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城关校区东区1号楼225宿舍里,萃英学院的六名学子从相遇之初就给宿舍起名“翰林院”。调侃之余,他们也在心中将自己的梦想之火点燃。
王思尧、陈子韬、朱启衡、蒋韬、康思麒、任炫光六位同学来自天南地北,分属不同的专业领域,他们在金秋九月谱写了属于自己的青春乐章,分别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学府,为自己在兰大的学习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在过去这三年有余的时间里,“翰林院”宿舍的六人无论是在学业上亦或是自己擅长的其他领域都保持着十分优异的成绩,并始终坚持不懈、砥砺前行,于他们而言,热爱是最大的驱动力,也是指引他们行至更远的方向标。
一同进步比一枝独秀更美好
在这六位同学的眼中,学习这件事绝非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赢。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学科背景的他们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时“各自为伍”,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从未“分道扬镳”。也正是因为不同的学科知识背景碰撞出的“火花”,为他们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中开创了更多激发头脑风暴和持续提升自我的可能性。
2009年,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兰州大学成为实施该项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学校在总结多年来开办“基地班”“隆基班”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所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于2010年8月成立了兰州大学萃英学院。萃英学院每年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文学科方向选拔学生组建五个“萃英班”,每班20人左右,与相关学院共同完成培养任务。萃英学院特殊的书院制、小班型、个性化、国际化教学模式给“翰林院”宿舍提供了一个能够自由发展的平台。
六人表示,萃英学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科交叉的平台,秉持着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光是他们宿舍就凑齐了萃英学院除物理之外的所有专业。观云楼中萃英学院的专用自习室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专属场所,在这里他们一同度过了很多个日日夜夜。虽然是经过大二的重组才建立起来的“家庭”,但他们纷纷表示,“大家都是很优秀的人,很幸运能够遇上这几个小伙伴。”“翰林院”的六位同学相处得很融洽,在这个小窝里,六人互相吸引、互相影响,向着各自的目标努力着。
由于学科背景的不同,他们很难实现在课程学习、科研比赛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六人局”,但也正是因为学科知识的互补,宿舍里2-3个人经常会一同组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2021年,蒋韬、朱启衡、陈子韬一起参加了和疫情防控相关的社会调查,任炫光、康思麒、王思尧则一起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并获多项校级表彰。就在今年九月,任炫光在参加数学建模大赛期间遇到了一些困难,时间正好赶上康思麒在忙推免的事情,但即使康思麒晚上忙到一两点,也会在忙里抽闲为任炫光答疑解惑。任炫光表示:“康思麒整理出了满满一沓纸的理解和思路,即使我们没有一起参加比赛,也会一起并肩作战,这让我很感动。”
学习之路,一分辛苦一分才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学习是一个需要持续坚持的习惯,尤其是在“自主学习”更为主的大学中,当学习从“被督促”变为“自我督促”,自律是最好的老师。
谈及学习,他们六人各有千秋、各抒己见。
在学习方法上,王思尧有一套关于管理时间的独到见解。时间一分,贵如千金。在王思尧看来,自律是最好的老师,时间则是最宝贵的金钱,在移动设备主导时间的碎片化的时代中,王思尧选择“用魔法打败魔法”,充分利用手机的有益功能为自己的学习“铺路”。在他看来,自我督促则会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自制力,以便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于陈子韬而言,当自己达到自己的“标准线后,便不会再执着于接近满分,而会选择在感兴趣的领域继续深挖学习。手机不是他的“绊脚石”,更像是他高效率的“垫脚石”。
当“卷”字成为被人们挂在嘴边的调侃之语时,免不了被误解其最初的含义。在任炫光看来,努力和卷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同认真学习相比,“卷”更多带有功利性色彩。任炫光回顾自己过去的三年,感叹道:“只是为了多出的一两分就去无数次背课本、背课后习题意义也是不大的,远不如用这些时间做一些真正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任炫光回忆起大一时一次备考高数的经历,当时的任炫光为了取得更满意的成绩,维持了很久“两点睡、六点起”的生物钟,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他取得了史上最“差”分数。也是从那次以后,任炫光更加认识到效率的重要性,也提醒学弟学妹们:莫要因为焦虑的氛围而忘记自己的初衷,了解自己所需、所向往的事情并为之努力才是真正需要去努力争取的。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回望过去的三年大学时光,他们感叹道“弹指一挥间”果真不是戏言,故认真规划并努力实施规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未来,他们对自己仍有更多的希冀。
陈子韬希望研究生阶段能够继续学习、研究简牍材料,以这一秦汉史研究的重要材料为中心,结合对传世文献的梳理,力争为我国的秦汉史研究略尽绵力。他用一句饶有诗意的话送给未来的自己:春秋复回,得意时之欢谑、失意时之鼓励,永铭于心,望相逢于更高处。
清华园的大门已向朱启衡敞开,从“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朱启衡即将开始一次新的启航,他希望在未来自己能够一直端正勇敢,明媚热忱。
蒋韬说,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是他的梦想,正如《礼记》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对未来的自己也是如是希望的,“愿自己可以修身立德,勤学上进,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再见少年拉满弓,不惧岁月不惧风。”这是任炫光送给自己的话,在度过本科阶段后,任炫光认为“卷”并非实现目标的唯一方式,相比之下,他更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以兴趣为主,在喜欢并擅长的领域实现自己的“发光”梦想。
谈及未来,王思尧有一套自己的规划。首先希望自己能够好好规划保研之后的这一年,好好学英语,不应荒废这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其次,希望最好能在步入研究生之前对继续科研还是直接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能够真正朝着事业和兴趣相结合的专业与方向努力;最后,希望自己能不受他人价值观的左右,活出自己的模样。
康思麒则用“奔赴新的山海,创造新的未来”送给未来的自己,五年制直博给了他游历北京和珠海两座城市的机会,而在新的山海中,康思麒也将创造出新的天地。
谱写未来璀璨的诗篇
人生贵相知。朋友是一生中不可多得的礼物,大学时光即将匆匆走过,225宿舍的六位同学陪伴着彼此成长,也见证了对方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梦想。他们六人中有国奖学霸、优秀学生干部,也有竞赛达人、体育健将,他们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状近乎可以铺满宿舍地面。在最好的时光遇见彼此,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在生活上各自独立、在精神上相互勉励,他们把“翰林院”变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各有主见、各具风格是“翰林院”的特点。在大家眼中,任炫光为人仗义又真诚、定力超强、乐于助人;王思尧是体育健将,阳光大男孩,执行力强且目光长远;朱启衡善解人意,温柔腼腆;康思麒想法独特,值得信赖,做事认真专注,大智若愚;蒋韬心思细腻,乐于助人,具有奉献精神,勇于尝试与探索;陈子韬则贴心会照顾人,温文尔雅,才华横溢。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相似的优秀品质加上各有千秋的性格。
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产生,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总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研究探讨是六个男孩之间最寻常不过的事情了,有时和老师聚在课后的教室,热烈地追问学科现状和热点;有时在深夜的宿舍天马行空,展望各自学科的发展前景;有时在聚会的餐桌上,风趣又不失严谨地畅想未来的可能性。
和谐的寝室关系让大家的学习生活没有后顾之忧,“翰林院”也成为彼此的“解忧杂货铺”。在被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时,大家就会在寝室疯狂吐槽,冷静下来之后,再去面对各种问题。在保研的过程中,寝室是大家的“情绪垃圾桶”“信息分享站”,更是“最佳后援团”。
学习工作之余,娱乐也是小伙子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学院的团建、集体活动,六人还会共同庆祝每个人的生日,一起参加宿舍文化节,一起打扫宿舍卫生。“求同存异”是他们四年来相处的秘诀所在。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温暖,每个人都在为营造一个欢乐又充满爱意的宿舍氛围努力着。
四年时光转瞬即逝,而他们也在生活的点滴中见证了彼此成长,参与了彼此的蜕变。
关于未来,他们仍有璀璨的诗篇需要继续谱写。(兰州大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