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今天公布,将推荐海淀区和西城区作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以3年建设周期探索特殊教育发展的有效实践模式。实验区将建立从学前到高中以上全学段衔接的特殊教育体系,有效增加特殊教育学位供给。记者从海淀区获悉,该区正在规划建设一所十五年制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
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的主要任务包括拓展特殊教育学段服务、扩大特殊教育服务对象、强化特殊教育质量建设等。实验区将健全特殊教育普惠财政保障机制,完善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和资助补助政策,探索建立面向所有残疾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制度;加大特殊教育专业师资配备力度,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健全运行管理及监督评价机制。
实验区将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对孤独症儿童、多重残疾儿童、学习障碍儿童等特殊需要儿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评估认定、课程教学、个别化训练和家校社协同共育等培养机制;重点探索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部)建设,建立孤独症儿童助教陪读制度。同时,实验区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范使用教材,探索融合教育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完善送教上门质量管理规范。
实验区还将推进特殊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探索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开发特殊学生个性化教学与学习资源,探索特殊教育数字化教研平台及资源建设;推动残疾儿童青少年相关数据互通共享,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目前,特殊教育“准实验区”已经有了发展规划。海淀区教委透露,该区将在西部地区建立一所十五年制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所有教委办园将成为学前融合教育基地,17个学区都将设立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不断提升特殊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该区还将探索建立特殊教育人才库,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增设特殊教育教师岗,为特殊儿童少年提供筛查、评估、教育、康复等一站式服务;探索特殊教育学生助教陪读制度,鼓励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接收特教学生入学,开拓特教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及就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