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小学

深圳, 有500万家长在鸡娃...

深圳某学校,放学的铃声响起。

学生们交谈着从教室涌出,嘈杂声瞬间响彻整个校园。

校门口等候的家长们纷纷上前接上自家的孩子,赶往培训机构。

还有的学生三五成群,结伴一起走向学校附近的辅导班。

现在的孩子,比加班的成年人还忙。

除了在学校的课程之外,孩子们还有很多课需要上。

01

“一周七天,天天有课外课”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下课放学不是回家、放松、玩耍,而是继续学习。

他们除了有繁重的学校学习任务外,还要上各种课外课。

家长们给报的各种培训课程、辅导班,几乎占用了他们所有的课外时间。

一周七天,天天有课外课。

前段时间和我爸妈聊天,从他们口中得知家里的5岁才上幼儿园的小侄女,都已经被安排上了各种各样的课外课程。

小侄女每周的安排,除了日常的幼儿园课程外,每天需要背诵一首古诗;背不定量的英语单词;做30题100以内的加减法;读一篇故事;练半小时琴;

一周2次一个半小时的绘画课程;一周2次一个小时的芭蕾舞课程;一周2次45分钟钢琴课程......

才几岁的孩子,就要背着这么繁重的课业,看着每天的日程安排,我真的太心疼我小侄女了。

不应该是这样的,她应该在这个年纪尽情的玩耍,享受自己的童年。

二话不说,给我婶婶打了个电话,和她沟通了一番。

得到的回应是:“没办法,班里别的小朋友都在上这些课,要是不给她报这些课,以后肯定跟不上别的小朋友。”

听到这些话,我无力再反驳,教育也开始内卷了。

才5岁的孩子,学习任务就这么重,等到初中高中,那该怎么办?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近期引起热议的“鸡娃”这个网络热词。

什么是“鸡娃”?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取得优秀的成绩,给孩子打鸡血,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任务,不断激励孩子上进。这种行为就叫做“鸡娃”。

现在众多家长都是鸡娃大军中的一员。

02

“鸡娃,真的对娃好吗?”

有人说:鸡娃是普通的家长为了孩子以后可以做一个活得不这么累的普通人。

不否认,家长鸡娃是为了娃好。

但是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只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凡事都要有度,一旦过度,就会变成负担。

只看成绩的家长,因为过分追求成绩,并不会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有多少人看过《小舍得》?剧中父母们绞尽脑汁,费尽千辛万苦,子悠和欢欢终于上了择数班,但上择数班就圆满了吗?并没有。因为跟不上课程,2个孩子被培训机构的老师羞辱,子悠被老师说是“榆木脑袋”,欢欢被老师说“脑子不灵光”。上择数班反而成了2个孩子的负担。

更可怕的是,子悠的母亲田雨岚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在田雨岚看来:“孩子被老师骂都是小事,比起成绩,老师那点骂算不得什么。”窒息吗?季里看到这的时候太心疼子悠,也对田雨岚(不上升演员)的态度表示愤怒。

后来,子悠精神状态出现了问题,还说出了不要妈妈的话。但作为妈妈的田雨岚却反驳出:“是为你好”。

一句“为你好”,成为了多少孩子的噩梦?短短的三个字,却让人无端的感觉到绝望。孩子们不知道是父母逼着自己学这学那,是为自己好吗?恰恰是知道,反而让人觉得更绝望。

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孩子辛苦,家长也累。有人说:“没有升学压力,谁想鸡娃?”这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希望各位家长在鸡娃之前能够多跟孩子沟通。报各种课程之前,先了解清楚孩子能不能受得了,喜不喜欢。比起成绩,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不要再让孩子被“为你好”而受到伤害,不要让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垮孩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