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教育资讯

治理培训乱象 教育终将回归公立学校主导的本源

路透社的稿子一出,教育类自媒体江湖一片腥风血雨。

这次我没有第一时间写观点,主要原因有两个:

我已经提前10天写过了;

详文:风雨飘摇的教育培训

我想看看别人的观点。

看了两天,基本就是如下三类观点:

1. 立竿见影派:培训机构药丸、民办学校药丸、甚至学位房危矣;

2. 乐观怀疑派: 投鼠忌器(捆绑经济就业)、见招拆招(上政ce下对ce)、只是试探;

3. 悲观发泄派: 阶层固化、平民躺平、扶起不生。

上述观点,都有各自出发点和局限性。

一惊一乍吸眼球,只想搞个大新闻——这是蹭热点的,其实对教育现状并不了解;

马照跑舞照跳,这支歌仔得唱下去——这是靠这行吃饭,不能继续跳下去,靠什么吃饭?编也得编些应对法子;

工作日忙得要死加补课,周末闲着不能补;宝,我想周末补课——这是广大鸡娃家长的普遍想法,已习惯了过去的路。

1.三提三限

教育部专门成立“监管司”这么高级别的机构,目的要促使“双减”落地,这一次的高层意志之坚定,毋容置疑。

传闻的应都会来,主要就是:

三提三限

校内三提: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作业质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校外三限:限制机构数量、限培训时间、限制价格。

校内:校内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得早于家长正常下班时间;安排周末一天,学校来拓展综合素质。

校内托管,其实广州前两年已经开始施行了,尽管效果不一定非常满意,但至少丰富了家长选择。

校外:不再审批面对中小学新机构、周末寒暑假不开放、规范价格和收费、限制广告。

当然,政策也并非就要把校外培训和民办教育一棍子打死,而是有主有辅。

说白了,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要认识清楚自己配角的角色地位,不能凭借不受监管优势,鸠占鹊巢、喧宾夺主。

“公办学校不能教的,超前的,难度大的,我都能教。”

“公办学校不能掐尖择优,好学生,跨区的,都来我这。”

过去只对公立学校进行各种减负和限制,而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不受监管,造成了“课内减负、课外增负”的被动局面。

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

2. 且看效果

作为广大鸡娃家长的悲观发泄,其实我也理解,毕竟已熟悉过去的玩法,在那个套路上渐行渐远,难以自拔。

任何改革推行,都会有利有弊,讽刺发泄完了,重要的是吃透改革。

回归公立教育主导就不好吗? 也未必,主要在于你得适应新玩法。

比如学校周末管一天孩子综合素质,对于家长减负、孩子身心健康,确有帮助:家长过于焦虑,亲子关系势同水火,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多由高压造就。

而且,少被提及的一个思路是:

传闻主管部门,准备以医保改革的思路来理顺课外培训机构。

对课外培训机构的课程进行集采,类似医保药品的集采清单。

基本的学科培训(不能过于超纲超前)、素质类培训(体育艺术益智科技类)、课后托管等,可以上培训清单,ZF集中采购后,再以微利价格提供给家长。

真能这么做, 我觉得也很好的,且不会影响经济和就业。

医疗、教育,这类重要民生领域,必须高度监管,公办主导。

试想一下:

如今市民患重病,第一反应都是去公立大医院,而大多不会考虑去民办医院。

为何,就是因为公立靠得住:收费有监管有医保、有高水平医生和设备;而去资本控制的民办医院,有可能会被“魏则西”。

既然医院可以做到完全公办主导,为何义务教育领域,家长孩子却一窝蜂涌向民校和课外培训机构呢?

所以,给改革留一点时间空间。可以担心,但不要政策都未出,就遍地讽刺挖苦和各种质疑。

且看效果。

3. 为何可能是广州?

任何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不会速胜,也不会速败,而是持久战。

改革会先在部分城市试点,视效果而推广,可能部分地区部分时间段,都不会立刻到位。

传闻试点的9个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成都市、郑州市、长治市、威海市、南通市。

大、中、小城市,都有代表入选,给出原则据说是:义务教育均衡、教育工作得力、改革有需求。

但对我们广东人来说,可能会问:为何选广州, 而没有深圳?

在我看来,区别主要是广深的主导学校不同。

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上海无论小学还是初中,民办都优势尽显;广州是初中民强公弱;而深圳,无论小学初中,都是公立学校唱主角。

2016年广州中考平均分排名

2019年深圳中考排名

从排名可以看出:

2020年上海中考前20名,清一色民办, 没有一所公办;

2016年广州中考前列学校,绝大多数是民办,少数几所公办(2018年后较少学校公布成绩);

2019年深圳中考前40名,绝大多数都是公办,只有5所民办(红色字体)。

沪、广、深, 恰好是民办绝对主导、到民办主导、再到公办主导,三个不同层次,城市差异很大。

所以广东如果选择广州试点, 其良苦用心,您明白了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