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珠三角城市有了新任务!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就包括《广东省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该办法提出建立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结对帮扶机制,加强珠三角地区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帮扶力度。
根据省里安排,珠三角6市将与粤东粤西粤北15市(含肇庆、江门、惠州)结对,建立15对市级结对帮扶关系。此外,还有县与县结对、中小学结对等多种帮扶方式。
今天师说君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深圳以及各区的任务有哪些?
深圳的中小学校将如何参与帮扶工作?
未来全省基础教育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深圳支援汕头、河源、汕尾、肇庆
首先我们来看看市与市的结对关系。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佛山都有帮扶任务,其中深圳对口支援汕头、河源、汕尾、肇庆4市,也是帮扶数量最多的城市。
具体到区县层面,也有相应的对口帮扶任务。
根据省里安排,结对帮扶工作期限为2021—2035年,分三轮实施。2021年底前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建立工作机制,各结对帮扶主体之间共同制定五年帮扶规划和分年度帮扶工作方案。
到第一轮(2021—2025年)帮扶结束时
结对帮扶取得初步成效,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校长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明显提高,基础教育拔尖人才显著增加,城乡教师水平差距大幅缩小,基础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到第二轮(2026—2030年)帮扶结束时
结对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到第三轮(2031—2035年)帮扶结束时
全省基础教育整体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
省里将建立结对帮扶监测评价体系,按照支援地区、支援高等学校与受援地区各自责任和任务设定分类评价标准,适时开展考核、评估工作,并将工作考核结果、结对帮扶成效纳入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以及高等学校“冲补强”考核评价体系。
5年内全省确定1000对结对学校
关于第一轮帮扶的具体工作,省政府文件也从确定结对帮扶关系,培养优秀中小学校长,培养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养名优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及推动高等教育反哺基础教育等方面作了部署。
按照计划表——
深圳的中小学将与汕头、河源、汕尾、肇庆4市的学校,分别结成90、70、60、50对。结对帮扶中小学学校之间,帮扶周期内每年要各安排1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或中层干部到对方学校挂职锻炼或跟岗学习。每年从受援市县选派5-10名的中小学校领导、20-30名的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到珠三角结对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跟岗学习1个学期。
推动优质学校跨区域组建教育集团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推动省内的教育集团化办学,包括:
#01组建跨区域教育集团
珠三角每县每年确定一批优质学校,以联合办学、委托代管等方式,与受援地区的乡镇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组建新型教育集团,输出优质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等,扩大受援地区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每个帮扶周期内,对口帮扶县区之间至少组建1个教育集团。
#02建设种子学校
珠三角每县每个帮扶周期内至少确定1个优质教育集团(或1所优质学校),重点支援结对帮扶县的1所中小学,纳入集团成员校管理,作为当地的种子学校、中心学校、示范学校。支援教育集团(学校)选派5人左右组成帮扶团队,成员由管理人员、骨干教师、教研专家等组成。帮扶团队成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帮扶期内原则上只替换一次。有附属中小学的高等学校参照执行。鼓励高等学校、教研机构(教师发展机构)在受援地区举办附属中小学校或幼儿园。
#03推进办学条件帮扶
根据办学实际,集团内各校要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校支援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改善受援学校硬件设施;向受援学校学生开放图书馆、功能教室、运动场所、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教师指导,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