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教育资讯

深圳家长, 被“套路”在补习班里!

当你时常在深圳地铁上,看到穿着深圳校服的学生在做作业,不要惊讶。因为很可能他们不是在做学校的作业,而是辅导机构的课外习题。

为了让孩子顺利挤上“名校列车”,如今的深圳家长正在通过疯狂的鸡娃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这也催生了深圳校外培训机构的火爆。每年的寒暑假,应该是深圳的校外培训机构最忙的时候,但近来它们可能过得不太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已经出手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乱象。

这些校外培训机构的疯长和资本的入场,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了家长们身上巨大的焦虑,以及他们的腰包。

在这些深圳家长看不见的“隐秘”角落里,其实暗含着不少针对家长们设计的“套路”,就是等着家长们这条大鱼上钩。

所谓"老师",KPI却是卖课?

还没去培训机构当教育规划师前,万向东是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人员,薪水只能勉强过活。偶然间听朋友说起他在培训机构月薪2万的事情,他内心换行的火焰燃烧了起来,“教育规划师听起来挺高大上的,更主要的是钱多。”

虽然后面才知道其实就是销售,但万向东索性决定搏一把,将简历好好捯饬一番后,投递了一家在深圳规模还算大的培训机构,很快收到了面试邀请。面试前,他还特意去网上恶补了一些行业知识,但从面试到口头拿到offer,仅仅花了一个小时,还是让万向东很是意外。“当我问面试官行业经验是否重要时,他只是眯着眼朝我笑了一下。”“当时机构里人声鼎沸,大部分都是家长”,这是万向东到南山的教学点报到时看到的景象,简单办理入职后,上级直接丢了一沓厚厚的资料给他,让他用两个小时熟悉一下,然后直接开干。此时,他的工作微信昵称,也成为了“万老师”。

几天下来,“万老师”并没有卖课成功。而看着微信群里循环播放的实时战绩,万向东心里不是滋味。

经过一番观察,万向东发现部门的销冠不是一上来就卖课,特别喜欢先用问句将家长的痛点场景化描述出来,以此再进行深挖,“现在有机会让孩子报班,你最希望提升孩子的哪个方面?”

每谈完一个家长,不管报班与否,万向东都及时复盘归类,“其实都在‘挖坑’给家长跳,一定要有戳中他们痛点的描述,要让他们意识到报班的重要,才好给他们洗脑。”万向东将碰到的各种家长进行了归类,比如鸡血型、追随型、放任型,每一种类型的家长都有着不同的策略,“打蛇打七寸,大部分的深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没法佛系的,这永远是突破口。”哪怕家长最终报班,也不是就此结束,万向东和同事还会提供“售后服务”,尽可能加到每一个家长微信,从而方便开发家长的多种可能。“我们可以在朋友圈疯狂分享其它的课程海报、也可以私聊突出优惠有限的紧迫感,更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升级更多的课程,让家长掏更多的钱。”,工作逐渐上手后,万向东工资每月最低都在一万五以上。“比如说仅需xx元,就能从xx课时提升至xx课时,换做你是家长,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课时,能不心动吗?课程含金量和效果怎样,我并不懂,但也不需要懂,我要做的就是将课卖出去。”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用万向东的话来说,深圳家长就好比想要坐上火箭,却突然发现没燃料的那波人,如果不是自己焦虑,他们再怎么设计都是没用的,各取所需而已。”

面对祖国花朵,机构却乱草丛生

钱赚得不少,但万向东越发觉得有点无趣,“每天说来说去万变不离话术手册,微信群的实时战绩又像紧箍咒一样,业绩不达标就得扣钱和请客。”而行业一些潜规则有时难免让他动了恻隐之心,“曾有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来咨询,同事接待后开口就是“狂轰乱炸”,都不让老人插嘴,细聊下来发现孩子是单亲家庭,爸爸上班没时间管,尽管老人说自己一时间拿不出那么多,但他马上一顿忽悠和指引老人办理分期,最终拿下了这单。”有业绩压力可以理解,但万向东不苟同却无话可说,“你想这个月被罚钱吗?”。“没有一只狼是不吃肉的,分期在行业里不常见,但确实存在,没有谁会那么明目张胆,都是看破不说破的,我们这还算少,只不过长辈对于孩子的爱,有时候真的太好拿来赚钱了。

与半路出家的万向东相比,南琪是真正的本科师范大学毕业。在深圳冲击老师编制无果后,不想当代课老师的她,索性曲线救国——她很轻松地就拿到了深圳一家培训机构的主讲老师offer,教的是语文。入职第一天,领导带着她在位于宝安的校区转了一圈,随后给她安排了带教师傅:“一般来讲,培训机构都有老带新的机制”。随着业务逐渐上手,南琪带起了小班,有时候在上课,时不时老看见班主任忽然来到了教室后面,一开始以为对方只是来视察自己的工作。但班主任来的频率越来越多,直到有一次她直接闯进教室,站到后面拿起手机,拍了一下然后摇摇头,又往前一走继续拍视频。本在认真听课的学生突然往后看,南琪只能敲下黑板示意他们认真听讲,心中却压抑着不满,一下课就直奔班主任办公室质问,但对方却不以为然,“这是规矩,拍了视频才能让家长知道我们上课的范围和效果。”“长拍半小时,精修两分钟,学生能不听课认真,发言踊跃吗?自那以后,我甚至养成一种条件反射,只要看她在门外来回踱步,立马提高声量,不断提问学生,赶紧让她拍完走人,自欺欺人可以,别耽误我上课。”

除了日常教学,南琪也要在朋友圈发学生的优质作业反馈,以及课后学生的单独反馈,还得附上感想,在领导看来,这是展现南琪的负责和严谨,只有这样,家长才知道自己的孩子补习是有用的。

但这一切在南琪看来,都是在掩耳盗铃,强调的,往往都是缺乏的。

Jim作为某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的英语老师,在谈到行业现状时,“全员皆销售,教育是为了育人,但跟盈利放在一起,本身就是矛盾。”主讲老师销售属性没那么浓,但授课就是销售,孩子不喜欢,学习成绩提升不明显都会影响到后续的续课,所以每个老师几乎都为上课而殚精竭虑。而辅导老师,更像是提供教育服务的销售,除了跟课、答疑解惑,批改作业,还要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回访家长,一切都是为了续课,但服务质量很难保证,“辅导老师工作量其实很大,有时我加班备课到9点多10点下班,都看到一群辅导老师还在拉下脸做回访,有时甚至会拿孩子的未来PUA家长。”碰到对辅导班有了解的家长,往往也会反过来“压榨”辅导老师,“他们几乎是24小时在线,生怕怠慢了家长,辅导老师的工资和考核跟续课率和家长满意度关联很大,万一长时间没回复,家长不满意服务投诉,绩效扣钱一回事,很有可能就会被末位淘汰。”而当谈到关于教培机构的师资时,Jim直言不讳,整个行业的水分其实很大,“每家培训机构都号称师资力量雄厚,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拿来忽悠家长的烟雾弹而已,很简单的逻辑,如今招人的成本太高,优秀的老师没个百万年薪根本不会来,没有好的师资,家长就不会来,盈利又何从谈起呢?全行业甚至有1/4的人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结合近来培训机构遭遇的寒冬,Jim言语里尽显通透,“那是必然的,教育讲究的是‘慢’,而培训机构本质是要盈利,讲究‘速成’,想要盈利就得想方设法吸引家长,满足家长希望迅速提高孩子成绩的需求,但两者本就不可能兼得。”孩子: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万向东在培训机构里干了一年多销售,享受过金钱给他带来过更好的生活,也目睹过一些人情世故,深圳家长对于教育的焦虑,同样也看在眼里。“我曾经接待过一个深圳家长,在她掏钱报完班后立马数落孩子,一方面指责他不中用,另一方面又觉得别人都报,自己不报不行。”万向东平时也会向家长推销“噱头百出”的辅导班,“那都是为了缓解家长内心无处安放的焦虑而存在的,但很难讲对于每个人是否适用。”,每个对报班狂热的深圳家长都一样,都想在竞争激励的大环境下实现弯道超车。培训机构接连遭遇重罚的高压,万向东显然也感知到,但还是保持了一贯的现实,“影响肯定有,不过短时间内还不会离开,赚钱肯定还是要,但会更加收敛,只要深圳家长盛满的焦虑无处安放,永远都会被收割的。

在辅导机构的快一年时间里,除了见证“一叶障目”的骚操作,南琪更心疼如今的孩子。让南琪印象很深的一个例子,她曾经接触过一个初一的学生,父母双双都是985顶尖名校毕业的,给孩子报了机构那些有难度的课程,就连语文,一上来也要让南琪给孩子出高中的题,“那孩子成绩其实很好,无奈她父母要这样。”有一次南琪课间时注意到他在座位上挠头做题,便走过去问他为何一脸愁容,过去一看才发现初一的他,已经在做高中的竞赛题,“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并不挣扎,只是反复在说自己不想让父母失望,他爸妈像他这个年纪时,这些题轻松就能做出来了。”南琪于心不忍,没有给孩子布置作业,但第二天领导火急地找到她,说孩子的妈妈刚刚打电话来投诉了,“我花了几十万给孩子报班,看中的就是你们的难度,他以后可是要冲击深中竞赛班的,不能有明显的弱科。”还没等南琪反驳,领导直接一句“以后你多布置一些难题给他吧,这可是大客户,我们只能顺着”,南琪内心很不是滋味。“我接触了那么多家长,感觉深圳家长普遍的心理都是:花钱就能一劳永逸解决孩子的教育,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事物也都在配合他们这种想法而存在。

但在家长锱铢必较背后呢?孩子始终还是“受害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快乐。

同样,Jim拿近些年各大培训机构风靡的「分班/升班」举例时,也表达了类似看法。“就像自己读书时的重点班和普通班”,辅导机构除了普通的班级外,都会设置阶梯式的班级,想要晋升就得通过考试。“那都是为了让深圳家长对校外培训欲罢不能的方式而已,每往上走,意味着更优秀的同班同学、更高水平的教师和更难的教学内容,那意味着什么?深圳的家长不可能不知道的。”只不过,有没有是一回事,能不能考进去又是一回事,想要顺利升班,报同一家机构的班级和其它课程往往最保险,作为家长,也只会给花更多的钱,给孩子报更多的班,做更难的题,找更好的老师。“这其实挺吊诡的,孩子的快乐成长在如今深圳家长的教育观里,优先级远没有靠金钱和名校头衔堆砌重要,但好学校不一定能换来好成绩,而好成绩也不一定能换来幸福的人生。”Jim感慨道

纵观整个教育培训行业,从去年被资本和市场热捧的“风口”,到最近接连被官方点名批评,再到裁员话题屡次登上热搜,只不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有句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一切都昭示了行业正在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但这恰恰也给深圳的家长们敲醒了警钟。诚然每个做父母的,都对孩子寄养厚望,都想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合理选择校外培训来巩固和提升知识技能,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不应该操之过急。

如若只是为了快人一步,就将孩子感受置于一旁,一股脑地为其报班,也只是揠苗助长,更加让培训机构有可乘之机。当家长拼命“鸡娃”将孩子往“门里”推时,又有谁能保证“进到门的里面”,一切就会好起来?当进了一扇门,门里其实还有无数扇门,以及挤得孩子和家长都无法呼吸的“大象”。并且,大象还越来越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