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 > 教育资讯

贵州“最美大学生”|沈燕: 科创展青春风采, 描绘化工梦想蓝图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停下前进的步伐,就意味着你在落后;踏实,细心,耐心,一直是我学习和工作的准则,”沈燕是获得贵州省“最美大学生”称号中年龄最小的贵大学子。踏实、细心、耐心,这6个字是她凭借自身努力换来的“财富”,更是她在贵州大学学有所长,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追求的体现。

沈燕,女,汉族,共青团员,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2022级中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三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国赛特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省赛金奖(高教主赛道冠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学院二区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发表论文(IF=7.2)。

兴趣源自认识与热爱

沈燕与化学的结缘,源自初中化学课上的一场小实验,那是她第一次亲眼看到神奇的化学反应:熄灭的木条在空气中只有点点火星,在氧气中则可以燃烧起来。那一株株跳跃着的小火苗,不仅点燃了熄灭的木条,更点燃了沈燕内心对化学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化学是一门充满哲理的学科,也是一门奇妙而又浪漫的学科。”带着这样的憧憬,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沈燕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化学相关的化工专业。

进入大学后,沈燕埋下的化学种子很快就萌发了。她迅速在化工专业研究方向上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主动联系专业领域的导师,在实验室里开展实验项目的研究,“有目标和意义的青春是值得奋斗的。”沈燕说。

灵感源自专注与积累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且新奇的科研思路,再高超的技术,再灵活的头脑也无法落到实处。在大量阅读书籍文献后,沈燕发现国内在电催化剂的开发方面存在成本较高、产率较低的问题,开发能够替代贵金属族优异性能的廉价、丰富、高效、高度环保的电催化剂至关重要。

“但是要取代贵金属作为电催化剂,最好进行一些表面改性以及结构和组成优化,以增加反应的活性位点数,可这会导致低过电位,加速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电荷转移,并提高所需环境中的稳定性。”沈燕说,“因此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和合成程序对材料的催化活性起着关键作用。”

在摸索过程中,沈燕不断地进行构思、假设和验证,又不停地推翻自己的设想。她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不论做什么事情,让身体与思维一直围绕自己的专业处于激活状态,才能透过外在弄清本质。”多看交叉学科的杂志,多实验、多动手,这是沈燕学习实践的秘诀。

经验源自失败与总结

灵感迸发只是迈出了科研中关键的一小步,距离最终一篇论文的落地还有许多困难。起初,实验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有关催化剂的研究实验中,实验结果总是与设想大相径庭。“电极材料表面积细微的差异会导致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及传质距离的变化。”一次次的失败,使沈燕信心受挫。

“我不明白是自己在实验操作上不够严谨,还是实验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命题。但是,放弃这两个字从来没有在我心中出现。”她说,“只有稳扎稳打,从实验本质出发,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寻新的方向,才能将成功收入囊中。”带着这样的心态,她终于在科研上闯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她的论文被省级化工类期刊接收,并以独立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学院二区期刊发表论文。

在科研上取得一定成果后,沈燕选择登上竞赛的舞台,让自己的创意被更多人看到。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分秒必争的态度使沈燕及其团队获得了3项国家级竞赛奖项。“在各大赛事的备战中,我学会了如何以正确的态度与方法解决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对题目进行拆分、模拟、尝试、思考,即使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也能从中获取很多经验。”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同时我也并不聪明。但是一步一个脚印,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总能收获成绩。”对于未来,沈燕充满期待,她希望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失败是常见的,牢记失败的教训,才能获得成功。永远不要放弃学习,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这句话送给我自己,也送给每一个在科研路上的同学。”(史鉴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