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回答好这三个问题。
9月初,由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及配套出台的N个实施细则,构建梅州“1+N”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明确未来3至5年的任务目标,加快推动破解梅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难题短板。
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资源均衡配置和优质资源共享水平;促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打造一支“苏区情怀好教师”队伍……“1+N”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搭建,为推进新时代梅州苏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悉,到2025年,全市将创建2个以上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和12个以上城乡教育共同体。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通讯员梅教宣
培养什么人?
普及普惠优学优教破解基础教育不均衡问题
今年1月初,梅州被立项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明确了增加优质学位供给、优化教师队伍、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等主要任务。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树什么人很重要,基础教育便是立德树人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关键内容。
《意见》中对于基础教育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到2025年,至少创建1个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和1个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改革任务全面落实,县域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具体而言,就是要重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义务教育优学优教工程、普通高中高质高效工程三项工程。
“破解梅州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制定《意见》的重要指导思想,而这主要是围绕基础教育工作。”《意见》起草工作小组成员曾路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破解基础教育中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在梅州,基础教育优质学位供需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
一方面,农村学生不断挤向城区,城乡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山区乡镇学校生源稀缺,“麻雀学校”“空心学校”日益普遍;另一方面,城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仍存在“大班额”“大校额”现象。比如,梅县城区今年秋季义务教育新生约1.1万人、学位缺口近1300个。
针对这些问题,《意见》提出,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每个乡镇建有1所以上规范化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街道设置1所规范化公办幼儿园;到2025年,全市创建2个以上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和12个以上城乡教育共同体;持续深化市域内结对帮扶关系,不断健全市域内县中和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机制等。
实施职业教育精品精匠“双精”工程是《意见》八大工程中的第四项内容。提出不断优化整合中高职学校的布局和专业,加快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技能型人才成长机制,推出更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精品专业群,促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职业教育是对接产业最紧密、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2021年秋季,作为梅州首所公办高等职业学院,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迎接首批新生,意味着梅州已拥有中职—高职的职业教育体系。
但就目前而言,梅州职业教育仍发展相对滞后。《意见》就提出,力争2025年实现全市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加快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进度,加快推动梅州市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和支持梅州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计划搭建“湾区+苏区”职业教育联盟。推动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梅州市技师学院等本地中高职院校(含技工院校)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职业学院(含技工院校)开展交流合作,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院校、企业、行业协会,构建产学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
怎样培养人?
师德师能提升提效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今年高考我所任班主任班级,10人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录取,600分以上20人,特控线上线42人。”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教师林笑被授予“2023年梅州市优秀班主任”称号,在分享教学及班级管理经验时她如是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靠改革创新的机制体制,也要靠千千万万的教师。
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意见》中提出要实施师德师能提升提效“双提”工程,同时配套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和《关于深化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等N个实施细则。
“在师德师能提升提效工程中,要求是深化教育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教师聘用机制、惩处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大教育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大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着力形成人才引领的良好局面。”曾路介绍,《意见》中重点提出了“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新强师工程’行动计划”“提高教研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交流与合作”4条重点任务措施。
其中在“实施‘新强师工程’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大校(园)长培训力度,建立市县校联动的教师专业成长体系,按照教师队伍总数10%的比例培养市级、县级骨干教师,按照1%的比例培养认定市级、县级学科带头人。
梅州还将推动教育交流与合作。“具体而言,就是借力广州对口帮扶梅州的机遇,深入开展广州、梅州对口合作,建立健全若干教育领域结对帮扶机制,共享广州先进教育理念、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曾路说,此外梅州还将积极探索与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学校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的指导。
做好老师,当大先生。对于教师的违规行为,梅州将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选聘录用、考核评价、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定期注册的首要内容。
作为N个实施细则之一,《方案》中要求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培养发展一批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扎根梅州的筑梦最美好教师。
《方案》提出了“五大方面”共17条重点任务措施。即突出思想铸魂,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教育;巩固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严格师德管理;规范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师道尊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完善责任体系;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梅州市教育局人事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既是“1+N”的细化落实系列文件,也是“春蚕工程”中细化落实文件之一。
《实施细则》则围绕健全班主任队伍建设机制,完善班主任培训体系,创新班主任工作手段,增强班主任岗位吸引力,提高班主任能力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五项措施13条重点任务内容。
“无论是《意见》中对于师德师能建设的具体要求,还是N个实施细则中,对于教师的自我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学校推动教师成长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梅江区长沙中学校长梁剑辉说,教师的健康成长,成了梅州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育人成才的良方。
为谁培养人?
全面全域培养培育创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8月13日—15日,广东梅县东山中学2026届高一攻关班开展了研学夏令营活动。
学生们通过参与科技之旅,全面提升独立思考、大胆探究、自主动手等能力;通过感受文化之旅,增强学生的爱国荣校意识;通过开展数学之旅,激发学生学科兴趣,志在提升学科素养,创新学科思维。
“研学夏令营活动虽仅有3天,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发了科学的思维与兴趣。在接下来高中三年,我定不负此次研学所思所获。”参与了此次研学活动的学生温裕林说。
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
《意见》中提出要实施中小学生全面全域“双全”成长工程。坚持“五育融合”,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为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梅州将深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曾路介绍,《意见》给出的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超过55%;到2035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保持在60%以上。
结合地域特色,梅州提出持续加大校园足球力度,探索足球青训体教融合梅州模式,促进校园足球普及和竞技水平同步提升,稳步推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和“满天星”训练营建设。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充分利用梅州充裕的农业农村资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
教育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事,老师家长携手共进,孩子才能真正受益。梅州提出,要健全家校共育工作长效机制。
中小学幼儿园要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成立学校家校共育工作责任部门,逐步建立起以校(园)长、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全体教职员工、专家学者及优秀家长共同参与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
在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意见》提出,要全面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配齐建强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加强卫生室(保健室)规范化建设。严格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
“整个《意见》我最关注的就是中小学全面全域‘双全’成长工程这一举措。”梁剑辉认为,这是着眼于未来,高屋建瓴,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孩子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培养人才,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有用之才。‘双全’工程就是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