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第七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展示活动在北京顺利举办。众多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为探讨和推广人工智能教育优秀经验、打造全国范围内人工智能教育的协同发展与创新平台、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该展示活动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华人探究学习学会主办,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北京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承办。
本届展示活动专业权威、内容丰富,除设置主论坛外,还分别设置参赛选手上机测试、工作坊、展示课评课等环节。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委员会主任刘雍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玉顺、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德军、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宋睿华、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科学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李翊、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龚超等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团队在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的探索。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科学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猿编程创始人李翊以“培养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科技少年”为主题在主论坛发言。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猿编程的一个使命就是“培养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科技少年”,自2017年猿编程创立以来,累计培养500多万孩子用专业的代码探索未来。
在李翊看来,编程对于孩子来说是探索未来的一把“钥匙”,但单单只依靠编程学习是不够全面的,因此猿编程设立了“四个一”的培养模型。
首先是“一种语言”,即编程语言。李翊介绍,编程语言也是未来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课程,猿编程强调编程语言的专业性、体系化,特别是融合性和广泛性,而不仅仅是把代码只作为工具来应用。
另外是“一种思维”,即计算思维。李翊称,计算思维是让更多孩子理解知识背后的智慧,不仅要学习知识本身,还要了解知识背后的智慧。猿编程通过提炼信息科技等领域的知识点,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制作成100多节课程,向孩子传达知识背后的智慧。
第三个一是“一种能力”,即创新能力。李翊介绍,创新能力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目标,就是锻炼孩子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能力,给孩子更多创新的空间、更多资源、更多想法。
“如果一个人在屋子里去创新,不和外界接触,不和其他的创新者交流,很难有自己的想法出来,孩子的创新结果需要反馈,需要大家的评论。”李翊称,在猿编程APP上,累计有500多万孩子学习编程,有10万多个孩子成为长期创作者,累计创作50多万个原创编程作品。
第四个一是“一种视野”,即“未来视野”。李翊称,猿编程希望在培养过程中打开孩子的未来视野,因此将很多未来科技素养课纳入,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芯片科技、脑科技、脑机科技、航天科技等内容。
近日,猿编程母公司的“看云”大语言模型正式通过大模型备案。李翊称,该大模型是教育垂类大模型里体量最大的数据集,未来可能会基于大模型开发出各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产品,结合教育知识图谱技术输出个性化学习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猿编程还投入众多力量,助力人工智能教育在全国校园高质高效落地。猿编程构建了覆盖从学前到初中全年级段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积极进行编程教育内容和产品的创新研发,打造智慧教学云平台,为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另外,猿编程还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数字教材建设、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等多种途径,赋能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研究与应用,推动行业发展和先进技术经验共享。
据公开资料显示,猿编程成立于2017年的世界程序员日(10月24日),聚焦未来科技与人工智能教育领域,以培养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科技少年为品牌使命,推出“四个一”培养体系,即“编程语言、计算思维、创新能力、未来视野”。猿编程旗下业务包含猿编程课程、猿编程校园、猿编程童书等,成功构建多领域、多业态的前沿科技教育品牌。如今,猿编程已经成为少儿编程领域的头部品牌,在营收规模、利润率、用户复购率等方面均行业领先。截至目前,猿编程已累计服务学员500万;猿编程校园业务,已在全国2500多所学校应用,覆盖20余个省级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