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8月4日消息(见习记者李姗姗)8月3日,福建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十条措施》(下文简称《十条措施》),聚焦福建省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教育部计划到2025年全国创建150家左右市域产教联合体。针对区域内产教融合不深不透等问题,2023年到2025年,福建每年遴选3-5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力争到2025年5家入选教育部认定的市域产教联合体。
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针对重点行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十条措施》提出,到2025年,福建将建设5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力争2个入选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去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启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要求到2023、2025年底达标率分别达到80%以上、90%以上。为调动地方积极性,福建省级财政将对提前完成达标任务的市给予奖励,对2024年达标比例90%以上或2025年达标比例100%的设区市,给予一次性奖补1000万元。。
搭建校企合作综合数据服务平台。针对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联通不畅、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十条措施》提出依托智慧教育平台,打造省级校企综合数据服务平台,推动产业端与职教端数据全方位、深层次、高效率的匹配。
推进产学研创服一体化建设。针对产学研协同层次不高、深度不够、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十条措施》提出,构建校企“产教研创服”一体化融合发展命运共同体,实现资源快速共享、技术协同攻关。预计到2025年,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总收入超过3亿元,其中横向技术服务企业到款额和专利转化到款额合计超过1000万元的高职院校超过5家。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2022年,教育部出台了“双师型”教师新认定的标准。针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培养难度高、培训水平低等问题,《十条措施》首次对新标准的“双师型”教师提出占比不低于50%的要求。
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职业学校办学思路不清晰等问题,《十条措施》提出,实施省级“双高计划”“双优计划”建设,以及“十四五”期间本科职业大学建设提升工作。
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针对部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不高等问题,《十条措施》提出定期发布毕业去向落实率正负面清单,引导学校对连续两年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处于末位10%的专业调减或停止招生。
做好职业教育发展财政保障工作。针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根据福建省财政厅意见,《十条措施》提出总体提高财政投入、引导多元投入、支持“双高”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等举措,鼓励各地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办学成效好、贡献突出的职业学校予以奖补。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强有力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