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教育资讯

建强基础教育队伍 办好最大民生实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教育是佛山迈向新征程、实现“515”战略目标最坚固的基石,也是最重要的支撑。“基础教育提升工程”作为佛山市重大民心工程之一,赋能佛山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品质提升。而教师队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佛山打造高水平人才创新高地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加快构建“五好教育”新形态的有力支撑。

围绕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佛山市政协组成了专题调研组进行了深入调研,以此助推佛山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调研组认为,“十三五”期间,佛山围绕“推进教育现代化”战略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上也面临新的挑战。

调研组建议,佛山要积极探索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的改革要点,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底线思维”贯穿始终,聚焦“准入、培育、激励、退出”教师发展全生命周期,做好教师减负、财政和政策保障,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推动佛山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撰文:段思午严帅罗加加

让能聘的人才聘上

让该评的职称评上

目前,据教育部门最新统计数据,佛山全市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有教职工13.64万人,专任教师9.59万人。与2015年、2020年相比,专任教师总量分别增加了40.48%、5.93%。专任教师配备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各学段教育教学的需求。各学段高一级学历比例均高出省有关要求。

但是,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佛山市依然面临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总量有待进一步增加,岗位聘用和职称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的挑战。

调研组认为,佛山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师德建设成效机制,打造多样化、立体式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平台,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量化考核体系,完善师德建设负面清单制度,并探索建立师德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有效对接。

调研组建议,优化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根据“十四五”期间的学位需求情况,深入调研,精准测算,科学调剂,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充分考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特殊教育资源教师等因素,切实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科学核定、结构优化、动态调整等工作。同时,各区可结合自身财力、教师队伍结构等情况,分期分批,统筹使用,确保工作平稳有序推进。通过一系列措施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保障中小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在教师聘用上,调研组建议深化学校聘用制度改革,在严把教师入口关基础上,持续优化教师招聘制度。如通过集中招聘和自主招聘相结合、统考和分类考试相结合、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和通用人才招聘相结合的招聘办法,积极探索扩大公开招聘自主权,进行学校自主招聘试点,发挥学校用人主体作用,扩大学校招聘教师的参与权、自主权,灵活采取面试+笔试、直接面试、考察聘用等多种方式遴选优秀人才,加强面向师范院校毕业生招聘宣传力度,直接赴重点师范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同时,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健全高层次人才到学校任教制度,探索通过直接考核或开设“绿色通道”等方式招聘高层次人才。

在这方面,区一级已经先动起来。顺德区就组织赴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设点公开招聘教师,首批招聘编制教师713人。同时在入围条件严格基础上,开展线上综合评审。调研组也建议推广顺德区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做法,创新构建“人才强教6+”工作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此外,调研组还建议探索规范完善临聘教师聘用机制,探索建立兼职教师聘任机制。

针对广大教师关心的职称评聘问题,调研组建议学习先进城市的教师评价改革,创新佛山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学校、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师的能力、业绩及与岗位的匹配性进行科学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增强评聘工作的导向作用。

让新秀更快地“拔尖”

让名师更好地“领队”

2014年以来,佛山市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强师工程”。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实施“强师工程”累计培育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省级各类名师名校长58人,正高级教师110人,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7人,省特级教师144人,引进和认定基础教育杰出人才4人,领军人才64人,“三名人才”294人。特别是近3年间,全市教师引培成效显著,新招聘教师学历显著提升,累计引进博士10名。但从全市层面来看,佛山市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在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职能划入市教师发展中心中,中心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怎样才能让青年教师中的新秀更快地“拔尖”,让高层次人才、名校长、名师更好地“领队”?调研组建议实施两大工程。

第一是锻造校长领雁工程。在全市实施“十百千”校长队伍建设,“十四五”期间市区联动孵化培育十名以上教育家型校(园)长、百名以上卓越校(园)长、千名以上骨干校(园)长的人才梯队,构建校(园)长分层分类分级培训体系,加强青年校(园)长、新任校(园)长、薄弱校校(园)长培养培训,各区每两年遴选一批学校后备校长人才,举办校长后备人才专项培训班。同时,落实校长全员轮训制度,建立校长听课评课制度。

第二是实施“十百千万”大城名师工程。到2025年,打造10名以上市级杰出人才、100名市级领军人才和300名左右市级“三名人才”、1000名以上区级“三名人才”、1万名以上的校级骨干教师,各区各校骨干教师数量不低于教师总数的10%。针对青年教师实施“菁英计划”,打造330名市级拔尖青年教师、1000名以上区级教坛新秀的成长梯队,并与名教师成长梯队挂钩,推进青年教师及新入职教师专项培训,建立有利于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快速成长通道。实施特色特长师资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打造100名以上特色特长师资人才队伍。将幼儿园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培养培训也纳入规划统一推进。

调研组还提出,规范系统推进市、区教育人才和工作室建设,全面实现教育人才全市共建共享共用。这也是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环节。

今年以来,佛山市教育局与三水区人民政府签署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备忘录,南海区、三水区结对学校代表签署教育合作协议。禅城实施通济优师培育计划,以此激发教师团队的创新活力,畅通教师的成长渠道。这些举措与调研组的建议设想不谋而合。

调研组建议,要加快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形成以市教师发展中心为龙头、区教师发展中心为主干、各级校本研修示范校和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主阵地,高校资源为支持,构建层次分明、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1+5+N”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同时,推进省市区三级校本研修示范校建设,“十四五”期间建成不少于10所省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30所市级校本研修师范学校、100所区级校本研修师范学校,以及一批省、市和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培育学校,将省、市级校本研修师范学校纳入市“十百千万”教师梯队培训培养的跟岗挂职基地。创新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五个一”共建共享模式,带好一批骨干教师、帮扶一批薄弱学校、搭建一个共享平台、开展一项科研攻关、打造一批育人成果。

此外,调研组还建议打造一流教研尖兵队伍,推进优秀校长教师交流,完善全市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常态化交流制度,推动优秀校长教师市域流动和均衡布局,并以师徒结对、任务驱动、构建学习共同体方式助力薄弱学校教师发展。

让激励更给力

让保障更有力

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留才,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

调研组认为,目前佛山在激励保障机制上尚有提升的空间。佛山应当进一步加强激励保障机制建设,让引进来、培养起来的教育人才在佛山安心、定心、舒心。

调研组建议,强化教师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佛山建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工作协调制度,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专班,加强宣传引导,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加强有关部门、市和区政策衔接和统筹协调,形成有关部门和各区协同推进、各级各类教师协调发展的工作局面,构建社会多方参与和支持教师队伍发展的良好生态。要加强教师支持政策保障。大力落实《佛山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构建佛山“五好教育”新形态,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和《佛山市基础教育“新强师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对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支持政策体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落实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也是调研组关注的重点。

调研组建议,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教师招聘、培养培训、人才管理等队伍建设所需经费的落实,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紧迫的领域,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和绩效评价,确保经费投入能够真正落实到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上来。在教师工资保障上,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长效联动机制,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两个不低于或高于”要求。将公办中小学教师工资足额纳入年度预算安排,确保各项工资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同时,可以学习借鉴北京健全中小学绩效工资的经验,优化中小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科学评价教师工作,支持学校实施差异化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综合考虑出勤、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个人实绩等方面的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落实省制定的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标准,确保及时足额发放,民办幼儿园参照公办幼儿园合理确定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在经费投入的多元化上,调研组建议推广南海、顺德、高明成立校友教育基金会促进教育发展的经验,利用校友基金会激励教师教育教学。

调研组还提出,要提高临聘教师待遇,健全临聘教师财政经费保障制度和临聘教师待遇增长机制,将按一定比例核定的临聘教师经费补助金额纳入当年教育财政预算。探索试行教育基金会奖补、教师年金制度等方式补充临聘教师薪资支出,缩小临聘教师与在编教师待遇差距。

此外,调研组对教师非教学任务负担重和完善教师退出机制等领域也提出了建议。

调研组提出,要严格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标准,不随意增加学校与教师负担,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对于个别确实不适合在教师岗位工作的人员,应当探索教师退出机制改革试点,建立以竞聘上岗为基础、以聘期考核为依据的教师退出机制,将岗位考核结果作为续订聘用合同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推动教师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同时,有序清退不合格教师,保障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相关

数读佛山教育成就

●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据佛山市教育部门统计的最新数据,从教师队伍数量来看,全市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13.64万人,专任教师9.59万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2.53万人,小学专任教师3.66万人,初中专任教师1.94万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05万人,中职学校专任教师3644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398人。与2015年、2020年相比,专任教师总量分别增加了27624人、5366人,增幅分别为40.48%、5.93%。

从各学段生师比来看,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不含技校)的生师比为14.1、18.1、13.4、12.8、17.2,专任教师配备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各学段教育教学的需求。

从专任教师职称来看,专任教师中拥有高级及以上职称比例8.70%,拥有中级职称比例31.79%,拥有初级职称比例26.27%,未定级职称比例33.23%。

从专任教师学历来看,幼儿园阶段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93.18%,小学阶段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88.38%,初中阶段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98.33%,高中阶段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25.77%。

●强师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从高层次人才引培来看,佛山通过实施“强师工程”累计培育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省级各类名师名校长58人,正高级教师110人,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7人,省特级教师144人,引进和认定国家级杰出人才4人,省级领军人才64人,“三名人才”294人。近3年间,新招聘教师学历显著提升,累计引进博士10名。

从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来看,佛山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南海、顺德、高明区成为省教师发展中心认定通过的首批区,建立国家、省、市、区、校五级梯式培训体系,推进研训一体、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

职业院校方面,佛山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86%,比2020年提高6%。

幼儿园方面,幼儿园教师持证占比达到79.5%,幼儿园本科学历及以上教师占比29.71%。

●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编制管理方面,佛山多次向省争取支持和内部统筹优化,积极保障教职工编制的增长需求,按要求顺利完成“双达标”任务。

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方面,佛山不断探索绩效工资管理改革,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绩效工资管理体系,有效激发出教师团队积极性。

职称评聘方面,自2020年起,全市中小学严格核定推荐参与职称评审人选,高级职称设置比例有所提高,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高级职称岗位比例分别提高至8%、15%、30%、40%,探索打通中初级教师岗位比例,鼓励优质学校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参加跨校评聘。

优化资源配置方面,2021年,超额完成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每年交流轮岗5%的任务。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机制,推进优质师资均衡配置。2022年9月起,开展首批100名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重点引导名优校长和骨干教师向相对薄弱学校流动。

●教师队伍经费投入加大

教育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升,佛山积极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9年—2021年3年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由2019年186.72亿元增加到2021年232.47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市教育总投入保持在65%以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民生投入比重逐年上升。

教师工资待遇逐步提升,佛山逐步建立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同步增长机制,基本实现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水平。

强师工程建设投入稳步提升,2021年度全市投入教师培训及“强师工程”资金约1.79亿元。

■专家观点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余晖: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托管服务扩容,与之伴随的是,教师们的工作时长也有所增加。同时,部分学校教师的非教学任务有所增加,如各级各类督导验收检查、网上学习、会议培训等,以及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此外,教师还需拨出一定时间参加常规继续教育?活动。上述种种因素使得当前教师的非教学负担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建议优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双减”政策内容及手段,严格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的标准,减少教师的非教学任务,平衡教师的教学工作和个人生活。为工作压力较大的教师们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们营造一个安心、静心、舒心的从教环境,提升教师们的职业幸福感。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任平:

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教师,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是建设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所在。应充分发挥校(园)长、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深化“县(区)管校聘”改革,加快教师队伍的交流与联动,促进各地区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坚持打造好品牌工程,如“十百千”校长队伍、“十百千万”大城名师工程建设、“菁英计划”等,积极推进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全面建设一支系统化、特色化、专业化的高质量教师梯队。提升教研队伍专业素养,营造教研一体化良好氛围。教育主管部门应健全市、区、镇(街)、校四级教研体系,努力提升专业培训的质量与水平,积极围绕新课标落实和课堂品质提升,创新教师培训传统模式,全面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