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几天前,一则时长仅三秒的小视频火了。
视频中可以看到一个穿着校服的男生将一位看起来年纪比较大的女性压在床上,正在做着什么不可描述的事情。
这则视频最先是被上传到某地区五中的表白墙上的。
学生们看到后便在班级群里展开了热烈讨论,纷纷猜测这是哪个学生把老师给拿下了。
视频中的男生穿着校服又满脸稚嫩,确实有学生的气质;
而他身下的女人尽管扭头避开了镜头,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她的年纪似乎要比男生大上许多。
再加上视频的发布者为其配上了“我看你刑”这样意有所指的文字,
似乎这就像是学生们讨论的那样——这是一则专属于女教师与男学生桃色视频。
除了看好戏的,也有人觉得这样的行为太过于“不小心”,做着这样违背道德的苟且之事,居然还让别人在一旁围观。
视频火出圈后,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又将该视频同步到了学校贴吧上,瞬间又将贴吧引燃。
不同于学校表白墙几乎都是在校学生,贴吧里还有许多社会人士。
视频发出后,网友们都像是嗅到了猎物味道的猛兽,从四面八方一拥而上:
听说贵校师生很会玩?
求原版视频!
可就当他们满怀好奇去观摩原视频时,却发现表白墙被封,视频也已经被删了。
事情到此也就再没有了后续,视频中的两位当事人是否真的如网友所说是女教师和男学生我们也无从得知。
只是无风不起浪,即使是流言蜚语也总会有借以参考的对象。
女教师和男学生,明明一个是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崇高职业,一个是应该好好读书、奋发图强的祖国花朵,
这样的两个对象,怎么就变成了大家在色 情视频中的臆想主角?
究其原因,也就是前有借鉴之师了吧。
2007年9月27日下午,一场悲剧正在初秋的阳光下酝酿。
刚刚升入高三的男学生何小历被同班同学孟超捅死在家中,背后两刀,胸前三道,现场格外凄惨,就连地砖缝里都浸满了鲜血。
高中生杀人已是让人惊掉脑袋的大新闻,没想到的是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更是让人乍舌——这居然是两位男学生为了争夺同一个女人而引发的。
而那个女人,正是他们的老师,他们的班主任——王永丽。
王永丽,1963年出生,本科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
刚毕业的她就凭着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进入贵州当地的重点高中——贵州六中教书。
业务能力极强的她入校后可谓是平步青云:
不仅连续做了15年的班主任还先后被评为校级先进个人、校优秀党员和市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这也为她实施之后的一场“阴谋”奠定了基础。
虽说事业上王永丽名利双收,但是自己的感情生活确实过得一团糟糕。
王永丽工作几年后便结了婚,但是由于她本身性格有些怪异,生性多疑敏感还带着点强势,偶尔却又表现得无比温柔,
如此的反复无常下,前夫终于在结婚的第五个年头和她离了婚。
32岁的王永丽也就变成了一位单亲妈妈,与儿子相依为命。
饱受内心欲望煎熬的王永丽很快又和自己的初中同学结了婚。
但是这位新婚丈夫工作太忙且常常需要出差,与王永丽也是聚少离多。
内心的寂寞无法派遣,王永丽便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生身上。
她待学生温柔随和,相比其他老师的严厉,她则是和学生们打成了一片。
也正是因为她待人亲切又没有架子,作为15班班主任的王永丽备受自己班里学生的欢迎。
在百度贵州六中贴吧里,还一度被称为“最开放的老师”,很多学生都“没大没小”地直接称呼她“老王”。
而在这群学生中,孟超显得格外特别。
孟超是在高二分班后才转到王永丽班上的。
15班是贵州六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班级,代称“贵族班”。
这个班里的学生大多是成绩不太好但是家庭条件非富即贵的富家子弟。
孟超也不例外。
他的父亲是贵阳市建设厅的中层干部,给了他非凡的物质条件。
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本该是幸福的,但是孟超的父母在他三岁时就离异了。
为了照顾好他,孟超的父亲没有选择再婚,而是独自一人抚养孩子。
也正是这样的选择让孟超从小就没有体会过母爱,导致他对母爱的渴望异常强烈。
而王永丽的到来,恰巧弥补了孟超那缺席14年的“母爱”。
王永丽和孟超合影
王永丽对这位在单亲家庭长大的男学生格外上心,不仅在学业上对他谆谆教导,生活上也是处处给予关心。
孟超也被这个长相温婉,举止大方的女老师深深吸引,对她产生了别样的依赖。
一次偶然的机会,孟超在教室打牌严重违反了班级纪律,王永丽非常生气。
见一贯温和的王老师竟被自己气到发火,孟超慌了,当天晚上就打电话给她道歉。
谁知,电话那头并没有传来愤怒的咆哮,有的只是王永丽的娇嗔:
谁还在生你的气啊~
听到这句话,孟超的心都软了。
之后,王永丽和孟超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两人开始无话不说:学校、同学、家庭,甚至是男女关系。
这层暧昧关系,终于在一通电话里被戳破了。
2007年3月,学校组织了一次野外工训。
王永丽和孟超合照
一天训练结束后,孟超在树林里遇到了前来散步的王永丽。
王永丽穿着一身黑色蕾丝长裙,一颦一笑间尽显成熟女性的魅力。
想到了前天晚上自己和王老师互发的信息——“想你”、“130(网络用语,“我想你”或“要想你”的意思)”,孟超对王永丽的情感彻底爆发了。
他轻轻搂住了王永丽的腰,向她诉说着自己的爱意。
王永丽似乎并不惊讶,只是默默地说了一句:
"超,这样有点过了。"
却也没有拒绝他印在自己脸上的吻。
孟超本以为他和王永丽的关系也就止步于此,却没想到工训结束的当天晚上接到了王永丽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的是王永丽的哭声。
她一边哭一边问他有没有安全到家,大包小包是否拿好,其它再没有多言。
出于对王永丽的担心,孟超直接打车来到了王永丽家中。
见到孟超的王永丽仍然大哭不止,在孟超的询问下才说出了她对孟超那违背道德的“感情”——她爱上他了,但是碍于世俗,她不得不克制。
听到王永丽有着和自己一样的感情,孟超内心一颤,紧紧地拥住了她。
两人也终于在那晚打破了“世俗”,在王永丽似是而非的“拒绝”下有了肌肤之亲。
日剧《魔女的条件》剧照
而后的日子孟超过得十分“滋润”。
他喊王永丽“心儿”,她唤他“超”。
孟超假借补课的名义,每周三、周五放学后都会去王永丽的家里和她亲热,有时候甚至会在早上跑到王永丽家中,在上课前与她温存一番。
但是,基本上每次的约会都是王永丽提前通过短信告知他的。
孟超不疑有他,只觉得这是老师在减少自己的负担,不想让自己为这样的禁忌约会劳心。
可他不知道的是,王永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还有另一个男学生要“照顾”。
合理规划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日剧《魔女的条件》剧照
另一个男学生就是何小厉,同样也是缺少母亲关爱的孩子。
而且他“上位”的时间远比孟超要早得多,早在2006年的3月,他就已经和王永丽确定了“恋爱关系”。
即使是在和孟浩在一起之后,王永丽也并没有结束与何小厉的这段关系,两人之间的短信来往依旧火热而又殷切:
王永丽:“猪儿阿厉我这里满床都是你的气息好想你噢……好想抱着你疼爱着你再看你入眠想你想你想你。”
王永丽:“无论你需不需要愿不愿意相不相信在不在乎我不会放弃我的承诺我爱你一辈子比永远多一天。”
何小厉:“晚安阿丽,睡个好觉。我爱你一辈子,比永远多一天!亲爱的等待明天的到来吧,因为明天我会比今天更爱你。”
王永丽原以为自己可以完美地周旋在这两个男人中间,不露破绽。
但纸总归包不住火,这段在王永丽精心经营下秘密进行的三角恋终于在一天早上漏出了破绽。
那天早上,孟超可能是太过想念王永丽的怀抱,在没有王永丽的“传唤”下就自己来到了王永丽家楼下。
谁知,这一去正好看到了从王永丽家出来的同班同学何小厉。
震惊气愤的情绪涌上心头,孟超在何小厉离开后便到王永丽家中质问她这是怎么一回事。
日剧《魔女的条件》剧照
眼见事情败露的王永丽有一瞬的慌张,但她很快就镇定下来,想到了一个“两全”的计划。
也正是这个计划,毁掉了这两个年轻人的一生。
王永丽骗孟超说是何小厉在纠缠他,她虽然和他交往过但是已经没有感觉了。
而在何小厉这边就颠倒说辞,说是孟超在追求她,她虽并不喜欢,但碍于师生身份只好不得已与之周旋。
听到自己的“爱人”有着这样的苦恼,青春期男生的热血瞬间被点燃。
两个少年都深信这些一面之辞,在王永丽的耳旁风下,原本关系不错的同窗最终为了自己的情人彻底反目!
最后在王永丽告诉他“何小厉威胁我说不要和你来往,不然他会把我们之间的苟且之事发到网上”后,孟超终于忍不住了。
2007年9月27日的下午,孟超带着一把长达30厘米的尖刀去了何小厉家,在争吵之中将他残忍杀害了。
那天他刚过完18岁的生日,所以最终也依法被判处了死刑。
耐人寻味的是,最应该对整个事件负责的王永丽,仅被贵州六中开除,从此杳无音讯。
纵观两起案例,“女老师”都是罪魁祸首。
无他,因为她们是成年人,更是老师。
就算不用强,老师想操控学生,也未必是什么难事。
传统观念觉得男孩是安全的,但别以为男学生就不会遭到侵害。
纪录片《男性性侵·打破沉默》提到:性侵案中,男性受害者占比约为1/6,每个小时约有8名男性遭遇性侵。
记录片里有句话说:
男孩受到的侵害往往不被重视,或者被隐瞒了。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的懵懂时期,男学生更是如此,对异性有着最原始的好感和冲动。
他们最多的时间便是花在了学校里,用在了课堂上,与之朝夕相处的就是同学和老师。
他们缺少对人性丑恶的洞悉,与对危险的认知和防范。
而老师不仅有作为成年人,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积累的经验和阅历,还有得天独厚的身份优势所带来的权威。
在这样的身份差距下,想利用学生对自己的敬畏,逾越道德的鸿沟,一步步发展出出畸形的关系,难度并不算高。
以至于很多未成年人,直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侵犯了。
日剧《L礼香的真实》剧照
所以说,但凡是老师与学生发生暧昧关系,基本就可以判断为老师方应承担大部分的责任。
而且他们的行为,远比想象中更加卑鄙。
社会学家认为,这样的行为除了犯罪本身,还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严重的时候足以打破整个社会对于教师群体,甚至教育的信任。
学校永远不是一个只关乎学习的地方,老师当然不是能教出好成绩就万事大吉。
学校也是保护学生和教会学生保护自己的地方。
教师本来应该是社会中除了家长之外,容易发现孩子被虐待、性侵的“救星”。
而不是施害者,更不应该助纣为虐。
可我们看到的却是不断发生的教师性侵案,以及逃离应有惩罚的加害者。
他们不断践踏公众的信任,不断挑战道德的底线。
这种人已经不是“不配当老师”的问题,而是“不配当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