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出玉门关。这两句话出自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一副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自古以来,西北地区作为我国版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西北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经济发展非常落后。
虽然如此,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水平却非常发达,高等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在这其中,既有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著名985院校,还有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一众实力派211大学。除此之外,作为西北地区的招牌院校,百年兰州大学不得不提。
兰州大学办学历史辉煌,兰大现象闻名遐迩。
兰州大学简称“兰大”,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创建于1909年的甘肃法政学堂。学校成立之后,屡经变迁数次更迭。1946年,学校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并由辛树帜出任首任校长。在辛校长的努力下,学校的师资、图书和设备收获颇丰,一举奠定了兰州大学的学科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正式更名为兰州大学,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1952年的高校院系调整运动后,兰州大学成为14所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之一;1960年,学校更是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西北地区是唯一的一所。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伴随着国家“开发大西北、建设战略后方”的战略部署,身处大西北的兰州大学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在当时,南开大学核物理和放射化学专业、复旦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等并入了兰州大学,并吸引多方才俊云集于此。经此一役,兰州大学的核物理与化学专业一跃成为全国顶尖专业,也奠定了学校在国内的地位。
在上世纪80年代,兰大化学系学生在全国化学专业赴美计划考试中,连续5届名列第一。90年代,兰州大学SCI收录发表论文数更是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前列;此外,在美国《科学周刊》评出的中国最杰出13所大学中,兰州大学更是雄居全国第六位。在地理位置不佳、财政支持不足等诸多不利条件下,兰州大学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也被称为兰大现象。
饱受孔雀东南飞之苦,发展举步维艰的兰州大学该何去何从?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兰州大学的发展陷入低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地理位置不佳,学校大量优秀教师流失,绝大多数流失至沿海、东部等发达地区高校。有媒体报道,从2000年到2004年,兰大流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近40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学科带头人。“孔雀东南飞”现象,也造成兰州大学办学实力下滑严重。
兰州大学人才大量流失,使学校学科实力和科研竞争力大不如前。过去二三十年,兰州大学的排名一直在下滑,诸多办学指标远远落后于同类大学,甚至还不如一些211大学。在最新出炉的2021校友会排行榜中,兰州大学获评全国第30名,处于“一流大学”A类高校的吊尾车位置。
学科评估成绩不佳,兰州大学发力拓展工科意义何在?
2017年,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出炉。在这其中,兰州大学学科评估成绩不尽如人意。其中,学校仅有草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入选A类,传统优势学科化学、物理仅获评B+,这样的成绩很难让人满意。为此,学校发力拓展学科新增长点,努力提升学科整体水平。经过多方调研,校长严纯华院士决定在工科上做点文章,并提出厚理、拓工的建设思路,大力发展工科学专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3月,兰州大学在城关校区举行材料与能源学院成立暨挂牌仪式。那么材料与能源学院的创建对于兰州大学而言,有何重要意义呢?
第一:兰州大学作为百年名校,物理、化学等理学学科实力强劲,但是工科学科则相对弱了很多。作为一所综合类重点高校,工科学科瘸腿对于学校发展非常不利。材料与能源学院的创建,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学科设置,是兰州大学探索工科建设的重要一步。
第二:在21世纪,新材料和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门领域。其中,新材料学科作为一个复合型学科,涉及到物理学等多个学科;而能源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更是涉及到力学、热学等学科。因此,材料与能源学院的创建,不仅完善了学科设置,还进一步促进了物理、化学等优势学科的发展,推进了学校理工学科交叉融合。
结语
百年兰大,立足西部。作为扎根西部的著名学府,兰州大学在上世纪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也成为西部的招牌院校。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环境恶劣等原因,兰州大学饱受孔雀东南飞之苦,学校发展也举步维艰。如今,兰州大学发力新兴工科建设,对于破解学校发展困局意义重大。对此,你怎么看?祝愿兰州大学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