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几年的ESI全球学科排名中,国内高校表现持续抢眼,并且不断有高校刷新记录。在最新一期的ESI中,重庆大学工程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完成这一壮举的高校。
毫无疑问,这是重大多年来强化学科建设、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成果,也是重大作为“工科见长”院校的又一强有力证明。
重庆大学
工程学进入ESI前万分之一
衡量一所大学的办学和科研实力,有很多种方式,除了各大“世界大学排名”之外,ESI也被当作是目前评价各大高校或学术机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权威指标工具之一。大体而言,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是优秀学科,进入前1‰的学科是一流学科,能进前万分之一的学科则是顶尖学科。
2024年之前,大陆有17所高校的29个学科进入ESI前万分之一。不过,这些学科主要集中在国科大、清华、浙大、中科大等强校,西南地区是在2024年3月的排名中,由重大的工程学首开纪录。
ESI的学科分布体系与国内设置有所差异,所谓的“工程学”,涵盖了国内“工学”门类的大部分一级学科。在重大办学体系中,“工程学”则涵盖了土木、机电、计算机、通信、电气等16个学院的22个一级学科。
重大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
这些学科,恰恰是重大的优势学科。重大的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三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重大最具实力的学科。此外,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仪器科学、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等9个工学类学科,则纷纷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前50。
由这些“主力”学科构成的“工程学”,首次进入ESI前万分之一,是重大学科建设的突破,同时也在情理之中,是重大多年来专注工科建设的必然结果。
重大校内一景
重庆大学百年磨一剑
作为重庆最好的大学,也是整个西南地区办学实力最雄厚的高校之一,重大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人才。一直以来,重大在“985高校”中的存在感比较弱,基本处于“中下游”的位置。
确实,如果要论综合实力,重大在国内高校算不上顶尖,不过,要论“工科”实力的话,重大就不遑多让了。重大在工科上的实力为何如此突出?这就要追溯到重大的办学历程上了。
重大创办于1929年,建校之初仅设立文理预科班,到1942年才逐渐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办学最初那些年,由于重庆还隶属于四川省,“重大”的建设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还曾经在抗战期间“让位”于当时的中央大学。
不过,重大从来都是不甘落寞的,即使几经演变,甚至被“停止办学”,依然能在艰难中匍匐前行。
建国之后,重大合并了“西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后来在“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又将文、理、商、法、医五个学院悉数调出,基本确定了“工科”院校的属性。1989年,重大成为全国16所工科重点大学科技工作研讨会成员,足见其在工科领域的地位和实力。
直到2000年4月,重大与当时的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了新的重庆大学,其工科实力“如虎添翼”。
重大一角
进入21世纪以来,重大循着“工科”的路径,发展优势学科,在进一步强化学科优势的同时,积极探寻多学科协同发展之路。
目前,重大的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前1‰,而进入前1%的学科则达到了15个,其中也大部分是“工科类”学科。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重大有3个学科获评A类(A-):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14个学科获评B+。在这些强势学科中,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3个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在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的“双一流”工程中,重大凭借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3个学科入围,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力担当。
重大优势学科
围绕这些优势学科,重大聚拢高端人才,打造顶尖科研平台,引领学科发展前沿。
重大人才荟萃,汇聚了包括9位院士在内的国家级人才298人次,打造了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成为进军学术前沿的神兵利器。
重大校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今天的重大,设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工科见长,11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有5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在这里求学和成才,3200余名教师在这里分享知识和探究学问。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重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道路上必定会结出更多硕果。
打造一流学科高峰,重大以机械、电气、土木三个“双一流”学科为先导,在做大做强工学学科的同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布局建设流体与生物数学、“人工智能+”、量子材料与器件、生物建造技术等前沿交叉学科平台,着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除了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外,重大还在加速创建重庆大学科学中心,主导重庆第一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以及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空间太阳能电站等,逐步推动高端创新平台集群成势。
要知道,国家大科学装置一直都是科研实力的集中体现。超瞬态实验大科学装置将建设“超瞬态电子显微镜集群”,是以重大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超瞬态自旋极化低能电子显微镜等尖端装备为核心的综合化、集成化电子显微平台,预计2024年年底建成,届时将成为重大乃至西南地区科研实力的“扛把子”。
第二轮“双一流”以来,重大新增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各类国家级人才143人,其人才号召力可见一斑。相信,随着领军人才的聚集和尖端科研平台的建成,在重大百年校庆的时候,我们必定能看到一个实力更加强大的综合性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