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 > 小学

透过学青会看学校体育 体教融合构建育人新格局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已落幕,但青少年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享受运动,用青春书写梦想,展示体教融合改革丰硕成果的生动场景犹在眼前,由此引发的关注和热议仍在持续。

首届学青会分公开组和校园组两个组别,甘肃代表团派出143名运动员参加了校园组7个项目的争夺,其中包括兰大派出的22名高水平运动员参加了武术、田径、女子排球3个项目决赛。

赛场上,陇原学子奋勇拼搏,兰州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健儿们表现尤其出色,阚文萱在武术套路比赛大学组女子自选剑术决赛中为甘肃代表团斩获首金;彭丽先后在大学乙组5000米竞走决赛和女子乙组10000米竞走决赛中收获1银1铜。另外,该校高水平女子排球队作为甘肃省唯一一支进入学青会决赛的集体项目队伍,获得了大学女子组第11名。“在取得骄人战绩的背后,除了所有教练员、运动员辛勤的付出外,更离不开学校在体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历史积淀。”兰州大学体育教研部副主任李阳说。

“体”“教”牵手形成培养体系

据了解,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探索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始于1987年,从那一年开始,“体教结合”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实施。同年,作为国家首批51所启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试点工作高校之一的兰州大学开始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并于当年成立了高水平田径队,之后又成立高水平女子排球、武术队。

从最初积极响应国家“体教结合”号召到后来的“体教融合”,多年来,百年名校兰州大学始终秉持“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在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不断健全育人机制,推进体教融合工作。

2019年,在武术、田径、排球3支高水平运动队的基础上,兰大成立了高水平女子足球队。

据统计,从2012年起的10年间,兰大以高水平武术队为代表在国际国内各级比赛中收获国际级体育赛事金牌11枚;国家级赛事金牌195枚、银牌94枚、铜牌67枚。

“一流的大学需要有一流的体育。”在李阳看来,兰大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体育人才培养以及在各级各类大赛中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得益于学校在体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探索。

以“体”育人促进全面发展

在兰州大学4支高水平运动队中,高水平武术队是一张亮眼名片。从2001年成立到现在,培养了阚文聪、常志昭、李孟南等10多位世界冠军。

在今年的杭州亚运会上,已是而立之年的老将常志昭再度披挂出征,在武术套路男子刀术棍术全能决赛中为中国摘得1金;前不久,在美国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代表中国出战的武术队原队员刘钊赫夺得男子刀术冠军。目前,兰大高水平武术队培养出世界冠军13位,斩获世界级比赛金牌17枚。

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李阳认为,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既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发展体魄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

融合赋能构建育人格局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兰州大学共开设公共体育课程项目23项,包括田径、三大球、三小球等传统项目,也有瑜伽、健身健美、健身排舞、游泳等学生喜爱的热门项目,还有锅庄舞、民族体育舞蹈、武术等具有地区和传统文化底蕴的特色项目,公共体育课实行网上“三自主”选课模式。

与此同时,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兰州大学初步形成了以春季学生体育运动会、秋季新生运动会、研究生运动会和教职工趣味运动会为“四轮驱动”,以“三大球、三小球”为重点的全校群体赛事格局。

在深化体教融合、探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背景下,兰州大学不断拓宽和创新“体+育”新路径,构建具有兰大特色的体教融合育人新格局。“学青会不仅仅是一场促进体教融合深入推进的青少年体育盛会,更是《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有效创新。”李阳表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马文艳文/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