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2至13日在山东青岛出席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调研学校体育工作并召开全国体教融合工作座谈会。调研期间,孙春兰考察了青岛嘉峪关学校、青岛二中、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了解体教融合、体育教学、场地设施、日常训练等情况。
青岛嘉峪关学校、青岛二中这两所学校在推进体教融合项目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怎样的成果?随小编一起来了解。
青岛嘉峪关学校体教融合项目
考察点简介
青岛嘉峪关学校始建于1953年,前身是海军子弟小学,1972年改名为青岛嘉峪关学校。占地12600平方,现有37个班,在校学生1600余名,教师102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提出了“在最美景区,办最美教育”的办学思想,形成了“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校园精神。2017年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主要特色
一是构建了完备的体教融合课程体系。围绕“选项走班”体育课程,从“三个维度、三个层级”构建了体教融合行动框架;将“选项走班”课、“选项走班”社团、体育课、体活课、阳光大课间等体育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实现“一生一体育课表”,一天一节体育课;引进的优质体育资源课堂授课实行双师授课,发挥教师和教练的专项特长,教学相长,相互合作,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二是创新学生体质提升工作举措。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运动能力,科学设置锻炼内容和帮扶机制,让不同水平段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最终实现共同提升的目标,建立“一人一健康档案”,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以“赛事学习”特色校本课程为依托,各项比赛内容,通过“课堂普及”+“赛事提高”的模式实现全员参与的目标,每月都有“校长杯”系列挑战赛,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比赛,营造出浓厚的竞赛氛围;学校以大单元的形式布置体育作业,课后温习所学的技能,便于快速掌握运动技能。假期里,借助“天天跳绳”APP,每天对学生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和点评,保障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
三是打破体育资源束缚壁垒。学校整合了体校和社会体育俱乐部等优秀体育资源,从3个层面共开设了21门体育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人人有项目,生生有专长,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欣欣向荣;学校打破运动场地的制约,将一些不具备运动场地的项目与俱乐部合作,通过校内普及,校外提升的方式,满足学生发展个人运动专长的需求。
青岛二中体教融合项目
考察点简介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始建于1925年,1953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学校,荣获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成立青岛市第一个教育集团,集团内部有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青岛二中分校、西海岸分校(在建)、云谷学校(在建)、菏泽牡丹国花学校,注重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学校占地264亩,在校学生2400余人,教职工225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正高级教师7人,国家、省级荣誉教师近40人,市级荣誉教师近50人。
主要特色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将德育与体育有机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体教融合全过程,学校运动会设计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城市”“民族”“国家”“传统文化”等系列主题开幕式,加强四史教育,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
二是通过“众筹+外包”,系统推进课程与课时改革。率先推进“一天一节体育课”,保证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每天下午各一节体育课。通过“众筹+外包”方式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瑜伽、武术综合、健身体能、健美操、轮滑、田径共15个体育特色体育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需求。
三是通过“课程项目+俱乐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通过学生联合会下设的体育部和社团联合会下设的各级各类体育社团开展日常活动和比赛。建立校级体育俱乐部16个,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棒球、游泳、武术、健身、健美操、轮滑、高尔夫、攀岩、国际象棋、围棋,将体育课程与体育俱乐部有机融合。
四是融合“体育节+领导力”,探索深度育人模式。学校春秋两季田径运动会、体育节、游泳比赛、冬季越野赛等体育项目均由学生联合会下属的体育部主办、各个MT(吸引力团队)竞标承办。体育节和运动会的各个环节均成为学生锻炼和提升的平台。
五是推进“互联网+体育”,促进体育教学深层变革。助力体育教育全面推进“互联网教学+体育微视频+线上运动会+数据分析+运动报告+运动处方”等系统化建设,推动普适性的教学改革和个性化的运动兴趣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