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庭!”近日,在重庆科技大学教学主楼D102教室,随着一声庄重的“法槌”声响起,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模拟法庭”拉开序幕。
内容为王,让思政课更“有劲”
在“法庭”上,大学生们变身“法官”“书记员”“律师”“原告”“被告”等诉讼参与人,围绕一桩“一房二卖”法律纠纷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民事诉讼庭审实景。
审判人员居中审判、公正严明,律师慷慨陈词、有理有据,旁听人员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同学们在“沉浸式”的教学场域中体验了一堂别样的思政课。
而在全程指导、参与该场“模拟法庭”的思政课教师曾瑜、关平看来,这样的场景已成为该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标配”。
该课程团队坚持把“内容为王”作为教学改革创新之本,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优化教学内容一体化衔接与进阶。目前,该课程已凝练形成6个教学专题、18个教学实践活动、120余个经典教学案例。
近年来,重庆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团队打破传统思政课教学和评价方式,课程内容和教法的“新配方”,加上教师的“巧包装”,让该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逐步成为“有劲、有趣、有效”,圈粉无数的“爆款”思政课。
情境教学,让思政课更“有趣”
“上德法课很有意思,老师不再是枯燥地照本宣科,让我们在体验中学会了修养、懂得了情怀。”该校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2023级学生石佳令说。
在教学改革创新中,课程团队注重“师生双主体交互育人”,摒弃了传统思政课“你听我说”的教学方法,精心创设3个情境化教学场域。
“双师课堂”两名教师同台授课,为课程教学提质增效,让学生获得双重收获;“故事课堂”师生共讲中国故事,让学生从“学业者”转变为“授业者”,由“要我听”的被动接受升华为“我要听、我要讲”的主动践行;“指尖课堂”让智慧赋能思政教学,有效契合了“00”后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学习特点,用学习通、雨课堂等智能教学平台将教学有机串联起来,真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知行合一,让思政课更“有力”
据了解,课程团队还将理论教学延展到实践场域,活化到社会生活现实场景,目前已探索出课内活动与课外实践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实践型教学路径,出台《思想道德与法治“行、访、讲、演、录、赛”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依托重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行走体验”“红色记忆主题宣讲”“红色基因实践剧场”等特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将课程的思想理论、知识规则升华为价值追求,转化为行为规范。
在重庆科技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以“思想引导、道德涵化、法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了无数青年学子的人生航向,被学生誉为“能解渴”的思政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打造成一门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获得者曾瑜表示。
上游新闻记者宋剑通讯员重庆科技大学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