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7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21届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发布会——“脉”在北京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中央大厅举行。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始建于1954年的普通本科公办高校。学校重视多学科协调发展,围绕0-12岁儿童成长价值链,致力于发展“应用型人才”。其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始于2008年,以童装设计为专业特色,设有“亲子服饰研发中心”科研平台,构建了“产学对接、艺工融合、亲子特色”的特色课程体系。自专业设立以来,学生作品入选国内外设计大赛并获奖累计超50项。连续数年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专场发布会和参加伦敦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在国际和国内时尚教育与展示的最高平台上屡获佳绩。
从学生自身出发,探讨设计的价值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本次毕业设计“为谁而做,为何而作”。在当下这个后疫情时代中,结合同学们自身的亲身感悟与体验,面对我们所处在的生存环境,发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从本专业出发做思考,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声音,这个发声可以是呼吁大家关注某些社会性的问题,也可以是针对某些问题与现状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对现存世界进行属于我们的反思与批判。
本次毕业设计围绕着“脉”这个主题进行
熟谙脉络——从社会发展的种种现状出发,不拘泥与表象,深入挖掘社会性问题的内在根源与关系。
脉脉相承——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进行有机延续与活态传承。
含情脉脉——从关怀共情的角度出发,探讨当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情感流失的现象。
把脉未来——从放眼未来的角度出发,对未来进行无限的遐想。
无知之知
以人为出发点思考的设计,附和上独特的3D打印立体人型,强调人们认知的个性发展并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力,加宽的肩部、不对等的袖子设计,打破一种正常的思维方式,以黑色调为主,表达在未知的认知领域里需要探索和发现。一系列设计传递给人们在认知上要不断更新探索。
织-网
“织-网”WeavingANet系列服装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设计者对海洋生态和环境以及海洋捕捞污染的影响和危害,所进行的一系列设计。以渔民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捕捞所遗留在海洋中的渔网鱼线等一系列的海洋垃圾作为设计元素,对现如今过度捕捞以及危害海洋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的反映。由此进行了一系列设计。
以毛线编织、针织为主要工艺、运用各种材质的线对服装进行处理,展示出对海洋过度捕捞的表达。
灵感来源于我对重庆的印象,第一次来到这边,感觉很繁华,楼也是高低错落,数不清的楼梯和爬不完的坡,连路也是山路十八弯,下不尽的雨,一落雨就雾蒙蒙的,十米开外不见五指。所以这个系列我就通过皱褶的堆积,服装的结构,以及像素画的纹样,来表现我对重庆的8D魔都印象。
中国有首家儿童研究院,中国有一支践行“幼有所育”的主力军
“儿童成长的好,国家才能更好”。1月27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联合共建的全国首家儿童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儿童研究院是中国首家从多学科、多领域的角度研究儿童发展的综合性平台,将推动儿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构建,推动儿童服务的供应链改革。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围绕学校“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的办学理念,在专业建设方向上以童装设计为特色,设立亲子特色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关心与研究儿童成长。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毕业作品亮相中国大学生时装周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016级毕业生们于7月4日在中纺永景·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平台上为观众带来一场别致的视觉盛宴。此次发布会主题为“漾在夏天”,着重强调童装与成人装之间的创意组合与情感关联。线上展览探讨了各类亲子服装面料再造的实验性、服装结构的可能性、服装功能的互通性以及视觉的趋向性等问题。学校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专业建设方向上以童装设计为特色,也将童装的面料、工艺、版型等融入设计课程中,学校的儿童研究院在儿童心理、儿童行为、儿童教育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为童装的设计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喜获2020伦敦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大奖
2020年伦敦大学生时装周改为在线的国际院校展,我校选取了3个系列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共同角逐此次时装周奖项。最终毕业生朗小凤以“穹顶之下”为主题的系列服装作品和陈辉琼以“让我生长”为主题的系列服装作品通过国际专业评委层层甄,获得了国际时装系列方案奖和国际时尚饰品材料创新奖。连续参加伦敦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活动,为我校提供了一个报道先进教学成果、交流学科动态的平台。同时我校也一直在密切关注国内外设计趋势,争取把国外优秀的服装教育体系与艺术审美特色带入未来的院系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