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孙唯实习生汤君妍
图/视觉中国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多所大学陆续发布《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记者梳理后发现,后疫情时期,广东高校毕业生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出国深造人数减少,灵活就业成为新选择,大湾区就业人数攀升……
毕业人数再创新高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不少广东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也较往年有所上升,如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其中华南理工大学2021届毕业生规模达11108人,增量、增幅创学校近六年之最,学校2021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规模较2020届的涨幅分别为18.31%和64.82%,研究生学历构成逐年递增,学校人才培养学历结构逐渐向较高层次变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伴随毕业人数增多带来的就业总量压力增加,在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下,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挑战。一些毕业生在调查中表示求职就业难度较大。除了疫情因素外,实习实践经验缺乏、求职方法技巧缺乏、职业规划不清晰、线上求职经验不足等也成为一些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政府部门和高校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与发展,如开发落实政策性就业岗位,打造信息透明的招聘平台,开设升学就业指导服务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1年许多广东高校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稳定,较去年有所上升。
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8.25%,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均超过九成学生明确毕业去向。
就业和升学依然是毕业生两大毕业选择,升学率更较往年有所上升:华南师范大学国内升学率较去年同期上浮0.74个百分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境内升学人数为49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8.19%,较2020届提升1.11%;在华南理工大学,有42.16%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相比去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
升学深造人数攀,出国留学比例降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对人才要求提高,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人想通过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来增加未来在就业市场中的择业资本和竞争力。
华南师范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1184名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国内升学率达到19.89%,其中92.06%的本科毕业生流向“双一流”建设高校深造,其他本科毕业生流向科研院所等,升学质量较高。
华南农业大学2021届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较2017届上浮7.68%,且其学生升学深造专业延续性高,超九成毕业生在专业相关领域内继续学习,深造学科门类集中于工学、农学和理学。
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出国留学比例普遍有所下降,不少高校的出国深造比例都降至一成甚至一成以下。
从近几年广东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2021年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国(境)外求学549人,占比9.44%,对比2020年下降2.34%;华南师范大学有330名本科毕业生选择出国(境)求学,比例为5.54%,较2020年下降1.0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出国(境)求学50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49%,比2020年减少1.85%。
但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高校学生,不少还是会选择出国(境)求学。例如: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有68%的毕业生已前往国(境)外攻读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选择升学的有70.03%,其中有53.8%的同学选择出国(境)求学。
高校毕业生选择出国(境)求学的主要原因和往年差不多,依然是“希望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条件和科研氛围”和“增加择业资本、增强就业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的出国(境)求学的目的地方面,2021年是过去20年里,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首次较前一年下跌的年份,下降比例为14.8%。这一点在各校《报告》中也有体现,比如2021年广东工业大学出国出境深造的毕业生中4.8%的学生选择美国,而2020年选择美国作为深造目的地的毕业生则有9.78%;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赴美留学的毕业生为88人,较上年的157人减少69人。
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成为毕业生新选择
在广东各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中,“灵活就业”的数据十分亮眼。视频制作、网络主播、文案写手……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孕育出丰富的就业方式,灵活就业也成为当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新选择。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统计,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超过16%。
广州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1.97%,而其中灵活就业率就高达44.53%,有353名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领域集中于“文化艺术业”“教育”领域,调查中极大部分该类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工作内容相符,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在91%以上。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选择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也有了大幅提升,从2017届的“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占比1.53%上涨至2021届的13.7%。
华南师范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灵活就业人数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5.81%,较去年增加7.7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的灵活就业率均超过10%。
除了灵活就业成为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缓冲器”,也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投入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中。例如,广州美术学院有2.2%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其中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或“一般”的比例为94.60%,毕业生倾向于在专业相关领域中选择创业项目。
在疫情常态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敢于创业离不开政府及高校的支持。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近年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频出实招硬招,像开设创业培训课程,打造创业孵化器,发挥双创赛事的引领作用等,仅过去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就有超1万个参赛项目成功孵化落地创办企业。在系列政策的助力下,涌现出像图匠科技、有米科技等一批由大学生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亦创造了一大批高质量就业岗位。
广东高校毕业生首选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的500强企业数量庞大,产业结构稳定、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显著、经济发展空间大,对于年轻人而言意味着更多机会和选择,成为许多高校人才的首选之地。华南师范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流向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人数为3212人,占就业人数的80.14%,以服务湾区基础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企事业单位为主流。华南农业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人数为4930人,占就业人数的79.5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有3727人留在大湾区就业,占实际就业总人数的79.70%。
记者发现,许多广东省就业毕业生流向了融研发、转化、制造为一体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同时广州、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和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人才虹吸效应显著,是近年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热点城市。华南理工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留穗就业有3062人,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37%;南方科技大学中选择在深圳就业的毕业生则占省内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93.09%。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进一步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也选择留在这片热土追逐自己的梦想。
2021年10月国家印发的《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更进一步促进了港澳青年留粤就业。不少广东高校也配合服务湾区经济发展需求,为港澳青年搭建就业通道和平台。如被誉为“中国第一侨校”的暨南大学,就举办了港澳台侨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开展港澳台侨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暨南大学共有563名港澳台侨毕业生在内地落实毕业去向,其中381人落实就业单位,其单位集中在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伴随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协同发展,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的逐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创新型人才、技术性人才将逐渐成为热需,相信亦将为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带来机遇与挑战。
报告数据来源说明
广东各校发布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校方统计、问卷调查、第三方公司统计等。
华南理工大学《报告》——参与此次调研的毕业生覆盖了该校32个学院,针对录取该校2021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展开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收到有效问卷4266份,其中本科毕业生2381份,硕士研究生1756份,博士研究生129份。用人单位回收有效样本164份,覆盖各类企事业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报告》——
数据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采用广东省2021届毕业生数据库,二是采用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的调研数据,其中分析对象主要为华南农业大学的受访毕业生,样本共计8887人;三是采用用人单位的调查数据,针对录用学校2021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展开的调查数据样本,共302份。
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报告》——
参与调研的学生总计4217人,总体调研比例为70.85%。此次调查回收的有效样本在各个学院的分布情况与学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在各个学院的分布比例大体接近。华南师范大学表示,此次调查的样本能够较好地代表学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情况。
广东工业大学《报告》——
参考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去向及就业流向等统计。同时,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也面向全校2021届毕业生11029人开展调查,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7.5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