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比较“高大上”的东西,可是近几年,不看好出国留学的人变多了。尤其是一流大学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的,越来越少。
1)越来越多的一流大学毕业生,不再出国深造!国内名校成“香饽饽”
某机构对近8000名中国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2015年约有45%的受访者表示有兴趣出国留学;“双一流”、“985/211工程”高校的学生中,这一比例在近几年曾下降到29%,然后稳定在35%左右。
厦门大学2019年毕业生出国(境)深造人数为79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5%,其中本科毕业生出国(境)深造681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5.8%;而在2021年,厦门大学毕业生出国(境)人数只有543人,占毕业生总数下降为6.0%,其中本科毕业生出国(境)477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0.5%。
北京大学?继续深造的本科毕业生中,出国(境)比例从2017年的41%,下降到2021年的27%;清华大学出国(境)本科毕业生占继续升学人数的比例,从2017年的34%,下滑到2019年的31%,2021年继续下滑到17%;复旦大学出国(境)留学毕业生占继续升学人数的比例从2017年的41%,一路下滑到2020年的27%。
可以看出,一流大学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意愿在下降,一旦这个趋势形成,就很难在短期内发生扭转。
一边是出国(境)深造率下降,一边是国内深造率上升,而且这个上升的速度是比较快的。以前面提到的厦门大学为例,2019年本科境内升学人数为1344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1.2%;2021年本科境内升学人数为1696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上升至37.2%,两年时间,比例上升6个百分点。
一流大学毕业生选择的国内深造院校,基本都是实力强劲的综合性大学或影响力很大的行业名校,国内知名大学已经成为优秀学子追捧的对象。
2)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出国深造?
大学生不愿意出国,原因有很多。有人说是因为这几年客观存在的疫情;有人说是因为某国与某国的关系变得紧张;有人说是因为大家手头上的钱越来越少……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们没有办法给出确定的说法,但有两个变化,的确在影响人们的决定。
首先,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
以前提到出国留学,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许多家长,以孩子出国留学为荣;很多单位,以招聘到留学归来的高学历人员为荣。然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否定出国留学这种深造方式,他们不再对留学归来的学生高看一眼,也没有把自己孩子送到国(境)外留学的计划;他们甚至对高校开展的国际交流都持反对态度,认为这种做法有“矮化自身”的嫌疑。
其次,政策导向发生了变化
国内近些年出台了一些政策,似乎在告诉人们:无论是学习,还是搞研究,在国内一样可以取得成就。比如在2020年,国家层面首次提出,申报国家科技奖取消SCI他引次数,取消期刊影响因子,鼓励国内期刊论文为代表作。
政策导向变了,在国内上大学,在国内搞科研,照样能有非常好的事业发展前途,人们也就没有必要非得出国深造了。
3)境外深造率不等于自我封闭
有些人把境外深造率下降,理解为国人正在走向“自我封闭”,笔者完全不赞同这种观点。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自我封闭的做法,都是逆潮流的行为,会给个人,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伤害。
境外深造率下降,不影响高校师生开展正常的国际交流,国内高校,尤其是知名大学,一定要经常性地与世界一流大学师生交流想法,这一方面是学习国际先进高校的管理方式和治学理念,帮助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是开拓师生的视界,帮助老师和学生获得灵感。
我们要融入全球化,向一切优秀的事物学习,不保守,不封闭,要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对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各种优势,展示实力和自信,努力把世界级的高精尖人才吸引过来。
改开四十多年,社会一直保持着向上的发展势头,国内的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均拥有很强的韧性。我们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领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得不承认,这与我们长期坚持开放有直接关系。所以,请珍惜当下的环境,并展开双臂,拥抱世界。
今日话题:你支持你的孩子出国留学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