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成为惠州职业教育领域的开年热词。日前,惠州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教联合体在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成立。这个由政府部门、产业园区、企业、学校、行业协会等多方共建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惠州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出的新招、实招。依托“政园企校行”多方共建,惠州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教联合体将整合多方育人资源,面向区域主导产业,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联动,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为区域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南方日报记者谢志清通讯员李超怀
搭建平台
为产业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的“一体两翼”中的“两翼”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载体。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今年1月,在广东省教育厅、惠州市教育局指导下,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三方牵头,联合100多家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协会等组建了惠州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教联合体。
按照合作规划,惠州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教联合体将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联合体各类主体深入合作,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服务“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等。
近年来,惠州加快建设“2+1”现代产业集群和“3+7”工业园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链式发展的强劲势头。惠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将依托产业强、教育兴、人才广的基础和优势,把产教联合体这个“试验田”打造成为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田”,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成为惠州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更加突出产业对教育的牵引。”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杨洋表示,以前产教融合更多是企业和学校参与,这次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都加入了合作圈,体现了多元协同育人的特点。作为牵头的职业院校,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将依托联合体这一平台,建设“金专业”“金课程”“金师资”,整合全校的专业资源服务电子信息产业的前端、中端和后端,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联合体的牵头单位之一。共建特色专业、开设订单班、共建产业学院,这几年TCL与惠州职业(技工)院校的合作步伐也在提速。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教融合中心主任王敏表示,随着制造业不断转型发展,企业对初级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依托联合体这一新平台,企业可以将用人需求快速高效地反馈给职业院校,增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适用性,破解人才周期性难题。此外,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可以开放实训场地等资源,实现多方共建、共享、共赢。
寻求突破
建立长效机制推进产教融合
多方赋能产教融合,有望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的动能。除了“政园企校行”共建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牵头成立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粤港澳大湾区康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及惠健康托育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也于今年1月宣告成立。
近年来,惠州职业教育领域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脚步不断向前。作为惠州制造业领域的知名企业,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合作,通过开设订单班实行人才培养前置,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利元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订单班实行“双元制”教学,利元亨的优秀工程师到学院开展嵌入式教学,学生上课期间就能接触到企业文化,学校老师也可以到企业跟岗参与实训。此外,利元亨还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学生可以到企业试岗,由专业的工程师指导。2020年至今通过这种方式已培养超过100名稳定性高、成长性好的优秀技工。
先行先试的探索虽然为职业教育发展添了一把火,但惠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仍然有待提升。在今年的惠州市两会上,有教育界人士呼吁尽快出台产教融合推进机制,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支撑,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区别于普通教育,多元办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二级巡视员刘杰在惠州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上提出,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要多方发力,政府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学校要办有价值的职业教育,企业要与学校合作培养高质量的员工。
在刘杰看来,如何调动各方主体的积极性是产教融合的难点。他认为,地方发展职业教育要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要依法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动员更多一线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科研。
惠州将如何为产教融合提供更多政策支撑?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出台惠州市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立“惠州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向政府申请设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争取为参与企业提供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为职业院校争取专业建设专项扶持资金,为产业学院的企业科技人员、在职教师等提供更多支持政策。
■观察眼
以产教融合为引擎
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职业教育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产教融合是必经之路。惠州产业土壤肥沃,可以依托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发挥“头雁效应”,将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新亮点、新引擎。
近年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被摆在突出位置,国家接连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在此过程中,有的院校抓住机遇,瞄准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品牌和特色。一部分学校由于办学理念落后,发展滞后,面临生存危机。
同个职业学校的不同专业也存在相似的情形,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越办越“香”,需求减少的专业则越办越吃力。面对现实问题,呼吁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多。
目前惠州全市有高职院校4所、中职学校23所,设有87个高职专业、76个中职专业,其中6个省级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在建),分别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护理、药学专业群;有3个中职高水平专业群(在建),分别是电子商务、计算机平面设计、会计事务,有15个省“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点(含在建)。
从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分布可以看出,专业建设与惠州主导产业的匹配度仍有提升空间。一个地方的职业教育总量、结构应与当地产业需求匹配,二者相互交融、互为支撑,才能实现良性互动。
借助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春风,惠州可以系统梳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家底,聚焦地方产业所需,加大对重点特色专业的科学扶持力度。地方职业院校办学可以不必追求“大而全”,可以朝着“精而特”方向发展,办出品位和特色。
发力教育改革的同时还要关注的是,当前惠州很多职业院校仍面临运营困难,不少学校实习教学条件欠缺,有些规模小的中职学校实训设备投入不足。惠州还需要全力解决中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达标问题,逐步解决公办中高职院校日常运营困难,审慎解决民办中职学校教育用地问题等。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惠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