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 > 小学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重庆4所中小学、1个区入选全国实验校、实验区

4月25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新时代德育研讨会暨思政“金课”展示交流活动在重庆市人民小学举行,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思政课教师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活动现场,重庆市人民小学等重庆4所中小学及渝中区入选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新时代德育研究”实验校、实验区。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承办。活动为期2天,分为主旨报告、课例展示、成果展演、平行论坛、高端对话等环节。

在主旨报告环节,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组长秦宣教授指出,“目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思政教育在各学习阶段存在断裂的情况,义务教育阶段缺乏辩证思维培养的内容,高中和大学阶段缺乏个人成长内容。”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思政课要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思政课教学不应该成为一个应试性质的知识教育,而是作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将来他们作为公民能参与到社会主义全过程民主的能力。”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授李晓东在报告中提出,老师要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式,融合时政热点,将“大课堂”与“小课堂”相结合,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堂。为此,教师既需要深入了解本学段学生,也需要充分把握其他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而让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实现进一步成长。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哲学院副院长张霄以《道德心理发展阶段与思政教育》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认为,思政教育要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开展好。“因为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学生首先要在道德上做一个健全的人,才可能在政治上有理想信念、政治素质、使命担当、价值追求。”具体而言,可以探索适合中国未成年人道德心理发展的道德教育理论,同时,不同道德心理发展阶段应安排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比如戏剧德育,通过在课堂上的场景设计,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会通过道德推理来理解相应的观念。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党委书记、重庆市人民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杨浪浪以《走好人生第一步——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的守正创新》为题,分享了学校的一些做法和实践。学校构建了“1234”思政教育一体化体系,将思政教育延展到思政课以外的多种教育形式和内容,贯穿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王琳老师的现场展示课

“有效的小学思政教育要构建科学且符合儿童特点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其中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内涵,最终实现对思想政治的领悟。”杨浪浪说,为此,学校实施了日常朝会课、班队活动课、道德与法治课‘童年三课’工程,打造‘红星耀童年’‘行走的思政课’特色品牌、设立童年成长营,开设‘EOC’创新学习周,以综合性、项目式和一体化的方式实施新时期的思政课程和思想教育。

活动现场,举行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新时代德育研究”课题实验校实验区授牌仪式。其中,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重庆巴蜀中学校、重庆谢家湾学校、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等4所重庆中小学校被授予为实验校;渝中区被授予为实验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