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教育资讯

2002年, 我大学毕业后来广东, 被中介骗100块, 侥幸入职大公司

2002年,我从湖南老家的一所不知名大专毕业,好歹也算混了个“大学生”的名头。

可惜,这时候的大学已经不包分配了,毕业就失业就是我面对的无奈。老家那个农村,显然容不下我这个“高级知识分子”,唯一的出路就是来广东打工。

背着个小背包,装了几件换洗衣服,我用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离开了家,离开了湖南,来到了广东的东莞。

这也是那年代的热门去处,毕竟,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尽管进入了新世纪,但对内地人来说,这里依然是最有前途的热土。

但不可否认的是,到了新世纪,对寻找工作的人来说,已经不是早期的黄金阶段了。工厂对于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求职的人太多就日趋饱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种只要是个人都有人抢着要的场面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出来之前,我对自己的大专文凭还有点自信,毕竟在老家村里,我也算得上是同龄人里的翘楚。可真的到了广东才发现,一张可怜的大专文凭,未必就能成为你顺利找到工作的敲门砖。

我的第一站是东莞南城的西平,有个老乡在这里有几年时间了。我在他的出租屋里住了三天,白天出去找工作,晚上回租房睡觉,每天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这三天里,听很多也在找工作的人说,东莞南城这一带工厂不多,虎门长安才遍地工厂,找工作更容易一些。

于是,我便告别了老乡,一个人来到了虎门的北栅。这一回有了点经验,下车后没有到处瞎逛,反倒是先找了一间便宜还算清净的房间租了下来,有了住的地方就有了长远打算,慢慢再找工作。

在北栅的第二天,我就去了北栅的人才市场。不去不知道,去了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没工作?一栋三层的大楼,每一层都有好几千平米,里面挤满了前来求职的人。

有和我一样学生模样的人,也有年龄较大的老实人——一眼看出他们也是刚从老家出来的,在到广东之前就是种地的人。

脸上朴素的笑容,虽然有点憔悴,却看不到半点焦虑,这或许就是那年代人身上最常见的神情。

在人才市场交了一百块钱,人家直接开了一张所谓的介绍信给我,让我去厂里报到。我看了看介绍信,一家水泥制品厂,地址就在虎门的小捷窖,也就没有拒绝。和我一起的还有两个40岁的男人,一眼看去也是刚才内的出来的。

两个大叔很热情地邀请我一起去,他们说得很直白,说自己不认识路,有你这个读书人带路就容易找到地。人家看上去不像坏人,我也乐得有两个同伴壮胆,很爽快地带着他俩出发了。

从北栅坐摩托车去小捷窖并不太远,八块钱的摩的费,两个大叔共乘一辆还只收了十块钱。

摩托车把我们送到一个山窝窝里,四周都还是水田,中间孤零零一个院子,门口挂着介绍信上的厂名,我就知道,顺利找到了上班的地方。

我们三个走到打开的铁门口,马上就有人过来问,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说着塑料普通话,勉强听出是在问我们干嘛。我们拿出人才市场的介绍信给他,他接过去看也没看,就挥手让我们进厂去了。

院子中间摆着好多振动台,旁边就是一大堆水泥砂卵石混凝土,这不就是我们老家制作水泥砖吗?

我的心情马上就掉到谷底,门卫老头让我们试试看,如果自己感觉能做就留下来,不行就走人。

两个大叔兴高采烈地拿起鉄锹,铲着地上的混凝土放在振动台上的铁匣子里,我再也没有心情看下去,更别说有试工的心情了,背着袋子掉头就走。

两个大叔看我要走,赶紧放下手里的东西跑过来和我说话,说他们觉得能做,但看你戴着眼镜就像个先生,干这个肯定太糟蹋人,不如回去让人家另外给你找一个厂。

就这样,两个大叔留下了,甚至连工价和待遇啥情况都没有问。我却又原路返回,因为太偏僻,步行走出来老远才拦到一辆摩托车,好歹又回到了人才市场。

可人家根本不搭理我,说已经给你介绍了工厂,是你自己的原因不干,想要再介绍一个厂就得另外交钱,看在你刚交过钱的份上,这一次就半价。

我忍无可忍,才知道这么大一个人才市场也这么不靠谱,也瞬间对他说的“半价”失去任何兴趣,把那张介绍信拍在他桌子上就走了。

奔波了一天,花了一百块钱介绍费不说,还另加十六块摩托车,却还是没有找到工作,一时间心里沮丧到了极点。

从北栅人才市场回自己租房的路上,我没有选择坐摩托车而是步行,倒不是有兴趣看看路边的风景,更多还是为了省钱。

走着走着,大概走到北栅市场附近吧,前面一男一女一边走一边在说话,声音也挺大的,一不小心就被我听到了。大概是说广隆集团明天招工,我们要早点去,如果能进广隆集团那就发达了。

虽然我那时候还不知道广隆集团是什么,但招工的信息却是我最关注的,听到他们在说话,虽然没有胆子去问他们广隆集团在哪里,但心里暗暗有了个打算。

没来得及回家,我就在北栅找了间网吧,很快就找到了广隆集团的资料。原来是一家大型的玩具公司,总部就在北栅,在深圳广州都有分厂,虎门总厂主要负责生产婴幼儿的玩具用品,也有一些婴儿车、奶瓶什么的。

下面的评价也几乎全是好评,什么工资高环境好,每个月还有三天假什么的,看得我心痒痒的,赶紧拿起笔把地址记在本子上,看着一个小时的时间到了就下机回租房了。

当天晚上,我就盘算了明天怎么去面试的事,主要就是设想一下面试官会提些什么问题,自己该怎么回答之类。

可第二天6点半赶到广隆门口才发现,自己还是很傻很天真。我已经算是来得够早了吧,可门口已经是人山人海了,看上去都是找工作的人,这才担心自己能不能面试上的问题了。

在门口站了一个多小时,陆续听到身旁有人在议论,这一回广隆只招100个人,可这门口随便都是几千人,招收比率太低,真不知道哪些人运气好能够进去。

八点半准时有十几个男女从厂里走到门口,一字排开后,中间那个女人应该是人事主管,站在一张桌子上打量了一阵门口的人群,又回过头去议论了一阵,最后拿着一个电喇叭喊了起来。

女主管的话很简单,今天招收100个普工,门口这么多人肯定不能一一面试,先按文凭分成三个方阵,大专以上的站最右边,高中和中专以上的中间,其它站左边。

门口的人堆马上就自动分成三部分,我不出意外地站在最右边,看了一下,大概有十五六个人的样子,还只有我一个男的,弄得我既有点害羞,也有点窃喜。

而中间一部分是人数最多的,黑压压一大群但还算安静,左边那边人不少却是闹哄哄的。分明听到大家在说,看样子,我们这些初中生没有希望了。

最先面试的是我们这十几个人,依次检查了我们的身份证和毕业证,竟然也刷掉了4个。据说其中三个是假文凭,还有一个却连自己的身份证都说不出来,面试官说他这大学不知道怎么读出来的,还是回去“深造”几年再来工作。

在我们做面试题的同时,外面高中一部分开始热闹了,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文凭,总得有个法子快速筛选。

面试官便让大家分散开来在地上做俯卧撑,男的50个,女的30个,做不完的自己走人。这样一来又去掉了一大部分,门口最终还有三四百人的样子。

我的面试题很快就交上去,十来个人的试卷审查也快,最后又刷掉一个女的,只剩下九个人算是通过了。

外面后来是怎么结束的我不大清楚,我们九个被带到写字楼办好了入职手续,但工种还是组装部的普通组装工。

整个组装部又分成三个班别,每个班都有一个班长,看上去威风凛凛,管理着下面400多号人。

每个班又分成四五个小组,大概十几个人一个组的样子,虽然也有组长,却也要一起干活,就是每个月有五十块钱的额外补贴。

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分在童车车间,就是把散装的零件组装起来,最后用塑料袋子罩着,移交给包装部。因为是一起进来的,彼此心里都有点“同年”的感觉,自觉不自觉地有种抱团取暖的思想。

那个女孩子叫阿嫦,贵州人,也是大专毕业第一次出门,一直弄不明白,自己费了这么大力气进了传说中的好厂,却还是做这些普通的工作呢?

心理有点不平衡,做起事来就经常出错,一出错就会被班长呵斥。弄得阿嫦经常泪眼婆娑,班长看到她哭似乎也心有不忍,就这么周而复始。

后来很久才知道,我和阿嫦是全车间里唯二的两个大学生,在来之前已经在车间里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老员工们都是初中生顶多也是高中文化,都想着大学生一个顶几个呢,如今看我们一动手就出糗,心里应该对我们很不屑,大有见面不如闻名的感觉。

就那么了一个多月,在我的劝慰下,遇到阿嫦需要返工的时候,我就会、也只有我会去帮她一下。再加上对车间的流程熟练了,主要是心态也平常下来,阿嫦也就慢慢正常了。

和老员工们混熟了,大家对我们的态度也和善了不少,至少不会有事没事抱着看笑话的眼光,班长对我们也客气了许多。

后来才知道,我们那一“届”进来的十几个大学生,被公司当成储备干部培养,一开始不告诉你们,就是想看你们真正的本事。

我这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种干一行精一行的心态,尽管是再简单不过的组装工作,我也反复在操作中琢磨。琢磨如何才能更快地完成,怎么才可以避免出错,也愿意把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心得和老员工们分享。

因为是计件的工资,功效高了就意味着收入多。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我们小组所有人的工资就到了整个组装部的前列。

组装部长很高兴,还亲自来车间和我们小组总结经验,得知是我这个新来的带着大家做出的成绩,虽然只是口头上勉励了几句,但临走时还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我几眼。

我继续保持着这种作风,广隆公司是一家港资上市企业,现场管理上相对比较规范。我和阿嫦在现场做了半年多的组装工,随后就被调到组装部的办公室,帮着部长管理一些日常的生产品质问题。

这时候,阿嫦学的工程管理有了用武之地,很快就表现出不错的适应能力。一年多吧,阿嫦顺利进入了广隆的工程部,协助管理全公司的生产进度安排。

阿嫦临走时显得有点恋恋不舍,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到了一丝依恋,就那么水到渠成,我们成了恋人。

只是广隆的厂区实在太大,从我们组装部去工程部都需要骑自行车,忙起来就是昏天黑地的,上班时间几乎见不到面。

第二年、也就是2004年年中,我在广隆满了两年,按照公司的规定有一次内部员工晋升自荐的通道。

我报了名参加了考试,很轻松地进入了公司的品质保证部门,开始负责维护质量体系和运行。

一转眼,我在广隆工作了八年,在这里,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终于成长为生产企业的中级管理人员,也积累了不少的职场经验。

更难得的是遇到了自己心爱的人,我和阿嫦在2008年结婚了。

在广隆干满了八年,时间已经到了2010年年中,我认为玩具行业的发展几乎到了天花板了,便跳槽到了深圳,在龙岗的一家电子公司继续做品质管理,这一干又是十来年。

回想自己刚到广东时的青涩,到如今也算得上职场老手。这二十年来的经历,辛酸固然有之,但更多还是一种荣幸。

每个职场人都需要机遇,也都会遇到机遇,关键是我们能否抓住机遇。抓住了,你就能成功,错失了,或许就只能抱憾终身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