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东方管理学派创始人,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名誉院长苏东水教授6月13日早晨因病辞世,享年91岁。
作为新中国最早的管理学研究、教学和实践的学者,苏东水以人本论、人德论、人为论为基础,创建了东方管理理论,这也是世界管理科学中第一个中国人建立的学派。他撰写的《产业经济学》《东方管理学》等至今还是经济学界的经典教材,他的学生中有不少如今已是管理学界的中流砥柱。
1931年,苏东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一个爱国华侨家庭。考入厦门大学后,他半工半读,在大学三年级时通读了《资本论》。厦大当时的校长王亚南是《资本论》的中文译者。苏东水说,这是影响了他一生也是让他受益一生的一本书。
1953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苏东水曾在国家重工业部任职,多次深入工矿企业和农村开展调查研究。他曾经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他撰写了近百篇文章,在工矿企业和农村调查了企业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生产率提高等问题。在最落后的夹皮沟里,苏东水经历了极其贫苦的工作环境。也是这段经历,让他为自己一生立志:“我应该做一个学者,今生致力为中国服务!”
1956年起,他先后在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东水带领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家乡泉州进行考察和调研,总结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泉州模式”,提出了泉州未来经济腾飞的发展战略。1986年,他从理论上首次提出“泉州模式”,自此,“泉州模式”成为了可以和“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相媲美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他曾经说过:“今天有很多中国青年人对祖国文化传统比较生疏,在有些方面甚至表现出崇洋的心态。应该承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有责任的。因为目前社会对传统都不是很尊重。抛弃得多,继承得少,创造性转化的成果就更为稀缺了。与世界接轨当然是好事,但是应该深刻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只有了解传统,才能走向未来。”
在课堂上,他的授课内容博古通今,从《红楼梦》讲到《三国演义》,从《易经》讲到诸子百。他曾经说过:“东方管理学最核心思想就是人为为人,就是要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跟为人服务的态度。管理集中一个字是‘变’,像水一样变动发展乃至无穷。”
1986年,苏东水创立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任所长兼经济管理系主任,在教育部重点高校174个研究机构评估中,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凭借出色的科教成果荣获全国高校文科研究机构综合类研究所第一名、经济系研究所第一名和人均培养研究生第一名。
为了进一步拓展东方管理学的研究深度与影响广度,苏东水在复旦大学申请设立了东方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点,为中国管理学的人才培养注入力量。“东方管理学派以中华优秀传统管理文化为核心,不断汲取世界各民族管理文化的精华,形成一套开放的体系,体现一种东西方结合、不断发展的思想,虽然和西方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有自己的中国特色。”
然而,东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当他最初提出东方管理学的概念体系时,反对的声音不少。人们纷纷质疑:难道管理也有东西之分?而苏东水之所以长期坚持东方管理学的研究,是因为他早就意识到管理思想向东方回归的历史趋势,他认为,“最有希望、最有创造性的管理理论往往产生于经济迅速起飞的国家与地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以及海外华商的迅速崛起,东方管理学理论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曾有一位美国管理学家对苏东水说“中国是没有管理的,没有企业家,没有自己管理特色的教材”。对此,苏东水非常不认同。他很快借在日本举办的管理学国际会议,以《中国古代管理行为学》为题发表演讲,指出中国有非常优秀的管理文化,但是还没有人很好地去挖掘,没有人从民族的自尊心、从民族的角度、从管理的角度来阐述。
怀揣着一种民族使命感,苏东水全心投入东方管理学思想的研究,致力于让学者与企业能够更好地立足于东方文化、立足于中国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和东方特色的管理学体系。
1997年他又以《面向21世纪的东方管理文化》为题在世界管理学的论坛上谈论中国的管理学理论。
1999年6月,苏东水在复旦大学创立全国首个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并帮助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河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及华侨大学等全国高校先后成立了10多个研究中心、研究院等东方管理学的教学、科研基地;帮助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设东方管理学课程及专业方向。
苏东水培养了百余位博士及博士后,被国务院表彰为“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