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专家团队到东源开展客家米酒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专题调研,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家团为东源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出谋划策,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专家团队到东源发挥社工专业优势、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广东开放大学高校专家团队就东源乡村振兴开展实地考察……
近段时期,东源的产业、乡村发展与高校专家团队频繁地联系在一起,这源于一场“双向奔赴”的行动——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下称“双百行动”)。
专家在示范种膜直播技术。
今年以来,东源县深入开展“双百行动”,积极联动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开放大学开展结对共建,围绕产业发展、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等领域,找准合作共建结合点,增强合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谋划实施共建项目,推动高校院所作为纵向帮扶的重要力量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
完善工作机制,打造乡村建设实践基地
高校的人才技术资源,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作为“双百行动”的直接受益者,东源县拿出满满的诚意,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支持配合结对高校开展工作。
“开展结对之后,我们第一时间就与两所高校取得联系,商谈签约及共建事宜。”县“双百行动”工作专班负责人介绍,为尽快推动合作共建上轨道、见成效,东源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专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积极对接了解高校需求,优先保障解决高校派驻东源工作服务队“食住行”及办公问题,并确定专人负责联络协调,统筹推进结对共建各项工作任务。
在位于仙塘镇红光村的“双百行动”校地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现场,工人正在紧张施工,目前基地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已初步具备办公、食宿功能,计划11月底全面投入使用。实践基地作为高校团队工作的大本营,位于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建筑古村落——红光村,临近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力求为高校团队提供便捷、舒适的办公生活环境。该基地采用一中心多布点辐射模式,以仙塘镇为中心,辐射全县各乡镇工作点,共同打造东源县“双百行动”乡村建设实践基地,将有力支持高校团队长期驻点开展红色教育、科技创新、文创设计、实习锻炼、社会治理、城乡规划、环境改造等社会实践服务。
深入走访调研,制定合作共建项目清单
8月8日,东源县与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开放大学正式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标志着三方结对共建正式拉开序幕。随即,由结对高校组织的师生工作队、专家团队密集来到东源,深入开展服务工作。
广东工业大学组织专家团队在东源县铭镭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调研。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乡镇强化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建设美丽圩镇的基础性工作。9月中旬,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门组织建筑规划专家团到东源调研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并派出工作组进驻东源,运用专业技能优势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这是高校团队深入东源开展走访调研的缩影。
截至目前,结对高校已组织13批师生团队以及各行业专家团走访东源15个乡镇、35个村落、17个县职能部门、16家企业,通过多方交流座谈梳理发展堵点难题,明确工作思路,探索建立智力下乡、校地共建、陪伴式建设等机制。
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共建三方结合实际,按照“县域所需、高校所能”的原则,进一步研究谋划具体合作项目,初步形成了“双百行动”工作项目实施清单28项,为深入开展结对共建明确工作方向。
聚焦技术服务,推动创新项目转化落地
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是“双百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5月,东源县(广东工业大学)人才科创孵化飞地揭牌,搭建了东源与广东工业大学人才、技术、创新资源的双向交流通道,将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东源。在开展“双百行动”过程中,东源注重发挥高校人才技术支撑作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酒糟综合利用方案”示意图。
由广东工业大学“糟”财进宝实践队提出引入的“酒糟综合利用方案”,目前已在东源几家糯米酒厂逐步推广应用。该方案通过引入降血脂多肽提取技术,实现糯米酒酒糟综合化处理,能有效降低酒糟总体污染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经营利润。在骆湖镇、柳城镇的田地里,也示范应用了广东工业大学带来的“种膜直播技术”,以“车间”+“田间”种植理念,在车间把种子“放”在纸膜上实现种膜加工,然后在水稻种植期把种膜“铺”在稻田中,通过工业技术解决农业问题,实现精准播种。
村歌集体创作工作坊。
文艺赋能也是高校结对服务的重点方向。今年国庆当天,广东第一首村民集体创作的村歌《南园民谣》在仙塘镇红光村南园乡村大舞台完成首唱。《南园民谣》由广东工业大学发起,通过举办村歌集体创作工作坊开展田野调查,组织退休干部职工、企业乡贤、创业青年等村民共同参与创作,集中展现了古村历史文化、乡土风物、特色小吃等主题。其朗朗上口的曲调旋律和真实朴素的歌词也成功引起村民共鸣,迅速在村里传唱开来,成为宣传推介古村的全新载体。
[撰文]郭雨欢傅泽彪
[作者]郭雨欢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