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 > 教育资讯

“一个都不来”, 甘肃某编制岗位“遇冷”, 看完条件不禁让人感叹

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也越来越立足于现实情况,以往都是抱着好高骛远的心态,将职场生活过于理想化,可现如今的多数人更加看重稳定性。

说到稳定的工作,绝对非“铁饭碗”莫属,无论考公还是考编,大家都积极报名,这也导致竞争压力一年比一年更大,哪怕是一个很基础的岗位,都有很多人争相报名。可前段时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甘肃某事业单位却在招聘时“遇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都不来”,甘肃某编制岗位“遇冷”,看完条件不禁让人感叹!

据报道称,甘肃省敦煌研究院的考古编制岗位共有五六人报考,结果考试当天全部缺考。研究院研究所所长表示:招的名额不少,可是没人愿意往这里来,人员短缺问题一直存在,太难了。

其实,据以往数据显示,敦煌研究所近几年来的招聘岗位不减反增,可是却少有人问津,诸多岗位处于空缺状态。这不禁让人心有疑问:明明多数人都对考编有执念,为何却对敦煌研究所的工作提不起兴趣呢?

或许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解释——

首先,敦煌研究院的招聘要求很高,一些硬性规定就筛选掉了一大波人。比如相对应岗位所需要的学历层次为硕士研究生,院校范围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八大美院。并且所学的专业名称要与岗位要求的专业相吻合。

其次,该岗位对招聘者的年龄也有要求,不得超过35岁,特别优秀的人可以适度放宽到35岁以上。

最后,据相关网友表示,敦煌研究所考古编制岗位的薪资待遇在2000~2800元之间。若是加上绩效、福利、补贴、津贴等的话,综合月薪在3000~4000元之间。

显而易见,学历和院校的硬性要求就淘汰掉不少人,加上年龄限制,薪资待遇又不是很高,绝大多数人学历高又有能力的大学生自然不愿意“屈身”至此;但想要来这里工作的普通学生又硬件不达标,继而陷入招聘“遇冷”的局面。

实际上,不止是敦煌古研究所,我国国家级考古科研单位的考古研究人员也在逐年缩减,且数量远远不足,更别说是基层的考古人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位置较为偏僻,考古人才更是稀缺。

但是通过数据又可以看出,近年来,考古类专业的报考人数是呈上升趋势的,这实际上能够满足人才需求,在理想状态下,后备储蓄队伍是足够充足的,完全可以保证考古文物工作的正常运行,并解决新老人员交替、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经专业训练的考古人才宁愿选择不对口的岗位,也不想报考本专业的编制岗位,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为什么诸多考古专业的学生放弃从事相关的工作?

第一,由于考古和文物保护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考古工作非常考验考古人员的科研能力和身体素质,特别是进行野外调查挖掘时,繁重的工作量会让部分学生望而却步。

第二,国家对于考古从业人员的资质有着严格的要求,从上文所说的敦煌研究院的应聘要求就可以看出,考古编制岗位对学生的学历和学院要求很高,哪怕是有热爱考古事业的人也会被这些硬性条件给卡住脖子,不得不放弃梦想,投入到其他行业。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考古类事业编制岗位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不够吸引人,工资与工作量不匹配,多数人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放弃自身的梦想。

因此,综合来看,考古人才大量流失是情在理中的事情,或许相关单位降低招聘门槛,情况会有所改观。另外,相关的单位要合理提升考古人员的薪资待遇,这样才能让心怀考古梦想的人才热情地投入到考古事业中。

针对如上问题,国家方面也表示要加强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增加编制,提高薪资待遇来吸引优秀的人才、稳住本才,特别是要向西部地区倾斜。另外,从事考古工作并非没有未来,若想在考古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一定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增强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和设备,联合考古挖掘和研究理念,以此全方位提升文物保护和研究的能力水平。

总结:若是你对考古、文物保护等相关的工作抱有浓厚的兴趣,不妨加入其中,兴趣能推动你走得更高更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