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教育资讯

“六一”交流会

一七一中学初三(9)班 顾林

去年“六一”,是我们几个“死党”最后一次过儿童节了,我们决定回小学母校看看。联系了母校和原来的班主任,于是老班主任给我们安排了一场“真心话大冒险”式的交流会——给即将小升初的六年级学弟学妹们讲讲初中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觉得这主意不错。

走进熟悉的楼道,我们在教室门外忐忑不安地听老班主任给学弟学妹们历数我们当年的“壮举”,脸一时烧得厉害。门开了,我们几乎是同手同脚地走进教室。学弟学妹们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热烈鼓掌欢迎我们的到来。

到了问答环节,老班主任让我主要负责。“大哥哥,你多高?”“我……”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坐着的一个小男生就喊起来:“有一米八了吧?”我腼腆地点点头。“那,你是怎么长这么高的?”不料,他们的问题竟然是从我的身高问起,好尴尬呀。“因为吃得好吧?”“你们学校的伙食好吗?”我还没反应过来,“死党”兼吃货小张就自告奋勇地回答起来了:“我们学校不提供早餐,但午餐是有名的好吃。”“哇!”小家伙们的眼睛“刷”地就睁大了。“报个菜名吧!”后排的一个声音洪亮地响起来。“好咧!有意大利面,大鸡腿,牛肉面,什锦炒饭,安格斯牛肉饭,虾仁盖饭……”每说一个,小家伙们就“哇”一下。我在一旁听得直想乐。

教室里的气氛空前热烈,“上中学以后天天考试吗?”“如果作业特别多,你们中学生会不会也哭?”“学校里有社团吗?”“我想报你们的辩论社可不可以?” 一只只小手努力地举过头顶,一张张笑脸如花绽放,一串串欢笑在教室里回荡,我们几个都仿佛回到了自己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活,敞开心扉回答着问题。

铃声突然响起,我们几个大龄儿童一愣,随即快速站成一排。“今年是我们最后一个儿童节了,我们几个大哥哥愿你们珍惜快乐的童年时光,祝大家儿童节快乐!”说着说着,我的眼圈红了,而回应我们的,是雷动的掌声和小家伙们衷心的祝愿:“‘六一’快乐!”

宝贵的童年,快乐的时光,给我一生打下了明媚的底色。那份被时光沉淀下来的温暖,会鼓舞我一直向前,不彷徨。

指导教师 马靖宇

图片提供:顾林

北京日报小苗版近期征文主题

我和父亲二三事

从小到大,父亲给予我们无私的爱,也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你和父亲之间发生过哪些难忘的事?欢迎来稿与我们分享。

截至时间:2024年6月5日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知名作家所作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5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