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有两名广州考生不得不在新冠隔离病房考场里参加高考。医院和各政府部门通力合作,为这两位考生搭建了特殊考场,安排了完备的保障。今天是高考第一天,这两位考生已经顺利交卷。
我们的社会,也刚刚经历过一场对抗新冠疫情的大考。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日常生活节奏,但要面对病毒这样一个共同的敌人,处理各种各样复杂的特殊事件,也帮助我们思考了一些平日里容易忽略的问题。经历这段时间,我们所有人都多少会有所感悟:比如,我们开始思考在数字化时代,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益如何保障;我们也开始意识到,从传统社会治理到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还应该快些、再快些,因为一旦遇到危机,我们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
在抗疫的过程中,公平这一价值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你的财富多少,社会地位高低,病毒对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抗击疫情少了谁都不行,哪里留下破口哪里就有危险。隔离隔绝了人的物理关系,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疫情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困难,也让社会的共同体意识更加强烈。
我们一直都很重视高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高考象征着教育公平的底线。通过高考,许多学子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成为了国家栋梁。过去,为高考考生提供一切便利的新闻每年都在发生。大众更是用实际行动呵护着高考:停止装修、不按喇叭,这种自觉行动,很能说明高考承载着社会大众对于公平沉甸甸的期待。
在疫情还未完全结束的当口,为染疫考生提供参加考试的便利,既是一种“惯性”,也是在抗疫过程中社会日臻成熟的标志,更显出社会集体守护公平正义的温暖与光辉。
一方面,新冠病毒的传播性强,但高考中,考生难免需要和他人接触,考卷也有受污染而物传人的危险。要保障染疫考生参考,又要防止考试带来的风险,需要极细致的保障措施,更需要跨部门密切协作。从第一天有条不紊的考试过程看,有关部门已经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显示出广州精准防控疫情的能力。
另一方面,感染新冠,必然会对考生身心造成不利影响。考前,两位考生经过了细致的身体检查,还得到了专业心理医生的有效疏导。有关部门既做好了考试的保障,也积极调适考生心态,加强考生营养,在做完“刚性”的标准动作后,“柔性”的自选动作也做得相当到位,人性化的处理,值得点赞。
除了有染疫学生参加高考,今年,广州还有一名视障学生参加了考试,他使用的是专门的考卷,还享受到了听力免试等应有的待遇。这几年,参加高考的残疾学生越来越多,考务部门的保障也越来越细致,社会文明正从这些细节中得到充分彰显。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应用了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豪迈地指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对于个体而言,无论是染疫还是残疾,身体一时羸弱,但意志坚定,仍可改变命运。而对于社会而言,帮助这些心理强大的“弱者”实现梦想,则是应担负的职责。可喜的是,我们当下的社会正在帮助越来越多“小人物”通过奋斗“逆天改命”。
(原标题《特评|隔离病房的特殊高考,展现社会公平与文明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