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三机一幕进课室,2004年成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3开设实验平板班,2020年建成万兆网络、推出智能课桌课室……
这是东莞市常平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之路。当前,依托于信息化平台搭建,该校实现信息化多元评价应用与成果孵化,助力学校精准育人,实现办学提质。
11月24日,东莞市国家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暨普通高中“双新”省级示范区教学研讨活动在常平中学举行,通过线上直播,活动面向全市高中学校开放。活动中,常平中学推出英语、化学、生物学科三堂智慧课堂展示课,并组织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15门科学的公开课。
活动现场,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柴松方做教研点评。
来自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高中教研团队走进常平中学,观摩课堂,全面了解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效与育人成果,并就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之下,学校如何利用信息化进一步实现课堂变革和育人模式转型给出建议与方向。
2020年8月,东莞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下称“实验区”),成为广东省入选的4个实验区之一。围绕实验区建设,东莞以信息化教与学创变,助推品质课堂建设,打造一批信息化教育教学成果。
值得一提,2021年11月,东莞成功入选广东省教育厅遴选的首批5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区,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稳步推进东莞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东莞市教育局遴选了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校”(下称“双新”市级示范校)。
常平中学生物学科智慧课堂展示课。
常平中学作为首批“双新”市级示范校之一,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与运用上有良好的实践基础。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迈出信息化探索的第一步,学校不断深化信息化教学运用,目前已在校内实现基于大数据教育评价体系和智慧校园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建立。同时,立足学生课堂改革,学校打造多个多模态自然交互、虚实融合的“人人通”智能课桌录播室、实验室。
“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用数据说话,‘以评促管理’保障了学校和谐发展。”常平中学校长陈庆宏介绍,目前信息化广泛运用于学校教师教学成绩评价、班级管理量化评价、学习培训评价等领域。通过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帮助学校实现育人成效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双提质。近五年来,学生高考重点上线人数和本科率稳步上升,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教学比赛中频频获奖。
常平中学校长陈庆宏介绍学校信息化建设历程与成效。
不仅如此,作为信息化建设与实践的使用主体,常平中学还从源头参与自主研发,比如精准分析学生学情的“成绩通”系统,2002年获国家专利,并被省内外近百所学校采纳使用。
近年来在打造智慧教室的探索中,学校结合育人目标实施,联合企业参与到智能课桌开发,意在打造智慧互动学习环境、帮助教师轻松教学、实现教学品质提升,助力学校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互动教学资源中枢,提升竞争力。
常平中学智慧课室。
当前,学校打造的多个智慧教室,通过预约方式面向全体老师开放,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了学生互动学习、教师跟踪与评价为一体的高效课堂。在活动展示的三堂智慧课堂展示课中,以化学为例,借助智慧课桌使用学生快速了解化学实验的步骤和核心,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
据校方介绍,接下来学校还将以智能课桌、优质资源为基础,助力学校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互动教学资源中枢,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
常平中学化学学科智慧课堂展示课,智慧课桌运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展深度学习,深度解剖各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构建多元化学习模式,实现个性化教学;另一方面,形成学、测、评全自动化,进一步降低教师工作压力,让他们拥有更多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往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路径上不断提升。
结合常平中学信息化技术在教学教学上的运用与创新,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柴松方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做法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现场他用“信息化运用程度决定未来学校的发展高度”来寄语全市普通高中,要充分利用好新技术新理念,让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跟上社会发展步伐,通过信息化实现对师生精细化管理,实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进而帮助学校实现课堂教学变革与育人模式转型创新。
[记者]黄婷
[作者]黄婷
教育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