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的就业形势如何,相信大家都是有切肤之痛的。在经济“寒冬”、大学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找一份称心的工作着实不容易。
这样的大背景下,也让用人单位在招录人员时,有了前所未有的议价空间,不管企业规模大小,明确只录用或优先录用“双一流”大学生,明明专科生能胜任的要求本科生以上,明明本科生能胜任的要求研究生……
按道理说,当下如果一个人拥有985高校的博士学历,又是热门专业,应该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然而却有一些求职者因为学历起步低的问题,在求职过程中四处碰壁。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位博士生的求职情况。
从他分享的求职经历来看,他的学历非常亮眼:985高校——同济大学的博士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但他还是经历了一段比较“坎坷”的求职期:投了11份简历,华为、中兴、大疆、普华永道、深职院、深圳老师、蚌埠学院等8份意向岗位经历了“一轮游”,直接止步简历关,只要海康、中科院软件所、广州城市职业学院3家单位向他发出了面试邀请。
虽然经过权衡利弊,这位博士生最后选择了年薪25万的海康威视,但他其实更希望能在深圳做个小学老师,奈何不给机会。
同济大学,老牌工科强校啊,位列“双一流”、985、211,而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实力也十分强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比中科大、武大、西安交大等名校还好,凭啥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呢?
网友们看了最下方他附带的学籍信息后,马上懂了:“第一学历”太差了。
原来,按照当下用人单位的定义,这位博士的“第一学历”并不怎样,只是江西的一所高职院校——江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后来才通过“专升本”考上了江西师范大学,然后有考上了南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最后才考上同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在最高学历和专业背景都抢手的情况下,依然惨遭淘汰,基本上可以肯定,就是卡在了“第一学历”上。
对此,网友们展开了热议。
有人表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越来越优秀,社会对“第一学历”的迷恋应该翻篇了。
有人认为,用人单位的做法没毛病,现在硕士、博士的水分越来越大,只有高考的选拔结果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智力和学习能力
也有网友认为,找工作是双向选择,求职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和意向投递简历,用人单位也有权利根据自己的要求和以往的用人经验决定给谁机会,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从这位博士的求学经历来看,从高职大专到普通本科,然后到211高校硕士研究生,再到985高校博士研究生,妥妥的励志故事,可见他是一个不服输的“狠人”,能力方面也不会差。
不管怎样,即便教育部多次出面否定“第一学历”概念,并要求用人单位打破“第一学历”歧视,即便他用学渣逆袭的奋斗史证明了自己,却没有“感动”一些用人单位,它们还是用实际行动来宣示了“第一学历”的存在。
笔者看了一下,发现那些“拒”了他的用人单位都是当下非常热门的单位或者岗位,近几年收到简历的数量简直是不计其数。所以为了提高效率,只好在招录人员时,根据自身的经验和需要,设置一些门槛来快速筛选人才,而“第一学历”就是从大量实践中总结为比较靠谱的经验之一。
当然,不可否认,哪怕没有名校的“第一学历”,甚至是低学历的人中,也不乏个人能力很强,但是概率太低了,用人单位没有必要花这么多时间和冒险。
总的说来,“第一学历”真的很重要,用人单位青睐名校的本科毕业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