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教育资讯

献礼百年校庆, 中山大学旧生物楼华丽变身!

康乐园的楼大多都是有故事的

中山大学南校园415栋也不例外

近日,南校园415栋完成了翻修改造

这栋历经岁月沧桑的红房子

焕然一新 重现昔日风采

让我们一起回顾

415栋生物楼的修复历程

走进这栋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

感受它独特的美与魅力

旧生物楼的“前世今生”

南校园415栋也被称作“旧生物楼”

上世纪五十年代

根据全国院系大调整部署

岭南大学生物学系

并入中山大学生物学系

生物学系跟随中山大学

从石牌校区迁往康乐村

上个世纪60年代初

南校园415栋生物楼建成

主要用作生物系的教学活动

“生物楼”因此得名

旧生物楼维修改造前

伴随着学院制教育改革

生物系发展为生命科学学院

上世纪九十年代校友捐赠学校修建

曾宪梓南北两栋教学楼

并逐渐成为生物学系日常使用的主要空间

陪伴中大生物系数十年的生物楼

成为师生们口中的“旧生物楼”

曾宪梓堂(现生命科学学院楼)

旧生物楼样式精美

有着水刷石雕饰、琉璃歇山、藤蔓纹样

被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列入历史风貌建筑名录

这栋建筑也见证了

近六十多年来中大的发展历程

承载着费鸿年、蒲蛰龙、陈焕镛、张宏达等

代代生物学系名家学者的科学精神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修复建筑

比你想象的更细致入微!

经历一甲子岁月

旧生物楼外部砖墙出现了风化现象

砖墙之间的水泥粘合力日益下降

原有的空心楼板和屋顶檩条产生破损

建筑防震及承重抗压能力下降

学校决定“修旧如旧”

尽可能保留建筑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本着传承历史记忆、保存历史工艺的精神

聘请专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团队

进行保护性翻修

杨东华副校长在施工现场

墙体加固

翻修历史风貌建筑的基本要求是

其外观不能改变

对于风化严重的外墙

采用同类型红砖制成砖粉补平

并重新勾缝

为外墙里侧和内墙穿上"铁马甲"

使墙壁更加厚实坚固,提高抗震能力

墙壁穿上“铁马甲”

同时对楼板进行翻修

采用碳纤维加固

极大提升了楼板的抗压能力

使用碳纤维加固楼板

屋顶加固

415栋旧生物楼屋顶

是中国传统的歇山顶

横脊两端装饰回纹

瓦当上雕刻藤蔓

最高举架达10米

为了完美修复

采用“上层搭三留七下层搭二留八”

的中国传统技法

砖瓦功夫中蕴含“绣花心思”

为了减轻重量

教室内部使用spc地板

保证楼板的强度与韧性

除此之外

楼内水电全部重新铺设

并新建卫生设施

卫生间及走廊均焕然一新达到整体美观的视觉效果

旧生物楼华丽变身~~~~~

我和旧生物楼的故事

生命科学学院原党委书记黄治河

生物楼是我大学梦起的地方。那是1966年初冬,我来到广州市。入住后第二天在六二三路乘25路公交车到中大总站,下车后,抬头看到的是中山大学校门。沿着校道走不远首先看到的一座宏伟的大楼——生物楼和优美的绿化树及草坪。当时心情非常激动,啊,这里环境条件这么好呀,心想:如果能到这里读书该多好啊!像做梦似的,时隔6年多的1973年初秋如愿以偿,来到中山大学生物楼就读生物系昆虫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在生物楼学习工作甚至还住了4年。真是与生物楼有不解之缘!在这里,不但学习文化专业知识,还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在这里,记载着无数代人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有无数精彩动人的故事,令人难以忘怀;在这里,一代代人薪火相传,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人才(院士、大学校长、科学家、企业家、管理者等等);这里,为生命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就拿我早期所在的昆虫学科来说,自己作为参与者与同事们一起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团结合作,总结、提炼、撰写各种申请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个喜讯传来:昆虫学获准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博士点;生物防治实验室获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里,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989年),广东省先进党支部(1986年)和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1991年)......

生命科学学院庞义教授

蒲蛰龙先生在指导昆虫人工饲料的研制(1973),后排左男一为庞义

美丽的中山大学康乐园,树木掩映,草坪茵茵。在靠近南大门不足二百米的西侧,有一栋碧瓦红砖的五层楼建筑,它就是:旧生物楼。旧生物楼落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与校园环境颇为协调。六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栋建筑,承载着多少生物学系师生的感情和回忆,我,就是其中一个。1965年,我从农村一所普通中学考进了中山大学,有幸成为生物系的一位大学生,就在这栋旧生物楼里,听老师讲课,做各种生物实验。从恩师那里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直到毕业留校任教。更幸运的是,我能成为蒲蛰龙先生的第一个博士生,在蒲先生的悉心指导下继续深造,做研究,在昆虫病理和生物防治领域有所作为,不负时代,不负年华。地下室西边的昆虫生态室、三楼的昆虫病理室、标本室、一楼东边的电镜室、二楼东边的图书馆……,至今历历在目,这里,是引领我通向科教之路的起点,留下我永生不灭的印记。

你是否也曾在旧生物楼学习?办公?

请在评论区留下你和旧生物楼的故事吧

415栋旧生物楼

修复现已全面竣工

这不仅是对

校园建筑的维护也是对中大历史文化的守护和传承

作为对百年校庆的一份珍贵献礼

“全新”的415栋

将继续陪伴中大人

迎接下一个新百年

文案:冯贤哲、宋沣羿、王颖珊

摄影:程轶松、王曦晨、杨玉冰、温林枫、郑芷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