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高校招生,在全国范围内来说进度还是比较快的,如果我们大致浏览一下广东高校的招生情况,就会为一些高校取得的招生成绩感到惊讶。
比如,今年刚从专科升为职业本科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其理科最高投档分为595分,这个分数已经可以和一些211高校一较高下。而且,无论是历史类还是物理类,都不需要征集志愿,说明这所高校的招生非常顺利。
有高校得意,自然也会有高校的招生不太理想,比如,广东理工学院和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就双双遭遇“滑铁卢”,都还存在较多缺额。
高校出现缺额需要征集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绝大多数的高校,只有个位数或十几个缺额,征集一次就能顺利完成计划。
如果缺额达到几百或上千以上,可能征集一次就无济于事了,需要征集两三次以上。今年的川师大遂宁校区,首次征集就有2454个缺额需要征集,好在第二轮征集之后只剩下149个缺额,挽回了面子。
广东理工学院和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能不能像川师大遂宁校区一样实现逆袭,目前还很难说。第一轮征集时,广东理工学院总共有1666个缺额,补录了578人,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共有1265个缺额,补录了227人。
第二轮征集,两所广东高校仍然有2126个缺额,其中,广东理工学院缺额1088人,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缺额1038人,显然,很多没被录取的考生都没报考这两所高校,说是“爆冷”了也不为过。
事实上,两所高校的投档线并不高,历史类的最低投档线都是433,物理类的最低投档线都是439分。
等于物理类、历史类考生的分数在本科线及以上,填报了这两所高校的话,基本上就能被录取,可为何没人愿意报考呢?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四个原因。
第一,广东理工学院和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都在在肇庆市,这是一座三线城市,与周边的广州、深圳、珠海相比,肇庆市的影响力肯定不能相提并论。
学校所在的城市对考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平常去学校或回家是否方便,是否有足够多的就业机会?大家都要权衡。
第二,两所高校都是从职校发展而来,广东理工学院的前身是肇庆科技培训学校,经过建设和发展,校名先改为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大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之后,改为现在的校名。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历史与广东理工学院相似,其前身为东方人才学校,不久更名为肇庆市工商职业学校,后来又先后改名为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从一所职校升为了本科院校。
外地的考生,可能对这两所高校之前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广东本省的家长对这两所高校是再熟悉不过了。从某种程度来说,本科办学历史不长,还是民办高校,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考生的报考热情。
第三,专业方面,广东理工学院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物流管理等专业,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的应用英语、应用日语、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都是较为冷门的专业。
有些公办本科高校开设的这些专业,都被考生无情抛弃,民办高校的冷门专业当然也逃不过。
虽然也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和机械电子工程这类容易就业的专业,但民办高校缺乏资源扶持,学科实力一言难尽,如果将来不考研的话,只是拿了一本本科毕业证,寻找工作还是会有波折。
除了以上三个原因之外,广东这两所民办高校的学费没有什么性价比,或许是第四个原因。
普通的本科高校,学费普遍是在4000~6000元之间,而广东理工学院的学费是31800元/学年,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的学费是32800元/学年。这样的学费,已经比普通公办本科高校的学费贵了五六倍以上。
客观地说,公办高校有资源扶持和补贴,民办高校需要自负盈亏,学费贵有贵的道理,但四年下来,学费、住宿费,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加在一起,估计四年下来需要15万以上,让普通家庭高攀不起。
本来,这类民办高校就没啥实力,学费还比公办本科高校贵得多,有多少考生和家长能看上呢?出现这么多缺额也就可以理解了。
有个好消息是,第二次征集时文史和理工的投档线都降了5分,其中,历史类428分,物理类434分。那就让人难免想问了:最低投档线降了5分的情况下,广东这两所高校能不能扳回一城呢?
今年,填报志愿是以专业为王,学校倒是次要的,有不少家长在网上表示,宁愿读公办专科院校,也不报考学费高的民办大学。
广东这两所高校所在的城市位置说不上理想,综合实力和学科实力也不够强,学费还让众多普通家庭读不起,能不能完成征集真的很难说。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分数线已经降低到了本科线5分以下,意味着一些原本不能报考本科高校的人,也能获得读本科大学的机会。
虽然学费贵了一点,但毕业证是本科文凭,对那些家庭条件还不错的考生而言又有一点诱惑力了,毕竟将来可以考研继续深造,也方便考编制或考公务员。
如果他们会抓住这个读本科的机会,两所高校就可能扳回一城,如果这部分考生也放弃了,那么,这两所高校即便多次征集,估计也难以完成招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