王建平副主任、蒋吉姝副主任、黄秋凤科长和顺义区教委小教科于静淑副校长与市级教研员张鲁静老师、王晓东老师和区级教研员贾秋林老师、朱文利老师、陈偲老师、隋希影老师一同走进英语课堂,由王微、纪斓阳、李俊杰、马航四位老师分别展示了Let’s count in the park/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Choose what we drink/ Meaningful Dragon Boat Festival,课后以《以活动促核心素养提升》为主题开展研讨。

英语学科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在课堂中,学生参与听录音识别人物对话、跟读课文、同伴小组角色扮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为基础创编对话等活动提升语言能力。学生根据主题图内容猜测人物对话内容、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连线及选择、对已经知道的和想要了解的以及如何获取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对打乱的语句进行排序,提升思维品质。学生跟读较短的句子、聆听动感歌曲、观看主题相关短片、小组内对话练习、小组共同阅读绘本完成阅读任务,提升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图片和语言提示,引导学生关注出行安全;引导学生合理膳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开展探究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源起等活动,提升学生文化意识。

王建平副主任提出宝贵建议:首先,要把握师生活动比例,尤其是在语言实践课上,关注学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要做好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练习,最终能较好地完成输出。其次,教师要加强用语言调控课堂的能力。语言学科的学习要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语言的魅力,用语言调动学生开展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市级教研员王晓东老师指出,语言实践活动课要注重教学活动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以不同的形式让内容多模态化,促进学生的语言多模态。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活动观,广泛地关联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生活动要以主线问题为牵引,在认知的驱动下思考解决了什么问题。

市级教研员张鲁静老师为学校英语教学给出四点提示:一是以主题为引领设计学习活动,活动紧紧围绕主题;二是预设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要准确,不要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交流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三是提升评价的实效性,让评价落地,真正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四是以语篇为依托创设语境,创设自然、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

市级教研员李晓蕾老师和区级教研员赵小梅老师一同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由李仙德、许静两位老师围绕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展示了四年级《买东西的学问》和六年级《地球——我们的家园》。

市级教研员李晓蕾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指导,她肯定了两位老师在课前的充分准备和课堂的亲和力。她指出,在选取教学资源时,要注重权威性和真实性,将课堂生成灵活处理,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选取活动案例时,要注重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素养,既要贴近学生,又要启迪高层次思维,只有将问题清晰传递给孩子,才能达成期望的教学目标。

李广生副主任与市级教研员张丹教授、贾福录老师、刘延革老师、范存丽老师、于国文老师和区级教研员张秋爽老师、鲁静华老师、梁艳老师、侯庆辉老师一同走进数学课堂。由李鑫、吴欣珊、张跃哲、孙彤、张洋和方凌睿六位老师分别执教《加法和减法(一)整理与复习》《认识算盘》《分数的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分数的意义》《比例的意义》。课后紧密围绕“素养导向下的学生活动设计”向教研员进行了汇报。老师们结合自己所授内容,对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以素养为导向,进行学生活动,充分提升学生体验感,促进学生深度参与活动,深入进行思考,深刻理解知识本质,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市级教研员范存丽老师首先肯定了老师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活动设计,极具亲和力的上课风格,与学生交流默契,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能围绕核心素养开展。范老师指出: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一个大任务为主线,少即是多;学习活动的设计可以更加开放、灵活,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

市级教研员于国文老师指出: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要在课堂中捕捉并表达学生的困难,思考学生困难原因并提供学习支持。于老师给出宝贵的指导建议:一是好情境的创设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课堂活动中的小组分工也是有效的学习方式,但要完善组员的职责,确保学生的参与深度;三是活动中要真正体现教学评一致性,让生生评价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市级教研员贾福录老师指出:从这两节课中,能够看到教师们已经在沿着这个方向思考、实践,这个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提出:素养落实不仅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真实情境的设置,让孩子们多观察、多联系、多思考;课堂活动的安排不宜过多,最多不超过两个,可以是借助一个活动不断引发学生思考,直抵知识本质;除此之外,教师设计的活动应给孩子们提供多角度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市级教研员李英杰老师、闫勇老师、王薇老师与区级教研员孔凡艳主任、闫兴河老师、杨雪莲老师、魏淑媛老师、苏静林老师一同走进语文课堂。由周珺、李铭君、彭新旭、杨紫文、李健和刘澍六位老师分别执教《动物儿歌》《沙滩上的童话》《宇宙的另一边》《白鹅》《军神》《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语文组教师围绕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注重学生课堂实际获得与市级教研员进行汇报。

本次全学段视导以及课后的研讨得到了市级教研员李英杰老师、闫勇老师、王薇老师的肯定。这几年来能看到附小的语文老师在不断探索更为高效的课堂新模式,看到附小的老师们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转变,认可语文组在主题式教研上的初步探索。与此同时,教研员们也为语文教学指明新方向:语文教学要更注重大单元,注重单元整体性,要明确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能的习得,树立大语文观,尊重语文学科的本质。

市级教研员樊伟老师与区级教研员张子恒老师一同走进体育课堂。由张开宇、胡东旭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正面双手垫球》《上一步投掷轻物》,两位老师分别就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汇报,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围绕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注重学生课堂实际获得与市级教研员进行探讨。

两节视导课以及课后的研讨得到了市级教研员樊伟老师的肯定。她站在新课标高度,对田径、球类教学中的大单元整体设计、体育课中赛的定义给出了细致的解读和指导,强调体育课应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并落实于学生最后的整体学习效果。

市级教研员程郁华老师和区级教研员王众敬老师一同走进音乐课堂。由魏文彬、任泓名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有趣的民歌——螃蟹歌》《舞曲世界——小步舞曲》,课后进行了主题汇报。

课后,任泓名老师以《基于关键能力提升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为主题进行汇报。通过刻意练习加速关键能力的落实,通过情境渲染深化关键能力的习得,通过乐本特点活化关键能力的培养,进而实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音乐常态课中致力于实现让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心中有“爱”,耳中有“乐”,目中有“人”。

市级教研员程郁华老师指出:音乐课堂要关注音乐语言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作用与价值。落实在两节课中,首先,要加强对作品本身风格特点的捕捉,提供适切的音乐表达来感染学生。如《螃蟹歌》需要体现作品本身的风趣幽默以及形象生动的角色画面。其次,要为学习任务制定符合逻辑、条理明确的目标。如《小步舞曲》中的实践活动环节,需根据前期的教学进度设计贴合学情的学习活动。最后,她肯定了两位老师持续的付出与成长,期望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有更长远的发展与进步。

市级教研员耿鑫老师与区级教研员刘杰老师一同走进美术课堂。由董雨晴老师执教《参观海洋馆》,李翔宇老师作《玩转线条 新材探奇》说课分享。《参观海洋馆》一课,通过创设情境、回忆模仿、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充满探究式的氛围中,发挥主动参与意识,利用多媒材进行创作,以此促进学生的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综合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玩转线条 新材探奇》一课,采取任务驱动策略,帮助学生运用美术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闯关游戏、小组合作、创意制作等学习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重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体验性,提高学生艺术核心素养。

课后市级教研员耿鑫老师对美术学科进行指导,他指出,李翔宇老师《玩转线条 新材探奇》一课以游戏形式,通过三个闯关游戏设计,进行探究新知活动。利用学习单,以小组合作方式,用问题驱动来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完成本课学习目标。整节课,教师注重学生探讨体验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教师演示直观,既有整体到局部的描绘,也有启发表现质地特点的示范引领。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习惯。他指出,董雨晴老师《参观海洋馆》一课通过创设情境,利用游戏、合作、交流等学习要素,注重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体验性,以学生为主体,将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观察想象、合作交流创作作品,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

市级教研员李祥魁老师与区级教研员王秀华老师一同走进书法课堂,由马佳惠老师执教书法《集字练习·清明》。

课后马佳惠老师以《聚焦学习活动 落实学生获得》为题进行汇报。在书法课堂中要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严抓学生实际获得,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本课设计四个环节,分别是:知人论世、感知清明内涵;分析结构、感受清明韵律;整体感知、我笔下的清明和分享交流、感悟清明情愫,在活动中学生掌握了清明的相关文化和本意,分析汉字提高了书写技能,多次练习掌握了书写技巧,小组评价分享了收获,落实了书法学科习惯养成、素养渗透、能力培养的目标。

市级教研员李祥魁老师指出,本节课符合单元式教学要求,体现了书法教学的整体性、持续性、意义性。单元教学中的每节课课题名称较好,书写练习时循环演示法运用到位。要把课与课时分清,每课时的进展要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获得。学生利用站姿书写时,教师要重点关注书写姿势。

区级教研员王秀华老师对本课做出了指导,她认为教师的课前准备非常丰富,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体现出了常态课的教学,学生试写后发现问题,教师再进行引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可更侧重于精致的写,利用经典作品或学生作品做对比,聚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市级教研员张磊老师与区级教研员单海霞老师一同走进信息科技课堂,由张思同老师执教《石头剪刀布》。课后张思同老师以《素养导向下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以<石头剪刀布>为例》为题进行汇报,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发,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本单元课程,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考虑到学生学情、问题之间的跨度以及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市级教研员张磊老师首先肯定了这节课的设计与实施,从真实问题引入,教师巧妙设计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实现了目标,解决了重难点。随后张老师指出,算法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除了从算法的角度有详细的分析与描述外,还需要从程序的角度有详细的分析与描述,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从人的思维到计算机思维的转变。

市级教研员刘玲老师与区级教研员王义清主任一同走进综合实践课堂,由蒋昕老师执教《春季叶子生长观察图》。

市级教研员刘玲老师指出,本节课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师生之间交流融洽,教学环节流畅。同时,给予宝贵的指导建议:作为综合实践课的方案交流需要创新设计,作为春叶观察图前期需要充足的准备,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具作为理论支撑。她强调,方案交流并非只是交流计划,而是要把身为主题的核心观察图作为交流的主要目标。她认为,整体课程重点偏移,需要再次改进设计,呈现更好的学习和交流效果。

市级教研员吴洋老师与区级教研员高东梅老师一同走进劳动课堂,由王莹、常建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我是打包小达人》《设计班徽》。

市级教研员吴洋老师对本学科两节课进行了指导。吴老师指出,本次教学内容为现代劳动服务任务群,分别开展了打包体验、设计班徽的劳动活动。她强调,在设计教学时要贴切学生生活,要有自主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体验课堂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三、主题发言

教科院附小校长单红兵作《以学生活动为抓手——让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主题汇报,并向大家介绍学校走过的四年半的历程。

一是弯道超车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基本完成。介绍了学校的建校发展史、合并史和办学成绩。二是两支队伍建设的新举措。“基于校情 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治理”,用“阶梯式”培养模式、“抱团式”发展共同体、鼓励和支持个人“冒尖”的方式,在顺义教育基础建设年靶向队伍建设,增强学校发展动力。三是学校教研经历的几个阶段。即:有主题的教研→有理念的教研→有系统的教研→有深度的教研,从“模仿秀”“捉虫记”→作业设计→表现性评价→项目式学习→主题化学习等不断进阶。四是从学习活动着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建构深度学习的课堂。她用12个字总结深度学习的课堂,即:研在课前、质在课中、思在课后。并结合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学科,具体阐述学习活动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实现课堂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不断的改进中促进师生成长。

四、专家引领 聚势赋能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王建平组织市区领导及专家,围绕教科院顺义附小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一体化落实过程中的教学和教研情况,从观课的视角和对主题思考的视角展开交流研讨。

数学教研员贾福录老师指出,要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和任务活动中开展学习,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是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追求和路径。从目标达成的效果上看,教师设计的活动较多,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够,经历活动不够充分。他强调,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化表达,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方面继续探索,保证素养导向的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

数学教研员侯庆辉老师指出,孩子在经历活动时有深入思考、有个性的表达,是落实核心素养所追求的目标。她希望在课堂上看到更多的孩子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和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需要老师在深入理解课标要求、落实核心素养、达到教学评一致的目标方面继续做出努力。

语文教研员李英杰老师针对语文教学面临的共同问题,提出三组关键词。

第一,方法与素养的关系。李老师指出,方法是形成素养的基础,但不能以方法为中心去进行方法的“学”“练”“用”,除了要在情境任务中之外,还应该立足在语文的品味和感悟上,帮助孩子掌握方法,形成素养。在今天素养指向下的教学中,需要考虑如何让孩子基于语言的品味和体悟去感受方法,从而内化迁移成素养。

第二,任务和目标。如果说方法是语文教学的传统力量,那么任务、情境可能就是今天课程改革新的方向、新的引领。老师们需要根据教学的功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来确定情境确定任务,任务情境才能发挥促进素养养成的作用。

第三,教什么和怎么教。我们每一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对教材和精准的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精准把握每个单元的核心着力点,明确素养发展的核心目标,前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精准解读上。语文要素不是素养目标,要从素养发展上确定教学的核心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科学教研员贾欣老师表示,老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能力值得肯定。他指出,科学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和专业的素养,更要聚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把动手操作转化为对概念的理解或者思维的发展。

音乐教研员程郁华老师指出,要在艺术的实践过程当中去培养人。老师们对于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是有设计、有思考的,她对两位老师的不断成长感到欣慰。在形式的达成上,她希望目标指向更清晰,情境创设更合理。围绕此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程老师提出了她的思考,她认为在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级的教师培养上面,应聚焦教师当下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能够落实的一个小的目标和切实的目标。

音乐教研员王众敬老师提出,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要把关键能力点的落实作为抓手和出发点,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炼必备品格。结合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老师提供方法和策略,在实践过程中,让孩子们的关键音乐能力先得到有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孩子最终的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五、领导讲话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主任杨德军结合大家的发言对此次教研活动给予具体指导。他指出实践教研的集中交流部分围绕素养培育主题,呈现不同视角的解读,是思想的深度碰撞,会对教师在教学行为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上发挥重要作用。他强调,市区的教研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对学科教师而言,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引导教师从关注“一节课”“一门课”到系统思考与实施“如何育人”,使素养培养落地课堂。

顺义区教委副主任蒋吉姝代表顺义区教育两委感谢北京教科院专家进入顺义开展实践教研。她希望教科院顺义附小借势蓄力,持续向好发展,把一所“不一样”的好学校办成区域乃至全国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她提到好的教育效果,源自精耕细作。她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到教科院附小“视”课堂、“导”教学、“提”建议、“指”方向,她认为这次实践教研对教师和学校都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反思、提升的机会。她强调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要持续做好教研,并希望专家经常深入顺义指导工作。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王建平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经历活动、指导学生构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互动有效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实现迁移”三个方面对基于课堂的主题教研提出了具体深研的方向。

教无涯,研不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点在教师,突破点在教研,着力点在课堂,生成点在学生,教科院顺义附小以此次市区校三级深度研讨为契机,站在新的教育起点,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深耕高质量课堂,努力成为课程改革的先锋模范和教育创新的品牌旗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勇往直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