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 > 高考

46名高考状元背后的共性: 学霸养成, 小学阶段开始就在“拼父母”

随着高考成绩的出炉,学霸们欢呼雀跃,而学渣们个个愁眉苦脸不说,还可能与大学失之交臂。

学霸们是如何养成的呢?学霸们的父母又是如何培养的呢?有媒体采访了近几年来的全国46名高考状元,发现这些状元们的家庭教育都非常相似,学霸的养成也是有迹可循的。

“人才魔术师”蔡笑晚在谈到孩子时,说道:“孩子是自己的,父母不关心,就没人关心”

对于孩子的成才,他直言:“孩子的智商相差无几,家长能否在小学阶段给予正确的引导,是孩子能否成才的关键。”

01小学阶段打好“地基”,未来才能铸就“高楼”‍

如果把孩子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学习,比作建造一幢高楼,那小学阶段就犹如打地基,若地基都筑不牢,又如何建造高楼呢?

来自重庆的谢欣颖,凭借726分的高考成绩,一举夺得了市状元。当媒体采访其父母“女儿是如何培养的”?

谢爸爸一句“根本没培养过”,让在场的人尤为吃惊。但谢爸爸口中的“没有培养”,并非两手一摊、静待花开。

在后来的采访中,谢爸爸讲述道:女儿很喜欢看书,从1岁多时,我们就买了很多绘本,引导孩子看图;后来识字后,就会鼓励她自主阅读。上小学后,谢欣颖就爱上了阅读,而且读得非常快。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从女儿5岁时,就带她练钢琴。

来自广西的状元杨晨煜,在高考中获得了730分的高分,并创下了广西自恢复高考以来最高分的记录。当网友们感叹这样的孩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时,杨妈妈说道: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父母要帮助孩子培养好。监督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只要小时候习惯养好了,后面的学习之路才好走”。

据杨妈妈透露:孩子整个小学阶段,她跟丈夫几乎取消了所有的约会、应酬;儿子在家时,全家几乎都是在看书。

仔细看谢爸爸与杨妈妈的采访,文文爸发现,状元们的学习虽不可复制,但是有迹可循的,正如杨妈妈所说:孩子小时候定型了,后面的路就好走了。换而言之:在小学阶段打好了“地基”,未来才能铸就“高楼”

总而言之,每一个学霸都不是横空出世的,都是父母在背后奋力托举的结果

02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分析状元学霸们的共同特征,几乎都是爱看书、爱阅读的孩子。高考状元彭妃珊,就是一个非常爱阅读的女孩,她直言:平时上学没时间阅读,但只要一放假,自己就会抓紧时间阅读,阅读书籍不限,经典名著、人文历史、科幻小说等都会读

据了解,她之所以爱阅读,跟父母的悉心培养分不开。从她2岁起,父母就会给她读绘本;待他识字后,父母就会陪着她一起读书。在她上小学3年级时,她就已经读过1000余本书。

在父母的影响下,彭妃珊将读书的习惯刻入了骨子里,只要一天不读书,就会浑身不舒服

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彭妃珊的理解能力、记忆力与表达能力,远胜于同龄孩子。而阅读过的书籍,不仅让她收获了知识、拓宽了眼界,还建立起了学习各科知识的底层逻辑。

或许正是长年累月的阅读,让她慢慢与同龄孩子拉开了差距,悄悄地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03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养成习惯性自律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养成习惯性自律,对于孩子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说道:“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主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方法”

仔细看46位高考状元的相关报道,你就会发现,他们中不止一位提到专注力与自律,一旦制定了计划,就会坚持完成。

安徽省状元王杜宸,不仅是高考状元,也是当地的中考状元。之所以他能两次拔得头筹,跟他的专注力与习惯性自律分不开。

他在采访中提到:“他不喜欢玩手机,也不喜欢打游戏,喜欢钻研数学,只要有新发现就特别有成就感”,他认为:数学就是一种美学。

江苏省状元王雅迪,也跟王杜宸一样,认为自己成为学霸的关键,就是对待学习拥有全神贯注的专注力与习惯性的自律。

其实,状元学霸们不一定个个都天资聪颖,更多的是在学习上,他们比别人更专注、更投入

04学霸的养成,从小学阶段就在“拼父母”

优秀的父母都是相似的,不优秀的父母各有各的理由。湖北省状元唐楚玥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更有效率,每天坚持带孩子运动锻炼3次,365天风雨无阻。

广西状元杨晨煜的妈妈,更是放弃了所有的约会与应酬,在家专心陪伴儿子学习......

因此,每一个学霸孩子的横空出世,都是有迹可循的,他的根,在家;他的因,在父母。一对有格局、重教育的父母,真的能胜过100个好老师

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能否成才,受父母影响重大。

声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