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 > 教育资讯

“重庆这座城市的本真远不止‘魔幻’……”重庆大学知名教授杨宇振的新书就想告诉你这个

2019年,一部更多以黑白镜头示人的纪录片《城门几丈高》生动鲜活地将百余年前的重庆开埠史推到了大众面前。有心的观众可能还记得,其中一位出镜专家戴着眼镜、留着花白寸头,他就是来自重庆大学城建规划学院的教授杨宇振。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杨宇振开讲

从来渝上大学算起,杨宇振感受、关注、研究重庆的城建变化已经超过30年。这结出的硕果就是,继2018年推出《历史与空间:晚清重庆城及其转变》后,他又一口气拿出了两本深度解读重庆城的作品。“这两本书我是写给普通市民的,更浅显易懂!”5月22日下午,带着《五十章:文字空间中的重庆城》《100像:文字与图像间的重庆城》两本新作走进精典书店的杨宇振这样说到。

杨宇振

从时间上看,杨宇振本次带来的两本作品已经不算很新的新作了。“2020年就已经出版了,只是刚好遇上疫情,推广上有些耽搁了。”杨宇振说,包括《历史与空间:晚清重庆城及其转变》在内,这个系列的作品的出版动议其实要追溯到5年前。

杨宇振本次带来的有关重庆城的两本新作

在本次新出版的《100像:文字与图像间的重庆城》里,呈现的更多是图像史的研究成果。在书中杨宇振以100多年前到达重庆的西方探险者的视角,来讲述了重庆城的昨天。书中历史图片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从晚清开始,一直到民国。之所以叫“100像”,是因为杨宇振在书中把文字解说与历史图像结合起来,展现出了重庆城近代发展过程的100个“面相”。里面既有重庆重要景观、建筑,也有风俗方面的点点滴滴。

而另一本《五十章:文字空间中的重庆城》里涉及的时间同样是晚清到民国。杨宇振这次选择的则是这一时期和有关重庆的50篇文章,由此来厘清重庆的城市变迁。不同阶段、不同人士、不同角度来勾勒出的重庆城的不同面向(像),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一如本文开头所言,杨宇振告诉记者,这两本都是写给普通市民的,“(重庆)这座城市非常鲜活,但很多文字都是比较‘硬’的,没有体现它的鲜活性。”在杨宇振看来,像这两本这样更浅显易懂的书,确实很有必要来做。他还提到,像《五十章:文字空间中的重庆城》就是面向全球的。像一些重庆本地人熟悉的名称“三三一惨案”,书中就加入了编者注,更好地交代历史背景。此外,因为书中文章的作者中不乏名人,这些人物的生辰、背景和在渝时期的肖像照也都附在了一旁。

在现场分享中,杨宇振则提到,自己之前在直播中和网友交流时曾取过一个主题名字叫“超越魔幻”。“我总觉得今天的重庆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表层的认识。”杨宇振说,重庆这个城市是一个面貌非常丰富的城市。“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知道列车穿楼等这些奇特的现象,我们要超越现象,能够对一些这个城市更本真的事情有一些了解。”这也是他写新出的这两本书的初衷。

杨宇振说,回看历史不难看出,“有两次‘发现重庆’。”杨宇振说,一次是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这次以传教士、商人为主,有日本人、英国人、法国人等等。“现在去翻看当年他们的记录可以发现,他们会把重庆跟利物浦比较,和他们所在的一些城市比较,他们提到了自己理解的重庆和这些城市有很大的一些不同,以及重庆本身的特征。”

“比如伯德小姐(伊莎贝拉·伯德·毕晓普),她是一个单身女子,就游遍了世界,也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成员。”杨宇振说,当她1898年来到重庆时就深刻感觉到这里各种不同会馆林立,商业组织的严密。“第二次‘发现’就是抗战时。”杨宇振说,在自己看来,真正的“魔幻”其实存在于生产中,(城市)真正的差异性是源自不断的创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