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 > 教育资讯

看贵州“特殊”课堂如何为残疾人“铺路搭桥”

陈洁泉

鲜有书声琅琅,但不乏书香致远齐奋进的朝气身影——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给人这样的“初印象”。

作为贵州省内第一所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全省特殊职业教育的“拓荒者”:从2016年成立之初的首批80名学员,到如今全校在籍学生数958人,用心、用情、用智的特殊教育持续探索赋能着残障孩子成长成才。

走进、贴近、融入这一个个“特殊”课堂,便能将这里近十年的特殊教育实践成效具象化。

一堂素描课,“无声”胜有声——

伴随“叮铃铃”的上课铃声,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师王罡的素描课就开始了。不一样的是,这个课堂全程“无声”。

原来,这堂课的老师和学生皆有听力障碍。如此特殊的课堂如何开展教学?一笔一划、一言一行皆是王罡的“笨办法”。

讲台上,王罡交替进行着板书讲解和画笔示范,同时穿插着手语,将每一个步骤写得清楚明白:“构图,不宜过大或过小,要适中,先跟着画……”

讲台下,听障学生看得聚精会神,学得有模有样,一堂课下来,人人都交出一幅不错的素描作品,舒展出一张含笑的眉眼。

“因为我和我的学生有着同样的生理缺陷,对残疾带来苦难深有共鸣,所以我更要教好他们这项技能,也更懂得如何教好。”

2016年至今,王罡用手中的画笔实践着他精心制定的教学方案,将自己的绘画知识及技能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带领众多听障孩子“画”出灿烂未来,其中还有数名中职毕业生考上大学。

一寸布,在残障孩子手中规绘出未来蓝图——

另一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堂是对比鲜明的热闹:数十名残障学生围在教学展示台边,看教师王晓莺的手语知识讲解及教学示范,一番讨论后便拿起手中的布匹跃跃欲试……

王晓莺是学校为组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于2018年引进的“双硕士”人才。“初到时,为这群特殊孩子的教学方式感到迷茫。”王晓莺回忆道。“特殊群体得找特殊办法。要学透手语,多花时间沟通;要多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更多的图片、视频展示刺激创意思维……”

“对残障孩子而言,做好这块布、学会这项技能是重要且珍贵的。”王晓莺说。6年多的时间里,王晓莺见证一群群残障学生成长,不少学生在校培养两年后便能到企业顶岗实习,或毕业后进入服装厂当缝纫工、烫工等。

如今,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已经成为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学科之一,拥有教师团队6人,其中5名青年教师还是拥有服装制版师国家职业资格证的服装方向“双师型”教师,领航越来越多的残障孩子掌握一技之长、找到立身之本。

……

在这一节节出色的“特殊”课堂中,蕴含着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各方面的孜孜求索,方才以高质量的特殊教育点亮残障孩子的未来。

2023年,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安排了235名学生赴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协调企业落实了105名非智力障碍毕业学生就业,就业率达81.39%;2024年秋季计划招生500人(包括特殊学生和健全学生),进一步推进残健融合的教育模式。

“小课堂”看“大局面”。贵州现有残疾人286万,2023年,贵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6.8%。当前,贵州省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发展,通过实施随班就读、特校就读、送教上门等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同时持续开展联合办学和学历提升教育,计划到2025年,贵州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持续扩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