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18点15分,伴随着蒙蒙细雨和最后一门生物科目考试的交卷铃声,广东高考落下帷幕。高考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全社会高度关注。
对考生来说,他们平稳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大考;对于城市来说,也是对城市管理治理的一次检阅。这场考试碰上了一轮强降雨,我们看到了紧急护送考生应考的铁骑、在雨中逆行奔跑疏导交通的民警,也看到了社会方方面面不遗余力地服务高考,彰显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温度。
重大项目牵引产业集聚
深圳迎来“冲刺考”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对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运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月7日,深圳市2022年第三批新开工项目启动,本次启动活动共新开工项目109个,总投资约1012.5亿元。其中,不乏像大鹏新区的乐高乐园深圳度假区、龙华区的迈瑞医疗器械标杆制造基地等产业项目。今年上半年,深圳共启动新开工项目554个,总投资近五千亿元,形成了“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全年刚刚过半,深圳已经有三批新开工项目开工,足以看出我市对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
重大项目的建设,不仅仅是拉动投资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座城市对全球资本、人才、产业的吸引力,看出一座城市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和营商环境水平,也可以看出一座城市通过民生项目建设体现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信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有力发挥有效投资的稳增长作用,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跑出深圳属于自己的“加速度”。
“20+8”考卷锚定未来
6月6日,深圳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从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两大方向,确立了“20+8”个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和方向,提出一系列培育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政策。近年来,深圳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目前,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显示器件等3个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客观来看,深圳“20+8”的产业链中还存在一些“卡脖子”问题,断链、梗阻等问题依旧存在。这几年来,深圳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精准化推进“强链、补链、连链、延链”,联动周边产业发展,打造出了一批全球顶尖优势产业链。此外,深圳还按照“抓大、扶中、育小、引强”的系统思路,发展“链主型”“生态型”“灯塔型”龙头企业,不断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队伍,孵化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提升了集群企业发展质量。这字面上的“20+8”,看似是深圳给自己出了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但实际上却涉及各学科的多元融合,是一份题量多、难度高、耗时长的“自考卷”。
首先,深圳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
这些“硬实力”是深圳敢于“自考”的基础。
其次,深圳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
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还在积极为“一企一策”做好个性化服务。同时,以“深i企”平台为依托,分层分类、快速便捷服务好全市的市场主体。这些“软实力”是深圳在作答难题时的底气所在。
可以说,深圳正在用布局未来的思维作答“20+8”这份长期考卷,对于稳住深圳制造业基本盘、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具有重大意义。
正如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解读“20+8”政策时表示:《意见》的出台与近期深圳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将形成强力“组合拳”,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发挥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深圳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长远谋划布局,将提升深圳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出深圳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稳增长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一大局中的使命和担当。
从国务院“八赞”深圳的成绩单背后
我们看到了什么?
本周,深圳还收获了一份可喜的“成绩单”。
6月9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督查通报,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深圳榜上有名,在8个方面获得督察激励。
无论是促进工业稳增长、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还是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例如,“深圳医改”因成效明显获得督查激励,今年将获中央财政1000万元的补助资金,进一步提升深圳的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面对当前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深圳应以此为契机,继续激发调动各区各部门担当作为,用“正视困难不畏惧”的精神,“坚定信心有干劲”的斗志,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不断推动深圳劈波斩浪向前进,在“稳经济稳增长”的试卷上书写出更多“春天的故事”,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都不是轻而易举便能办成的,需要下真功夫、费大力气。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连8个赞的“成绩单”背后,还包含了资金、政策等“高含金量”的激励措施。
这一个个“奖励”,不仅为深圳继续推进“稳经济稳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形成了助推日后深圳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主笔/钟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