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考级

畀, 广东人天天挂在嘴边的这个口语词, 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

畀字:穿越时光的古老声音

在古代甲骨文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字,一个历经千年风雨,却保留了古老声音的字——“畀”。这个字虽然在现代汉语中鲜有使用,但在广东粤语中,它依旧闪耀着生命的光芒,成为了独特的语音印记。

畀:怎么读?

首先,我们来谈谈“畀”字的发音。在古代,由于缺乏拼音字母,古人发明了各种注音方法来帮助人们识字。其中,反切法是一种常用的注音方法,通过将两个常见的字组合在一起,取第一个字的声母,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来拼出新字的读音。例如,古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畀”注音为“必至切”,意即取“必”的声母“b”和“至”的韵母“i”,然后加上“至”的声调,读音为“bì”。

在明朝的《正韵》中,也是采用反切法,将“畀”注音为“浦至切,音比”,并用直音法标注为“比”。这表明“畀”字的读音在几百年间基本没有改变。

粤语:守护古汉语的活化石

粤语,作为广东地区的方言,源远流长,其起源有多种不同的理论,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表明了它的古老性质。粤语在音、词汇和语法方面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广东人每天都在使用粤语,其中“畀”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这个字不仅在粤语中广泛使用,而且在广西、香港、澳门和海南等地也能听到。粤语的古老特征使得“畀”字的发音一直保持了两千多年前的样子,这是广东人为我们保留了古代语音的珍贵财富。

畀的含义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畀”字的含义。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可以看到,“畀”字的形状与箭头相似,但较大,类似弩上的箭头。这让我们想到“匕”和“錍”等字,它们都有着扁平、长阔的形状,类似匕首或较宽的箭头。

在甲骨卜辞中,有一组文字描述了“畀”的含义,提到了交付马车的情境。这说明“畀”字的意思是给予、交付,与当付与之物或指示讲的概念相关。从文献中的用法来看,几乎都是表示付与、给予的含义。比如《尚书·洪范》中提到天帝没有把治国的法则给鲧,又有《诗经·小雅·巷伯》中的“投畀豺虎”,意为将造谣者丢给野兽。

“畀”还是“俾”?

在文章中提到,“畀”和“俾”虽然本是两个不同的字,但因为同音同义,所以自民初以来,两字一直都有人书写。特别是在近几十年中,香港媒体普遍使用“俾”来表达粤语中的“给与”意思。虽然这种用法被广泛传播,似乎难以改变,但我们仍然应该努力恢复“畀”字的正名。

在粤语中,“畀”字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成为了粤语的鲜明特色。无论是表示蒙冤受屈、挖坑害人、失魂丢魂还是被人欺负,都可以用“畀”来表达。这个字在粤语中的多种用法展示了其独特性和丰富性。

粤语的活化石,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珍贵特征,其中“畀”字的保留和广泛使用,让我们有机会感受古代汉语的声音和韵味,穿越时光,与古人对话。

结语:畀字的声音之旅

“畀”字是一个连接古代和现代、跨越千年的声音之旅。在甲骨文中出现的“畀”字,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原始声音,而在广东粤语中,它得以继续传承,成为了一个鲜明的语言特色。虽然现代汉语中使用“俾”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我们依然应该珍惜和保留“畀”字,它是古代汉语的珍贵遗产,也是粤语的独特贡献。

在这段声音之旅中,我们感受到了古汉语的美丽和深刻,以及广东人作为守护者的重要使命。虽然“畀”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有限,但它代表了更久远的历史和文化。它是语言的记忆,是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时间的见证者。

在这段声音之旅中,我们不仅仅是了解了一个汉字的发音和含义,更是领略到了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汉语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语言,拥有着众多方言和变体,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被尊重和保留。

通过“畀”字的探讨,我们也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历史的渊源。它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以及广东人对古汉语的珍视。这个字不仅是一个汉字,更是一个文化的符号,一个时间的胶囊,带着我们穿越时光,感知语言的美丽。

让我们怀着对“畀”字的敬意,继续探索语言的奥秘,感受文化的传承,与古人对话,与现代相融,以一种更加完整的视角来理解和欣赏语言的多样性。这正是“畀”字所传递的信息,也是我们在这段声音之旅中的收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