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教育资讯

60后和70后, 将成为心甘情愿“被啃老”的一代, 做好最坏打算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要做最好的准备。

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应对即将发生的问题。无论你是什么人,有着多大的本事,都只能在生活这叶小舟上“忐忑不安”。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他们“忐忑不安”的心理只会越来越强。这,并非是人的问题,而是环境以及所面临的风险的问题。

如果你是60后,相信你会明白,有钱的同龄人已然成为富豪了,而没钱的普通人却只能越混越倒霉,甚至还影响了儿孙后代。

如果你是70后,相信你会明白,有钱的同龄人已然提前退休去享受了,而没钱的普通人只能在失业这件事上唏嘘感叹。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那是极大的。父母的差距,只会拉大孩子的差距。到最后,社会经济学里面的“马太效应”就会成为现实。

谈到父母和孩子,相信60后以及70后的感悟是极其深刻的。因为这些人,正面临着“被啃老”的人生。可是,他们却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只能说,60后和70后,终将活成了心甘情愿“被啃老”的一代。

02

前段时间,有一位读者在后台留言。

读者张先生,今年已经55岁了,而他的大儿子也都28岁了。没钱结婚,没钱买房的儿子,只能向父母寻求帮助。

由于张先生是广州的本地人,所以还是有一定的积蓄的。只不过,有部分积蓄,是张先生用来为自己养老的。可为了孩子,他只能掏空自己的钱包。

为什么呢?因为张先生知道,现在的孩子连结婚都结不起,那父母也就只能接受这个事实,用实际行动为孩子铺路。

张先生的儿子,妥妥的名校毕业生,工作有两年的时间了,可还是领着一万左右的工资,不仅存不来钱,甚至连结婚都成问题。

儿子的女朋友,虽然说特别喜欢他,可她农村老家的父母,一开口就是20万的礼金,还要有房有车。这,让儿子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身为父亲的张先生听到了对方的要求后,只问了儿子一句话:“你是不是真的喜欢她?你结婚后,面临的婚姻扶贫问题还会更多,你有没有能力接受?同时,你有没有能力养活整个家庭?”

面对父亲的提问,这位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却顿时不知所措。因为他知道,他虽然月入过万,可扣完杂七杂八的费用后,到手还不到八千,一年下来根本存不了几个钱,那他也没办法了。

03

张先生也知道孩子的心意,便帮孩子给了上百万的首付,然后自己承担着房贷的压力,甚至还给了孩子40万,让他自己操办婚事。

孩子结一个婚,就花了差不多两百万,这让张先生感慨万分。可是,张先生知道,凭儿子的赚钱能力,哪怕给他一辈子的时间,他也存不到两百万。难道就不管孩子了吗?

只能说,父母咬紧牙关做人,为的就是孩子能够过得好一点。

当他想到自己的晚年时,他跟老朋友这么说道:“我的孩子,别看他名校毕业,工作体面,月入过万,可他夫妻两人连生活都过得一团糟,连孩子都养不活,更别谈养活我们这些老人家了!”

其实,这是60后的无奈,也是70后的无奈。

你把自己最后的积蓄都给了孩子,而孩子却养不起你。那你,不就成为了“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无奈者吗?其实,这并非是无奈,而是希望孩子可以过得更好。

试想,连存款几百万的张先生都会面临这些问题,连名校毕业出来,月入过万的高材生都需要啃老,又何谈是普通人呢?

普通的父母,可能依旧负债,甚至打着几千元一个月的零工。普通的孩子,可能大学毕业后,也打着几千元的工作。

这,才是人间现实。

04

在传统文化里面,养儿的本质,就是为了养老。可是,为什么如今的60后和70后,却只能成为“被啃老”的一代人呢?

因为孩子的命运,终究跟父母的命运息息相关。

我有一个同行,来自西北农村,想要在广州落户生根。可是,哪怕他掏空了全家四代人的钱,都给不起一套房子的首付。

我问了他一个问题:“既然在广州待不下去,难道就不能回到西北老家吗?”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从农村出来,如今已经读完硕士了,在广州有上万元一个月的工作了,为什么要回到老家?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后代,继续受这种大山之苦。如今,只能见一步,走一步了。实在不行,那我就不结婚了,哪怕租房,我也不想回到农村终老。”

这是他身为广漂一族的追求,也是他身为广漂一族的无奈。

而他的父母,早已老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他们依旧希望孩子可以在大城市出人头地,哪怕让他们放弃以往打拼的一切,他们也愿意。

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被啃老,也终究成为60后和70后这代人心甘情愿接受的事实。

文/舒山有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