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 > 教育资讯

教育之怪现象, 千夫所指的“家长的焦虑”

之前,北京有疫情的新信息:一个小学生确诊,流调显示,孩子参加了很多培训班,网上的说法是23个培训班,包括篮球、钢琴、美育、滑冰、英语话剧、私教......情况很复杂,学校不得不发出通知:凡周末上过课外班的小学生都不用来学校,结果有的班级只剩下几个孩子。

这本是关于疫情的新闻,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大家关注的点不是疫情本身,而是孩子怎么上了这么多的培训班。很多人说北京的家长们太“内卷”了,孩子太辛苦了。

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我们大重庆。这几天出现了新的疫情。重庆市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学生接连中招,目前公布了确诊学生的14天行程轨迹。这本是很正常的信息公布,其目的是通过精准流调,划定可能感染的区域和人群,将疫情及时控制在最小范围。可大家关注的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人说:这哪像是大学生呀,没看出来是一门心思在学校里好好学习、认真钻研学问,看行程轨迹,全是在吃和玩的路上;有些人说:这个城市管理学院是个专科高职学校,不是正儿八经的本科大学;还有些人说:看来,职校要不得呀。

必须要明确一下,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校是正儿八经的公办高等院校,84年成立,这个学校有好几个专业是相当不错的,“很吃香”,毕业后好像能包分配,有事业单位编制,比如“殡葬专业”。

问题在于,为什么大家在看这两则明明是关于疫情防控方面的新闻时,评论会走偏?这样的现象值得思考。

我的孩子四年级了,从今年春季开始,我和她妈妈商量,给孩子报了“奥数班”。“双减”之下,重庆的学科类培训清零,我们报的是“小黑班”。我非常清楚,报“小黑班”是违背“政策”的。但我不得不给孩子报,因为“双减”之后,小升初择校反而成了主流,原来只是一类民办学校偷偷摸摸的考,现在是所有民办公办都在肆无忌惮的考;因为小升初择校考的就是“奥数”,虽然我知道“奥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就为的是小升初,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在初中还会坚持学习“奥数”;因为按孩子现在的划片入学方式,那个初中学校教学质量太差了,每年的中考普高录取率惨不忍睹。

于是我的孩子周末的安排就出来了——周五晚上语文;周六下午奥数;周日下午跳舞;周日晚上英语。周三晚上还有个学而思(希望学)的基础数学。

我是一名老师,从教近二十年了,我见到太多家长脸上挂着的焦虑,我相信,当我的身份是爸爸的时候,在别人面前,我的脸上也挂着焦虑。

这份焦虑到底从何而来呢?

我看到一群的所谓“专家、学者、教育达人”们站了出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誓有一种“不把唾沫星子喷得你一脸”绝不罢休的感觉。

最流行的说法是:家长的焦虑来源于校外培训。“双减”前,确实有部分校外培训,刻意营造家长的焦虑感,以此为营销手段。不过问题在于,到底是先有焦虑还是营造之后有的焦虑呢?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品种,味道大有不同,你不能说那不是一个品种,只是水土不同而已。校外培训便是那橘枳,二十多年都在,却在最近几年,猛然间疯长,通过营造焦虑,造成市场效果。我们是不是要深思的是“水土”的问题?如今校外培训在许多地方被清零,那么是不是我们家长的焦虑就消失了呢?如果不是,那么这个“锅”真的该由校外培训背吗?或者说,真的只有校外培训来背这个“锅”吗?

其实,家长们的焦虑是与现在的教育现状密切相关的——中考分流,使分层提前;职高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生源水平与普高差异明显等。

当有人提出时,我们的“专家、学者、教育达人”们就会一个一个跳出来,大声的告诫:破除家长的“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唯名校论”是关键;让孩子自由成长、快乐学习才是关键;职校一样能出人才;有些孩子是没有学习天赋的等等诸如此类观点,并且举若干个体例子,来佐证。

问题是:“唯分数、唯升学、唯名校”是家长立起来的现实状况吗?昨天看一则新闻:大喜报——金华外国语学校为西安交大少年班输送17个初中生,全国第一!这不是“唯名校”宣传?每个初中学校都要考核升学率,这可是各地教委需要统计和掌握的,这不是“唯升学”?知道吗,每年都会有很多初中学校给成绩差的孩子发“放弃中考承诺书”,这不是“唯分数”?

孩子当然需要自由成长了,不过这个自由成长,不是放任自流,否则要家长做什么?至于职校出人才,确实会有,不过,用个体特例来证明普遍现象本身就是伪证。

“孩子没有学习天赋,不适合读高中,不如尽早打算,职高是不错的选择。”其实这样的观点,本身就无法立足,且不说孩子的潜能不一定在初中表现出来,所谓“大器晚成”便是如此,只说“没有学习天赋”这一点,就很荒唐。莫非职高不需要学习?不需要学习能力和天赋?那去职高是做什么?既然认定职高不需要具备学习能力,不是更进一步地证明现有的职高教育有明显的问题?

当我们撕裂现实,谈理想;不看实际,谈教育;不懂规律,谈认识时,怎么能说服家长们放下焦虑呢?

如果往深了说,家长们的焦虑不止是因为现在的教育现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社会现状。

教育是由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现状。举个例子:现在网络上有股歪风——取消中高考!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育的公平。这就是废除教育的“考试选拔”体系。真的能保证教育的公平吗?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根本不足以达到所有学校的师资、硬件配备都在一条水平线上;也不可能达到能容纳2亿多学生,无差别就读高等院校的条件。违背客观基础的教育体系,能建立起来吗?能保证教育公平吗?答案很明显,当然不可能。看看“小考”,取消“小考”后,小升初择校乱象丛生,拼爹拼妈、拼钱、拼学区房、拼关系、拼人脉,就是明证。

我们的家长为什么焦虑,其根本性的原因,还是家长们在用自身的实际经历、成长经历、社会经历来看孩子的未来。他们知道,学与不学是有区别的;他们知道职高与普高是有区别的;他们知道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是有区别的;他们知道普通大学与211、985是有区别的。甚至,他们明白——这个社会,无论你说得有多么天花乱坠,劳心者与劳力者之间是有区别的;行业在社会中的存在感和价值体现是有区别的;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社会保障是有区别的;贫富的生活体验是有区别的!

如果我们看清楚了这些,还在无端地指责家长的焦虑,若无其事的大谈特谈着“行而上”的高级理论,那不就是个“驼鸟”吗?

不如做点实事,从根本上,一点一点地解决问题,真正的缓解家长们的焦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