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教育资讯

曾以692分考上人大的伍继红, 毕业后成了低保户, 她输在哪里?

人生道路分水岭,理应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心中向往的彼方。但是由于过于重视应试教育,人很多时候会忽略掉教育本质是提高人,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小镇做题家伍继红便是应试教育下的缩影之一:以692的高分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十多年后却沦落为贫困低保户。

一、小镇做题家,山沟里的金凤凰

1974年,伍继红出生在江西省赣江村一个村干部家庭当中。在当时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能够匀出一部分钱让孩子读书的伍继红家算是家境不错的。因为父亲对书籍的热爱,小伍继红也倍受影响,父女俩经常拿着订阅的《参考消息》一起学习。从小喜爱读书的伍继红,在学校的成绩自然很不错。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行工作分配制度。上了大学就可以有铁饭碗,可以吃上商品粮的现象让许多人对此趋之若鹜。

因此对于当时的人的而言,成绩优秀便是最好。老师发现伍继红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但老师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只是稍稍提点几句便没有下文。伍继红也并未有在意自己不善言辞这个缺点,她仍旧视“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为真理,并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1994年,伍继红的家庭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将伍继红的户口随叔父一起迁入广东省平和县,让伍继红用广东户口参加高考。相较于江西,当时广东的高考更为简单。

高考很快到来,伍继红非常争气,取得692分的优异成绩。要知道,当年广东的“一本”线也不过五百多分,伍继红这个成绩不可谓不高。光看高考成绩的话,上大学肯定没问题,她这辈子可以说高枕无忧了。

在那个时期,考上大学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意味着从此工作无后顾。伍继红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单位上班,运气好的话还能分一套房子,这样就能在城里定居,她不用再面对着农村里的一亩三分地,不用再灰头土脸,可以光鲜亮丽的在城市里度过余生。

为了能顺利分配进入单位,老师帮她挑选的专业是档案管理学,这个专业比较冷门,而且一般的小单位用不到,毕业分配的话只能是大型国企或者事业单位。以伍继红的成绩,非常顺利就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管理学院。

前半生顺遂的学习生活,在老师、学校的呵护下,伍继红并未有过什么大的坎坷。她就如同在象牙塔里长大的的小女孩一样,没有经历过外面的世界,这导致伍继红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不过还好有分配制度,“铁饭碗”似的工作也不用担心伍继红因性格问题而丢掉工作。

可惜好景不长,光明的未来与希望却在1992年开始悄然幻灭,直至1996年戛然而止。

二、铁饭碗不保,金凤凰茫然无措

1996年,伍继红在读期间,国家颁布《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分配暂行办法》这一条例,这让一大批大学生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是好。原先毕业就能手捧“铁饭碗”变成毕业即失业,大家从不需要操心工作事宜变成需要为找工作而奔波忙碌。相较于其他人,冷门专业的伍继红似乎更加困难,如果是自主就业,她很难能够找到对口的工作。

前文我们提到,伍继红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这样的性格也让伍继红的就业之路变得狭窄。

毕业季很快到来,为了能够拥有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伍继红随着大批毕业生一起参加北京公务员考试。伍继红仍像以往一般,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通过笔试,用笔考试这方面,她从来没输过。

然而公务员的考试不仅仅只是考察笔试成绩,不只是笔上功夫,还要考察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应变能力的面试。

尽管笔试成绩优异,但到了面试环节,伍继红没有像以往笔试考试一般顺利。她的前半生一直都在为考试而活,从未跟他人有过多交流,因而在口语交际、与人沟通的能力上缺乏锻炼。

性格内向的伍继红,在面试官面前太过紧张,说话磕磕绊绊的,遭到面试官的一致否决。这应该是伍继红人生中第一次滑铁卢,她非常不适应。

三、一路滑铁卢,人生高开低走

作为当时学历最高的一批人,一次挫折当然不可能把她打败。伍继红在消沉一段时间后,重新振作起来,继续投入到找工作的行列当中。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伍继红拥有一份漂亮的履历,按理来说应当会成为各大企业争相竞取的对象,可是她却在北京、天津等地屡屡碰壁。长此以往,即便是心境最好的学生,难免也会有挫败感,更何况伍继红的心态本身就不是很好。

与伍继红一起找工作的同学,都陆陆续续地找到合适且心仪的工作。伍继红开始心慌意乱,可不管怎样找寻,她始终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伍继红似乎很难适应社会,难以接受现状的她决定离开这个令人伤心的地方。

伍继红回到家乡广东,在这里她终于找到一份教育软件公司的档案整理与信息录入员的工作,工资三千多。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广州打工的人工资普遍在五百左右。

伍继红的工资在当时已经非常高了,这让她在惨遭数次滑铁卢以后的悲伤中得以喘息,她的生活慢慢开始步入正轨。

然而,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这个年轻女孩刚好起来的人生又不幸起来。

伍继红父亲突然去世,这个消息消息传入伍继红的耳朵中,她一度悲伤不已。情绪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她整个人开始抑郁,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也屡屡发生矛盾。毕竟不是“铁饭碗”,一般的公司很难忍受这样的员工,伍继红只好被迫辞职。

这次幸运女神似乎不会眷顾她了,伍继红去尝试其他的工作,但是都做不长久。

2000年,伍继红在在广东遇到初中同学郭长华,郭长华对同为老乡的伍继红颇为照顾。伍继红从上大学到毕业四年,一直在外面独自打拼,在郭长华身上,她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没过多久,两人决定回到农村结婚。兜兜转转,伍继红还是没能走出农村。

结婚后的生活并没有给伍继红带来长久的幸福,郭长华不是一个能给她带来幸福生活的人。伍继红把家里什么活都干,没想到郭长华却在外面勾三搭四,这段仓促的婚姻最终以离婚结尾。

都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即便两人分开,也不会有人完全跳出来。离婚后,伍继红发现自己已经怀孕。在九十年代的农村,离了婚独自生养孩子的女性是不被人接受的。伍继红迫不得已,只好接受媒人的介绍,与邻村的“光棍”邓高华结婚。

婚后邓高华对伍继红很好,他不介意伍继红精神稍稍异常的问题,也不介意伍继红的婚史。两个人共同在村里生活十年,期间诞下四个孩子。平静的生活让伍继红受伤的心有所缓和。

经过两段婚姻,伍继红与社会脱节17年,全身心投入在家庭中的她早已把曾经的知识忘却。家庭的重担只能由丈夫邓高华扛着,一家九口人全靠邓高华一人打工维持生计。因为维持生计过于艰难,邓高华不得不申请政府的贫困救济,成为低保户。

曾经村里的骄傲,如今沦为低保家庭中的主妇,实在令人唏嘘。

四、事迹被报道,人生开始新篇章

当一个人每天都在为活着而奔波时,他便无暇考虑其他的。这样的生活中,伍继红整个人逐渐麻木,她不再纠结于命运的不公,终日只是以家庭和孩子为主,为着一星半点的费用发愁。

伍继红原本以为自己一辈子都将这样沉寂下去,没想到很快迎来转机。

在一次干部下乡活动中,有一位干部听说伍继红的事迹后,大为震惊。他怎样也没有想到,在这样偏僻的乡村里,埋没着一位高知识分子。

这个干部痛心不已,他征得伍继红的同意,将她的事迹写成一篇文章,发表到网上。这篇文章在网上发表没多久,迅速被各类媒体转发。大家听说此事,都诧异于伍继红一个成绩优异的高级知识分子,最后却沦落到家庭主妇的事实。

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此事的热度持续升温,一时间伍继红成为当时网上最受关注的人之一。伍继红的大学班主任与大学同学们陆续也得知这件事,大家组织在一起,开始商议如何帮助伍继红重回社会,以专业知识找到一份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为了帮助伍继红振作起来,大家开始轮番劝说伍继红,不要荒废自身的才能。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物质帮助伍继红一家终究是不能长久的。与其在物质上帮助伍继红一家,不如让伍继红重拾曾经的知识,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方向确定后,大家开始陆续将专业书籍寄给伍继红,希望她能够重新掌握这些专业内容。神奇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伍继红的学习能力并没有下降多少。

在社会、同学们的帮助下,伍继红成功进入县档案馆工作。有了正式工作,伍继红一家逐渐脱离贫困,他们搬进新房子,伍继红孩子们的学费问题也得以解决,孩子们重拾书本,回归校园。

对于伍继红而言,泯没于众人,无法施展才华是痛苦的来源之一。大家并不能理解,很长一段时间里,身边人都认为她精神异常是她痛苦的来源。

为了证明自己精神正常,伍继红甚至特意去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证明伍继红没有精神类的疾病,只是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只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不会有很大的问题。

在生活一天天的变好之时,大家发现伍继红虽然十几年没有与社会接轨,没有工作和学习经验,但是因为文化水平比较高,还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因而能较为快的学习现代各种网络技术,快速的适应社会工作。可见伍继红并非天生就无法适应社会,只是环境对她的影响太大。

成绩能否代表一切,能否将人的能力掩盖?人的决定会影响后期人生走向,应该如何进行抉择?怎样在抗压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