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教育资讯

广东7位“大牛”,为什么能当选院士?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4人。此外还分别选举产生25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据统计,广东此次共新增7位两院院士(含3名外籍院士),其中6位来自高校。这些新当选的院士呈现出哪些特点?他们分别来自哪些领域、取得过哪些重要成果?

深圳、广州包揽全部新增院士

在广东新增院士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有3人(含外籍院士1人),分别是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的夏克青、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马於光,以及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埃菲·杰曼诺夫(EfimZelmanov);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外籍院士2人),分别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饶宏和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2名外籍院士分别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罗智泉和来自阿尔伯塔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徐政和。

从地域分布看,此次广东新增院士被深圳、广州包揽,其中夏克青、徐政和、埃菲·杰曼诺夫、罗智泉4人在深圳工作;马於光、饶宏、高天明3人来自广州。

从所在单位看,广东新增院士中6人来自高校,尤其是深圳高校表现抢眼,仅南方科技大学便新增3位两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新增1位。这也体现深圳高校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在国家战略需求领域深耕多年

两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是终身荣誉。而此次增选强化了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贡献导向,重视候选人在重大工程、“卡脖子”技术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作出的贡献。

不难发现,广东新增院士均为在各自专业领域深耕多年,取得了广受认可的学术成就,并对相关产业、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夏克青专注流体力学研究,并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被美国物理学会评价为对“热湍流的实验研究与理解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医学领域,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高天明关注神经保护与抗抑郁研究,他领衔的学术团队在抑郁症发病新机理及抗抑郁新靶点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牵头完成的“抑郁症发病机理及抗抑郁新靶点的研究”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饶宏是此次广东唯一一名非高校的新当选院士,他目前担任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在直流输电分析、设计和运行技术研究及应用领域,饶宏是国内的权威专家,主持完成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的输电工程设计,这些创新成果帮助我国实现直流输电技术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真正将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新当选外籍院士占比超四成

在此次广东新增两院院士中,外籍院士有3位,占比43%。

其中,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院长徐政和是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2016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他是国际上从事物质分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知名学者。2008年和2015年,徐政和分别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同样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埃菲·杰曼诺夫系美国籍,是知名数学专家。他于1994年获得菲尔兹奖,该奖项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杰曼诺夫重要贡献之一是解决了伯恩赛德猜想(Burnsideconjecture),这个1902年提出的猜想是有限群理论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问题。

深圳另一所新兴高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此次新增一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系该校副校长罗智泉。数学专业出身的罗智泉目前研究方向是数学与信息科学的结合,他同时担任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做学术研究一定要结合国家战略与经济发展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罗智泉在谈及当选时说。他说,在深圳他感受到包容的气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事,并且与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

3名外籍院士的当选,也彰显了广东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南科大为例,该校教学科研系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师资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占比超过40%。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已面向全球引进了约400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1名,各国院士20多名。

[记者]卞德龙马立敏黄锦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