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深圳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止到202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是1756万人,近10年来深圳的人口增长达到了713万,在全国的各大城市中一直处于领跑地位。人口的红利给深圳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深圳学校的数量已经无法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教育需求。
深圳的教育缺口有多大?
要想知道在深圳建一所学校有多难,首先我们要了解深圳对学校的基础需求。
1979年到2019年的40年间,深圳在校小学生人数从4.7万增加到了106.9万,但深圳的小学仅由226所增加到340所。
根据各区网络报名统计情况来看,2020年,深圳多区存在较大的学位缺口:宝安区小一公办缺口超过17000个、初一公办缺口超过7800个;龙华区小一公办缺口超过8000个、初一公办缺口超过3000个。其他罗湖、福田、南山等地的人口密集片区也都存在公办学位相对紧张的情况,无法保障深圳市符合条件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读公办的需求。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体现了深圳对教育资源最原始的需求。
深圳作为一线城市为什么不建设更多的学校?
首先,在深圳建设学校的核心不是钱,而是土地。深圳的陆域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其实际建设用地却不到60%。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的建设用地基本已经消耗殆尽,想要在有限的土地容纳2000多万人就业、居住、教育以及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深圳面临的空间压力极大。
其次,从学校建设角度分析,学校建设流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规划、土地收储、施工以及入学,而深圳建设学校的主要矛盾一般集中在规划和土地收储两个阶段。在深圳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虽然规划了大量的教育设施用地,但是现实这些教育用地都是工业厂房、城中村或者一些小产权的土地,它们需要通过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利益统筹等第二次开发手段完成土地拆迁以后,才能进行收储用于学校的建设。
比如2021年龙华区新开办的5所公办学校中,红山中学、龙飞小学、华谊小学就是通过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收储土地进行的建设。
综上,要在深圳完成一所学校的建设,首先要找到一块能满足开发的建设用地;第二,要对学校项目所在的片区进行整体规划统筹,保证学校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落地,其中包括项目学位统筹、学位数量统筹、学位类型统筹、服务半径统筹。
通过统筹尽量整合多个项目,大规模增加学校数量,以此达到区域内新增居住人口的学位需求量,并尽量扩张至周边片区的居民,所以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也必不可少。
蕾奥观点
站在城市规划运营的角度来讲,想要在深圳建设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明确学校用地规划选址和收储的路径,还要有更高层次的规划统筹和协调,确定适宜的教育设施规模和类型,最后通过建设项目计划安排实施。
那么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静态蓝图式的规划,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通过提供持续性的在地化的服务,统筹解决项目开发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合力解决学校建设的问题。
毕竟人民城市为人民,能让教育资源真正满足群众需求,才是我们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