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海峡教育报社特约撰稿人
福州屏东中学倪兰老师
在剖析2023年福建中考
语文写作的基础上
帮助考生深入解读试题
从而探索命题
丰富素材积累的适用性
弘时代精神增文化自信
重读写融通
——立足2023福建省中考语文,探索作文提升之路
分析试题要求,明确素材适用性
中考作文题目往往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热点和趋势,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方向。在面对福建省中考作文题目《韧战》时,我们首先需要深入解读试题,从而探索命题。
(2023·福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茅盾说过,“只有对于最后的胜利有确信,而又能够正确地估计到当前的困难的,方始能做韧战。”说起韧战,我们会想到文艺作品中百折不挠的革命先辈,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锲而不舍的先进人物,甚或是未来世界中笃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奋斗者。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韧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审题方法指导]
今年福建卷作文依然是命题作文,由语料、文题、要求构成。
1.关于“试题语料”
考生可采用“三问法”来把握材料核心内容。
(1)“韧战是什么”
(1)提取语料关键词:如“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笃定从容”。
(2)明确发起“韧战”的对象:即“革命先辈”“先进人物”“奋斗者”。
(3)读懂“韧战”的情境:如“革命年代”“各行各业”“风云变化”等。
(4)综合前述信息:“韧战”可以解读为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笃定从容、坚忍不拔、坚强不屈的一种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仍旧生生不息的精神本质。
(2)“为什么要韧战”
(1)提取关键词:“最后的胜利”。
(2)语义延伸:为了获取最后的胜利,为了开创幸福的生活,为了成为行业的翘楚,为了适应未来的变化。
(3)“怎么做到韧战”
(1)提取关键词:茅盾的话揭示了“能韧战”的两个条件,即“确信最后的胜利”和“能够正确地估计当前困难”。
(2)语义延伸:即“有信念”——要确信成功;“能韧战”——要预见困难并能坚持。
2.关于“写作任务”——逐句分析
(1)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
(1)读材料,定位内容。
(2)基于材料,合理关联其他的人、事、物。
注:“联想”,指的是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感悟”,指的是有所感触而领悟。
(2)请以《韧战》为题。
文章立意的提示与限制。
(3)写一篇文章。
写作文体无明确限定。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
•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应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写常见应用文,能根据生活需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
(1)记叙性文章
考生如果写记叙文,可写亲身经历,可叙所见所感,可放飞想象,流露真情;可专注一件事或勾连几件事,描绘不同时空的“韧战”画面,文章要能小中见大,体会、感悟并传承“韧”的精神品质,收获人生成长,坚定走向确信的美好明天。
(2)议论性文章
考生如果写议论文,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立论,分析“韧战”的意义和方法等;可以以古今中外的丰富事例、以名人名言有理有据地展开论证;更可以理性思辨,如“韧”与“战”的关系,“韧战”的原因、条件、结果间的关系;还可以结合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发出有力的号召等。
(3)应用文
考生可以写读后感、演讲稿、倡议书、书信等。“演讲稿”或“倡议书”属于交际性文体,写法多样,但都要结合具体的场合与对象,力求做到“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或感受、体验等。
[明确选材范围]
“文艺作品中百折不挠的革命先辈”:考生们了解较多的可能是近几年热播的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如《觉醒年代》《长津湖》中的人物事迹和很多红色经典小说,如《红日》《红岩》《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文学作品中所涉的革命先辈英雄的故事。
“关于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锲而不舍的先进人物”:如国防、科技方面的邓稼轩、黄旭华、南仁东、航空航天团队、北斗团队等,民生、医疗方面的袁隆平、屠呦呦、张桂梅等,文化、体育方面的鲁迅、樊锦诗、苏炳添、苏翊鸣等,考生们在复习备考中都会有不少的积累。
“关于未来世界笃定从容面对风云变化的奋斗者”:如《三体》《流浪地球》等,甚或考生们只要打开脑洞,想象一个能在未来世界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奋斗者的形象,能符合文题就可以了。
因为在材料中已经把文题各维度都解释到位了,所以学生在审题上阻碍较小,可以做到人人有话说,关键在于写出亮点,写出新意。
了解中考命题趋势,丰富素材积累
近几年,福建中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以及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题目的考点涉及如自我成长、人文素养和社会热点等方面。这要求考生要注重写作素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思考来阐述观点和感受。
正如古人所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于中考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并学会转化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积累素材用于议论文?如何进行素材的转化?下面,以议论性文章的素材积累为例。
1.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素材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宝库,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不同层面的例子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底蕴。
[历史文化类]
(1)链接素材
在历史上,敦煌石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面临着严峻的保护问题。
→敦煌石窟面临的困境
(2)丰富素材内涵
然而,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并没有放弃,而是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改善石窟的保存环境、进行数字化保护、加强游客管理等,最终成功地保护了敦煌石窟。
(3)转化素材
中国的敦煌石窟保护是一个典型的“韧战”案例。这个例子展示了在困难面前,通过多方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可以达到目标。
[哲学思想类]
(1)链接素材
在哲学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提出了“非攻”的思想,即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解决争端。
链接材料:
《道德经》中“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等思想正体现“韧战”蕴含的辩证关系。
→墨子提出的“非攻”思想
(2)丰富素材内涵
这种思想体现了“韧战”的精神,即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来维护和平。
(3)转化素材
在现实生活中,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通过协商、谈判等方式主动解决问题。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即强调和谐与平衡。
这些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韧战”这个主题中策略和智慧等方面的内涵。
[笔记]
总之,通过不同层面的例子积累,考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自己的素材库,提高作文的思辨性和深度,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从而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
2.关注当代社会热点,拓宽视野
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生还可以关注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考生必须了解的内容之一。比如,关注国家发展和变化的具体方面,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1)首先,考生要关注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1)总体: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些都可以成为考生的素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2)具体:
医疗创新:我国的中草药学家屠呦呦,她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研究,成功开发出了青蒿素,为全球抗击疟疾做出了重大贡献。
科研创新:任正非如何带领华为进行科技研发、产业升级的事迹。
链接材料:
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困难是暂时的,我们一定要有信心把产品做好。”类似的话语可以作为“韧战”的经典例子。
(2)其次,考生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通过关注社会热点,我们可以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数据,为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社会热点也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时代价值。
链接材料:
正如古人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只有关注社会热点,才能写出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好议论文。
扶贫攻坚:我国在扶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政府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发展产业和提高教育水平等措施,成功帮助数以亿计的人脱贫。这些脱贫者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社会的支持,战胜了贫困。
教育公平: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教育公平,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等措施,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种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展现了“韧战”精神在我国教育领域的体现。
北京冬奥会: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这不仅是体育事业的一大成就,也展示了我国在面对各种挑战时的韧性和毅力。从场馆建设到运动员的训练,无不体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笔记]
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探讨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通过关注这些热点问题,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3)最后,考生要适当关注国际形势。
当前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国际睦邻友好关系等。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
中美经贸关系:中美经贸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近年来,中美双方通过谈判和协商,达成了多项贸易合作协议,为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贸易协议的达成离不开双方的韧性和坚持,也是我国以韧战精神应对国际挑战的体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提出的重要国际合作倡议,旨在推动亚洲、欧洲和非洲等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
在这个倡议中,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建设基础设施、促进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展现了我国以韧战精神推动国际合作的决心和行动。
睦邻友好: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和分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这种和平稳定的局面是我国以韧战精神应对国际挑战的体现,也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笔记]
这些例子展示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展现的韧战精神,以及我国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巧用课本素材,读写融通
课本是考生备考的重要资源之一,作为中考考生,巧妙运用课本素材可以有效提高备考效率,成为议论文写作的素材宝库。下面将通过具体举例来介绍如何巧用课本素材。
首先,我们需要对课本中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如以下表格,将课文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梳理,对应相关的作文主题。
然后,我们将整理好的素材与《韧战》这个题目相结合,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由读到写,可以得到丰富的写作资源。
《植树的牧羊人》
(1)素材链接
主人公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正是“韧战”。
(2)转化素材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只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像《植树的牧羊人》中的主人公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唐雎不辱使命》
(1)素材链接
主人公唐雎面对强大的秦王没有屈服,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战胜了各种威胁和利诱,这种勇敢坚定的精神正是“韧战”主题下的表现。
(2)转化素材
在写作中,可以引用这个例子来阐述人们在面对强权和压力时,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邓稼先》
(1)素材链接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研制原子弹和氢弹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转化素材
然而,在研制过程中,他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他的毅力和坚韧不拔正是“韧战”的体现。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素材链接
闻一多先生也是一位充满韧战精神的伟大人物。他在发表言论和实际斗争中展现出强烈的韧性和坚持。
(2)转化素材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中,他都以无畏和坚韧的精神,勇敢地挑战权威,为真理而战。
《老山界》
(1)素材链接
红军战士们所展现出的韧战精神同样令人敬佩。面对艰难险阻,他们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2)转化素材
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尽管面临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但他们从未放弃,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任务。
《再塑生命的人》
(1)素材链接
海伦·凯勒面对生命中的巨大挫折,也展现出了韧战的精神。
(2)转化素材
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帮助她战胜了困境,重塑了生命。这种对生活的坚韧和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点评]
还有许多篇目中,或作者或主人公,都以他们的行动展现了“韧战”精神。
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坚韧不拔。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这些素材可以在写作中作为例子或论据支持相关主题论点,丰富文章内容,提升文章的说服力。同时,这些素材也可以通过记忆和理解来提高考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能力。
可见,课本是我们丰富的素材库,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将分析好的素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根据具体题目进行灵活运用。
一起来看看下面两篇实战例文。(可滑动下拉查看)
韧战
“韧”即坚韧,心怀信心,披荆斩棘方为韧;“战”即战斗,锲而不舍,克服困难方为战。我辈身在国际风云日益变化的新时代,更要以坚韧不拔的姿态战胜重重困难,因此,吾辈青年当以韧筑基战困难,方能谱写新时代新华章。
以韧筑基战困难,需要永葆坚定的信心。信心犹如一盏明亮的灯塔,在航行中给我们方向。
殷鉴史册,王安石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信心,坚定变法,革除弊政。投诸当下,有陈祥榕保持“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信心换得祖国边疆的安宁;有徐淙祥保持“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的情形换得乡村脱贫致富。试想,如果没有他们这群人对目标保持信心,他们就会在奋斗之路上停滞不前,更不说能战胜困难了。因此,保持信心是韧战之首要保障。
以韧筑基战困难,需要认清困难现状。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困难的清醒认识正是我们成功的重要前提。可曾听闻杨振宁认识到自己在实验物理当中的困难,转而研究理论物理,促成宇宙不守恒定律的提出;袁隆平认清水稻正常培育困难,转而培养杂交水稻,造就70亿人的温饱。他们正是因为对自己的当下的困难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未来的胜利有确定,所以哪怕迂回仍不放弃,才能在自己的事业中取得成功。因此,认清困难而仍愿坚守,是发扬韧战作风的基本保障。
以韧筑基战困难,更需要坚持韧与战的有机统一,韧劲与战意的关系好比鱼和水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韧劲如果离开战意的依托,就只能事倍功半、停滞不前。战意如果脱离韧性的坚守,就会成为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的产物。因此,在新时代奋斗之路上更需要我们既有韧劲,又葆战意。
惟愿诸君能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踔厉奋发,自强不息,保持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加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努力,定能造就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胜利。青年韧战自强。展风采,谱华章,中华恒强!
[点评]
本文论证结构紧密,论据充分,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文章从“韧”与“战”两个角度阐述了“韧战”的内涵,并分别用理论和实例来论证“以韧筑基战困难”的重要性。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列举课本中王安石的例子,又列举陈祥榕、徐淙祥、杨振宁和袁隆平等我国在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先锋楷模,展示了“韧战”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强化了论点。论据角度丰富,能恰当证明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总的来说,这是一篇颇具启示性的文章。
韧战
在这个时代,青年人的韧战精神对于民族事业的成功至关重要。何为韧战?这是一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是青年人应有的担当和奋斗精神。青年发扬韧战精神关乎千秋大业,是国家发展的致胜之道。
青年应铭记历史,以韧立心。忆百年峥嵘,筚路蓝缕奠基业。遥想过去,100年前,一群群年轻人胸怀远大理想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战略是‘以持久对速决’,战术是‘以集中对分散’。”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毅力,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始终保持斗志,最终取得了新中国的胜利。这种信念就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使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仍能勇往直前。我辈青年要以“韧”立心,坚定信仰,确立为国家、为民族事业奉献的精神与决心。
青年应创新求变,以韧为行。步入新时代,我们既要继承前人的意志,也要成为新时代的榜样。君可见,中国共产党以韧为行,科技脱贫,全面取得脱贫攻坚战争胜利;君可闻,中国青年依靠坚韧不拔意志,突破技术瓶颈,使中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世界生态文明贡献力量;君定见,“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羲和”探日,中国式的浪漫总是给人惊喜。成功从无坦途,青年应以创新求变,以韧为行,为祖国的强大打造坚实的屏障;以超凡的格局与眼光化危为机,于变局中生新局。
青年应持之以恒,无畏挑战。正如鲁迅所言:“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青年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恒心和毅力去面对。鲁迅为唤醒麻木的国人,以笔为枪,用尖锐的批判和犀利的讽刺揭示社会的黑暗面,推动社会的进步;守海战士王继才,为了“只要我不倒下,国土就不会丢”的承诺,一守就是32年;运动健将苏炳添,克服伤病和挫折,重返赛场并获得了多项世界冠军,展现了中国田径的实力,彰显百折不挠的中国精神。一代代青年都是以坚持和努力,迎接挑战,谱写时代华章。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民族事业取得成功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发扬韧战精神。只有坚定信念、以韧为行、持之以恒,我们才能勇敢前行、创新求变、无畏挑战,为民族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评]
本文论证有力,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论证了青年人发扬韧战精神的重要性。论据选用精当,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论证了青年人发扬韧战精神的重要性。
(1)历史角度
(1)链接素材:首先,文章选取了毛泽东的例子,指出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毅力,最终带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中国的胜利。
(2)转化素材:这一论据充分说明了青年人应该具备坚定信念和以韧为行的品质,为民族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现实角度
(1)链接素材:文章选取了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如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这些成就离不开青年人的努力和奉献。
(2)转化素材:这一论据强调了青年人应该具备创新求变的精神,为祖国的强大打造坚实的屏障。
(3)未来角度
(1)链接素材:文章选取了鲁迅、守海战士王继才、运动健将苏炳添的例子。
(2)转化素材:指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始终保持恒心和毅力,强调了青年人应该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无畏挑战,勇敢前行。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精当选取论据,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不同角度全面地论证了青年人发扬韧战精神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编辑:黄硕思审核:林忠锦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