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高考

考1个专业, 读2所大学! 多校推跨校联合培养新模式, 打破选科限制

2020年8月,“交叉学科”成为继“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之后的第14个学科门类。这也说明了在如今的环境下,许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是单一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胜任的了,“复合型人才”正变得越来越抢手和稀缺。但没有哪所大学是真正的全能型高校,在学生的培养上难免会有短板,于是,跨校联合培养的模式便应运而生了。

202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尝试了跨校联合培养模式。2021年5月两校签署了《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英语”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培养“法学+英语”涉外法治人才。

这一项目是针对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供应不足,外语能力仍需提高的现状而设立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各自在英语和法学的领域中都是最为顶尖的存在,分别有着“共和国外交官摇篮”和“共和国法官检察官摇篮”的美誉。两校各自拿出自己最强的学科强强联合,目标就是力争让这个项目成为“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的摇篮”。

在培养模式上,这个项目采用的是“1+1+1+1”的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学籍所在学校学习,第二学年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第三学年集中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回学籍所在学校学习。而符合要求的毕业生在毕业证上也会和其它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会标明由哪两个院校联合培养的。

这之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又同中央财经大学一起推出了“英语+金融学”联合培养项目;同中国人民大学一起推出了“西班牙语+国际新闻传播”联合培养项目;同北京理工大学一起推出了“英语+信息管理与系统”联合培养项目。培养模式也都采用了“1+1+1+1”的方式,和“英语+法学”项目类似。

而北京理工大学还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推出了“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智能生物与精准医疗方向)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它和北外的模式不同,采用的是“1+1+2”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第二学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第三和第四学年返回北京理工大学学习。这一项目的毕业生由北京理工大学颁发学士学位证书,中国农业大学在学士学位证书上予以注明,不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北京语言大学也推出了“阿拉伯语+石油工程”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这个项目的培养模式更加复杂,学生的第1-2学期中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习,第3-5学期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第6个学期则还要出国去往阿联酋实习,最后第7-8个学期再回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最后学位证书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颁发,北京语言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在证书上会予以证明,不再单独发放,这点同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一样。

西南财经大学也与电子科技大学一起推出了“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它的培养模式同北京外国语大学类似,也是“1+1+1+1”的模式。学生毕业后,授予两校共同颁发的联合学士学位。

这些学校的联合培养项目都是两校的王牌专业,而且都是行业中的名校,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自然会是业内翘楚。考1个专业,就能学到两个学校的王牌专业,自然是捡了大便宜!只不过这个模式的招生规模都不大,通常招收人数不过百,更像是实验性质的尝试,要想普及恐怕还需要不少时间。而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联合培养的高校一般都在同一个城市中,从目前这些高校的位置来看,绝大部分高校都在北京,只有西南财经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是在成都的。这也让这一模式的推广碰到了一个难题,毕竟不是每个城市都有2所以上的名校。

除了这两个缺点外,考生报考这类专业还要注意它的培养模式,不同的项目培养模式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北京语言大学的“阿拉伯语+石油工程”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它甚至还有1个学期是需要出国的。

但它还有一个或许被许多人所忽略的好处:打破了选科限制!众所周知,如今的专业选科对文科生是很不利的,像法学、会计、汉语言文学等传统上归类为文科专业的领域,实际上理科生也能选。但像计算机、医学、电子信息等热门专业,则只有理科生才能选择,这让文科生在专业选择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却可以打破选科的限制,让文科生也能学到热门的理工科专业。

以西南财经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的“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为例,这个项目在西南财经大学的招生中叫金融学(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而它的选科要求是“不提科目要求”!也就是说考生即使选的是纯文科,照样可以学习这个专业,照样可以进入电子科技大学学习相应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在学科大融合的背景下,其实目前的复合型人才已经超脱了“文科”和“理科”的界限,能文能理或许会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就像复旦大学推出的4个“语言+计算机”的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一样,打破选科限制或许会成为未来高校在发展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时的一个新选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