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率先开展全市科普教育学分制试点区。
近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NeuroMaster脑科学人工智能挑战赛广东选拔赛在深圳市举行,光明学子喜获奖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光明区作为深圳的科技创新高地,锚定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高质量教育,同时以科创教育为“支点”,撬动光明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年4月,光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汉波曾表示,光明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优势,打造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从顶层设计、经费投入、实践基地建设、队伍建设、合作机制等多方发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光明区率先开展全市科普教育学分制试点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举办的第九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中,光明区教育局凭借科普教育学分制试点改革成果,成功斩获“最受欢迎教育实事年度奖”。扬帆起航,未来可期,光明教育正以建设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区为目标,走出一条科创教育发展的光明路径。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区
不久前,2023年光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中小学创客节开幕。创客节以“深植光明科学城,争做创新小达人”为主题,现场形式多样的赛项内容激发了青少年所谓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储备未来科技创新人才。
该创客节是光明区对外展示智慧教育、科普教育和创新教育新成果的重要平台之一,也是光明区特色科创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光明区都紧抓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聚焦人才这个“关键”,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以打造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区为目标,全面构建区域大科学教育体系,多措并举在教育“双减”中推动科学教育加法有效落地。
以顶层规划布局科创教育,光明教育健全科普工作机制,研制印发了《光明区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2022—2025年)》,该计划围绕“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品牌打造、活动组织、保障措施”等方面强化科技创新教育顶层设计,构建出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为实现多方协同育人,成立了光明区中小学科普教育学分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学校科普教育学分制工作小组,营造光明区全域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并且融合信息技术将科普活动过程可视化,塑造高质量科创发展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光明区全域科技创新教育资源科普化,光明教育实现阵地建设全面覆盖,夯实科创教育实践平台基础。光明区打造了20家圳蓝少年科创空间站,联合英特尔、腾讯等高校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共建15家共享创客实验室;依托虹桥自然教育中心等自然教育基地,发挥公园科普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等;完善基层科普服务模式,实现了校外科学教育赋能校内科学教育。队伍建设方面,邀请高校专家、企业导师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普及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师专项能力提升计划,中小学科技创新教师专业素养大幅提升。
探索“科学+基础教育融合”路径多措并举推动科创教育走深走实
开设创新课程激发学生科学探索兴趣,沉浸式参加科创赛事点亮学生“科技梦”,高质量开展科技活动周带学生体验“黑科技”产品……一个个新型特色教学空间完美勾勒出光明科创教育的新时代画卷。
创新特色育人模式“出圈”,赋能光明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光明区积极探索“科学+基础教育创新融合”新路径,构建了多维度、立体化的科教体系,在全市率先开展中小学科普学分制试点工作,探索校外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与校内科技创新教育有机结合的模式,满足中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成立了光明少年科学院和12所分院、43个研究所,选拔80名具有科学创新潜质和科创成绩突出的拔尖学生成为光明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开展深入前沿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并结合光明独有的大科学装置及科研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进一步探索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路径。
近年来,光明区推动科创教育走深走实,塑造科学教育品牌。常态化开展区校两级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每年通过全国科技活动周、深圳科普月等活动契机,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进校园、科学快车进校园等科普讲座和体验活动。连接全国各地的科学探索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科学小记者生命主题研学活动”等调查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全域科普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为光明学子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深化联动协同机制,发掘科学城专家资源,光明教育还面向中山大学(深圳)、深圳理工大学(筹)等科研院所和区内各部门各领域的院士、专家、博士等聘请100名以上的科普讲师;引进一批区外院士科学家,组建院士专家库,定期走进光明区各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分享交流,推动形成“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民参与共享”的工作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丰富多元的科技创新课程,能够培养学子更优秀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科创课程建设方面,光明教育创新出台《光明区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式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进学科教育与科创教育相融合;同时探索开展项目式学习,研发具有光明科学城特色的创新发明课程、人工智能社团课程等区域科技创新通识课程读本;鼓励学校开发具有光明元素的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将光明区打造成科普教育门类齐全的示范区。
光明学子在各大赛事频获大奖为深圳科创教育发展提供样本
院士、博士走进中小学校园开展科普讲座,与学生面对面分享交流,这样的场景在光明区学校中随处可见。
“小胶质细胞能被什么激活?”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林雨晨走进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为高一学生带来科学课程。盘活内部科研资源,家长也成为了科学教育的“富矿”,在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学生家长赖林是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教授,他走进学校为五年级孩子们讲解火箭的原理、结构……在光明科学城,学子享受着专属“成长福利”,光明区的创新科教协同路径,以具有高校背景的深圳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和中山大学附属深圳学校为试点,打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壁垒,两所试点学校举办“脑科学进校园”“博士课堂”等一系列科创教育品牌,让学子接触顶尖的科学大师、完善的科学创新课程。
2023年10月,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公布第二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含试点校)名单,光明区是广东省唯一获评地区,并实现了人工智能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全覆盖,科创教育成果显著。
在育人成果上,一大批光明拔尖创新青少年在各大赛事上崭露头角。在近日举办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NeuroMaster脑科学人工智能挑战赛广东选拔赛中,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和光明区秋硕小学分别斩获火星救援初中组冠军、季军和未来之城小学组季军。今年8月,在第十八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颁奖活动中,光明师生荣获两个“全省唯一”荣誉称号。近日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广东省赛决赛中,光明区高级中学两个项目荣获金奖,成为全市唯一获得两个金奖的学校。2022—2023年度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中,光明学子共获得金奖3项、银奖8项、铜奖13项。
除此之外,在第二十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中,光明区荣获一等奖9项,凤凰城实验学校学子发明的“移动式扫码购物车”夺得发明创新类全省中小学冠军。在2023年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中,光明区中小学生夺得7项金奖,名列全市各区第一。近四年,光明学子在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中获21金21银,在国内主流赛事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429个、省级2233个、市级3316个。如今,光明学子在科创赛事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奖收割机”。
深圳是中国的创新之都,科技创新教育成为深圳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光明教育始终将教育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底气”,用心谱写“科技·生态·幸福”的育人新篇章,未来将继续推进科学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科教协同”构建教育高质量新体系,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区,为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光明”智慧。
文:何思敏明媛谢婷婷
制版:董淑云邹虹香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